《獻疑集》是1993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培恆。
基本介紹
- 書名:獻疑集
- 作者:章培恆
- ISBN:9787805203492
- 頁數:525
- 定價:9.2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1993年1月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為關於中國古代文學的考證性論文的結集。篇名為“關於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李白的婚姻生活、社會地位和民族”、“關於羅貫中的生卒年”、“關於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小說的作者”、“再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年代問題”、“《施耐庵墓誌》辨偽及其他”、“施彥端是否施耐庵”、“關於《水滸》的郭勛本與袁無涯本”、“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再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三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封神演義》的性質、時代和作者”、“《封神演義》作者補考”、“《聊齋志異》寫作年代考”、“再論《聊齋志異》原稿的編次問題”、“關於洪界生年及其他”、“《儒林外史》原書應為五十卷”、“《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再談《儒林外史》原本卷數”。所考證的文學作品產生的年代,上起先秦,下至清代。收入該書前,絕大多數都發表過。
本書所收文章多有新意,發表後產生過較大影響和好評,如:
在關於屈原生平問題的考證中,主要研究了屈原的卒年問題,剖析了目前最有影響的屈原卒於郢破當年或次年的說法,指出其中存在的許多矛盾和錯誤,並根據屈原的《哀郢》,指出屈原之死至早在郢破九年之後。根據這一考證,對屈原的死因和屈原在晚年的經歷等重大問題都要重新研究和考慮,牽涉面很廣。此文發表後,在屈原研究中產生較大影響。趙沛林的《屈賦研究論衡》(1990年初版,1994年台灣聖環圖書公司海外版)除詳細介紹內容外,並認為此“是近年來考證屈原生平的力作”;根據這一考證結果,“對於屈原之死的社會意義,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內容都要重新評價。”
關於李白婚姻生活和民族問題的考證,指出李白初婚許氏和其以後的幾個妻子社會地位都不高,許氏後來又和他離異,這跟一般人士對婚姻生活的態度很不一樣。以此從側面顯示出李白在當時社會上遭受輕視的情況,並推斷其可能非漢族。
關於“辯奸論”一篇,以充實的論據證明其確出於蘇洵,批判了在學術界很流行的“辯奸論”為後人偽造說。此篇在學術界也有較大影響,曾棗莊教授的《蘇洵評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即採取這一說法,並具體引用了此篇考證。
關於《三國演義》的幾篇,主要是考證羅貫中的生活年代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年代。篇中所推定的羅貫中生活年代,比魯迅等人所推定的要早30年。這一說法現已成為與魯迅等的推定具有類似影響的說法。俄國李福清院士的“《三國演義》及其作者”在介紹羅貫中的生活年代時,即同時介紹這兩種說法(見《三國演義學刊》第二輯,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6年版)。
關於《水滸》的幾篇考證,一是證明《施耐庵墓誌》乃是偽造,但興化的施彥端確有可能為施耐庵;一是對郭勛本的面貌進行探討,糾正了學術界較流行的認為征遼是從郭本開始加入的說法。這對探討《水滸》的時代及其形成的過程都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視角。
關於百回本《西遊記》的幾篇,從多方面考證百回本《西遊記》非吳承恩所作,在學術界引起較強烈的反響。澳大利亞學者柳存仁認為這“是一種重實際的傾向”(“全真教和小說《西遊記》”,香港《明報月刊》,第233期),徐朔方“論《西遊記》的成書”(《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2期),黃永年為《西遊證道書》(中華書局,1993年版)所寫前言均引用此論並表示贊同,日本學者磯部彰在其所著“《西遊記》形成史的研究”(創文社,1993年版)中引用此一說法,並認為反對這一說法的國內學者蘇興的看法是沒有根據的。
關於《封神演義》的兩篇,考證《封神演義》原是流行於民間的說書,後經許仲琳、李雲卿的加工而成為目前的樣子,同時也批判了把陸西星作為《封神演義》作者的看法。其中對《封神演義》源於說書、李雲卿為《封神演義》主要加工者的看法,都較《封神演義》研究中的已有看法有所推進。
關於《聊齋》的考證,主要提出幾種看法:①《聊齋志異》約於1672—1673年(或稍後)開始寫作,到1704年以後仍在寫作;②《聊齋志異》的各冊是按照寫作時間的先後編排的;③現存的各種《聊齋志異》版本,在各冊的排列次序上都多少存在問題。這糾正了研究者普遍認為的《聊齋志異》於1679年已基本完成的看法,並提供了結合蒲松齡的生活道路來研究其創作歷程的可能性。這在研究者中也引起較強烈的反響。贊成這看法的有鄭雲波“聊齋志異成書時間質疑”(《徐州師院學報》,1980年第3期),勞洪“《蒲柳泉先生年譜》辨疑”(《文學遺產》,1980年第1期)等;表示懷疑的有李原基“蒲松齡的生平與創作(《天津師院學報》第1期),袁世碩“鑄雪齋和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蒲松齡研究集刊》第1輯)等,原則上贊成,在某些具體問題上有所保留的有任篤行“《聊齋志異》原稿編次初探”(同上,第3輯)。在國外則有英國學者白亞仁在《哈佛亞細亞學報》第44卷第2號發表“《聊齋志異》文本的演變”,認為這是對“直至不久以前,研究者普遍認為”的看法的“挑戰”,“有效地重新開展了有關《聊齋志異》寫作年代的整個討論”。白亞仁同意上述考證中的前兩個看法,並在《哈佛亞細亞學報》發表了“《聊齋志異》早期與晚期作品的比較研究”,以證實這兩個看法對《聊齋志異》研究的價值。但對上述考證中的第三個看法白亞仁有不同看法。《獻疑集》中的《再論(聊齋志異)的原稿編次問題》即是對白亞仁不同看法的回答。關於洪舁的一篇是對劉輝在有關問題上的錯誤看法的評論。
關於《儒林外史》的考證,證明該書原為50卷,並指出了今本中哪些是後來竄入的。前兩篇發表後分別由《古典小說版本資料選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和《(儒林外史)研究論文集》(中華書局,1987年版)轉載。
圖書目錄
目 錄
自序
關於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
李白的婚姻生活、社會地位和氏族
《辨奸論》非邵伯溫偽作
附論一:蘇軾《乞錄用鄭俠、王旃狀》非後人偽造
附論二:張方平與歐陽修、韓琦、司馬光的關係
關於羅貫中的生卒年——答周楞伽先生
關於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小注的作者
再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年代問題——答張國光先生
《施耐庵墓誌》辨偽及其他
施彥端是否施耐庵
關於《水滸》的郭勛本與袁無涯本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再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三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封神演義》的性質、時代和作者
《封神潢義》作者補考
《聊齋志異》寫作年代考
再論《聊齋志異》原稿的編次問題
附錄:《聊齋志異》文本的演變
關於洪異生年及其他
《儒林外史》原書應為五十卷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
再談《儒林外史》原本卷數
作者簡介
章培恆,1934年1月生,浙江紹興人。1954年2月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留校工作至今。1980年起任教授,1983年至今在復旦大學擔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3年至1985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1996年起為傑出教授。歷任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1984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主要社會兼職有: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並致力於中國文學古今貫通研究。著有《洪升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獻疑集》(嶽麓書社,1993)、《不京不海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合,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中國文學史新著》(合,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和《辭海·中國古代文學》(合)。
目前承擔"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課題的研究。主編《中國文學通史》,與陳思和教授共同主持"中國文學史分期討論"與"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兩個專欄(自2001年1月起,在《復旦學報》每期刊出)。
章培恆教授是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學者,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的獲得者。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元明清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自1983年以來一直擔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1995年起,又擔任復旦大學中文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在研究領域,他主持進行《全明詩》等國家教委的科研項目共26項。他任第一主編的《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及他與其他同志共同主編的《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均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叢書獎(國家級);專著《洪升年譜》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戲劇家協會優秀戲劇論著獎,《獻疑集》獲國家教委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他主編的《新編明人年譜叢刊》,資料與觀點並重,對明代一些重要作家的生平作了慎密的梳理和獨到的評估,填補了該領域的不少空白。他新近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三卷本)(與另一同志共同主編)對傳統的文學史研究的觀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突破,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即將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綱》(與另一同志共同撰寫),建築於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有機貫通的基礎之上,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史作了新的探索。在這兩部著作的基礎上,他又將主編一部自先秦社會至二十世紀末的大型學術著作《中國文學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