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為許倬雲教授的自選文集,收入了作者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論文。
全書共分通論、專題、觀念、訪談、序跋、演講、雜談等七部分,著重從社會網路和體系的角度,對社會經濟史、古代社會轉型的內在規律、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及前景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極具啟發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獻曝集:許倬雲自選集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518頁
- 開本:16
- 作者:許倬雲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811215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獻曝集:許倬雲自選集》裡面,作者選擇的若干文章,或多或少都反應這種盼望;其中有對於知識分子的期待,對於教育制度的批判,對於經濟制度本身檢討,以及對社會公平應該如何做到的討論。這些,可以說,乃是貫穿了作者這十來篇文章關心的項目
作者簡介
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30年出生,求學於台灣和美國,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先後執教於台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等。
圖書目錄
前言
通論
中國歷史與世界史的結合
《歷史分光鏡》序
讀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
試論網路
體系網路與中國的分合
接觸、衝擊與調適:文化群之間的互動
楊慶堃先生的治學生涯(1911—1999)
專題
周代都市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
春秋戰國間的社會變動
試說巴蜀
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互動作用
漢代的精耕農業與市場經濟
試論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的崩解
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
中古早期的中國知識分子
漢末至南北朝氣候與民族移動的初步考察
中國中古時期飲食文化的轉變
近古史研究三題擬議
19世紀上半期的宜蘭
命題二則
台灣文化發展軌跡
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狀態
神祇與祖靈
觀念
另一類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的回顧與前瞻》序
傅孟真先生的史學觀念及其淵源
社會科學觀點的轉變與科際整合
在史學領域漫步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訪談
兩個學術發展的困境
後現代人的離散與歸屬——林志光訪問許倬雲教授
文化交流與比較文明——李弘祺訪問許倬雲教授
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三元色——古兆申、馬勵訪問許倬雲教授
序跋
《大國崛起》自序
《現代文明》自序
《萬古江河》序
《我者與他者》(台灣版)自序
《我者與他者》補充
張海會等編《北美中國學》序
《古代中國的管理制度與國家》序
演講
形塑中國:以漢、唐、宋為例
多樣性的現代化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
五道,仁道,人道
雜談
從《二十一世紀》迎接二十一世紀
20世紀科學進展及其影響
全球經濟發展對社會政治和信仰的影響
世運與學術
風起雲湧一甲子——台灣的發展
新貨殖列傳
長憶濟之師——一位學術巨人
憶小波
祖德宗風——無錫許氏既翕堂家族略述
主要著作目錄
通論
中國歷史與世界史的結合
《歷史分光鏡》序
讀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
試論網路
體系網路與中國的分合
接觸、衝擊與調適:文化群之間的互動
楊慶堃先生的治學生涯(1911—1999)
專題
周代都市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
春秋戰國間的社會變動
試說巴蜀
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互動作用
漢代的精耕農業與市場經濟
試論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的崩解
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
中古早期的中國知識分子
漢末至南北朝氣候與民族移動的初步考察
中國中古時期飲食文化的轉變
近古史研究三題擬議
19世紀上半期的宜蘭
命題二則
台灣文化發展軌跡
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狀態
神祇與祖靈
觀念
另一類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的回顧與前瞻》序
傅孟真先生的史學觀念及其淵源
社會科學觀點的轉變與科際整合
在史學領域漫步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訪談
兩個學術發展的困境
後現代人的離散與歸屬——林志光訪問許倬雲教授
文化交流與比較文明——李弘祺訪問許倬雲教授
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三元色——古兆申、馬勵訪問許倬雲教授
序跋
《大國崛起》自序
《現代文明》自序
《萬古江河》序
《我者與他者》(台灣版)自序
《我者與他者》補充
張海會等編《北美中國學》序
《古代中國的管理制度與國家》序
演講
形塑中國:以漢、唐、宋為例
多樣性的現代化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
五道,仁道,人道
雜談
從《二十一世紀》迎接二十一世紀
20世紀科學進展及其影響
全球經濟發展對社會政治和信仰的影響
世運與學術
風起雲湧一甲子——台灣的發展
新貨殖列傳
長憶濟之師——一位學術巨人
憶小波
祖德宗風——無錫許氏既翕堂家族略述
主要著作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