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最早見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饕餮紋”是後人附會的稱呼。
饕餮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徵,同時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與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研究者稱為獸面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饕餮紋
- 定義:器物的主要紋飾
- 時期:商,周
- 發現源頭: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獸面紋一般指本詞條
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最早見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饕餮紋”是後人附會的稱呼。
饕餮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徵,同時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與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研究者稱為獸面紋。
一提起良渚文化,人們自然就會想起神人獸面紋,這個獨一無二、極富神秘色彩的圖案已被認定為良渚文化的標誌。神人獸面紋的完整圖案自1986年在浙江餘杭反山首次被...
獸面紋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和陶器上,又名石奔。器物紋飾盛行於商周。此奔是部落首領權力的象徵物。青中泛黃色,通體拋光。原斷為兩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
獸面紋鉦是 獸面紋的民族樂器。...... 獸面紋鉦獸面紋 編輯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
良渚文化的玉器紋飾精美細緻,造型嚴謹奇特,有著高度的藝術成就,堪稱我國原始社會玉器藝術的代表。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花紋以獸面紋最具特色,獸面紋主要飾於大墓中...
獸面紋石錛,龍山文化遺物。1963年日照市兩城鎮發現。錛扁平長方形,雙面刃,墨綠色。近似玉質。長18厘米,寬4.5—4.9厘米,厚0.85—0.6厘米。器身斷為二截,上...
獸面紋盉是商早期的文物,1974年湖北省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出土,頂部隆起,長方形口,斜長管狀流,上粗下細,旁有二圓餅飾,頸飾獸面紋。現藏於湖北省博物...
山東省日照縣兩城鎮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刻有獸面紋的玉錛可稱為龍山文化玉器紋飾的代表作。玉錛呈扁平長方形體,是用墨綠色軟玉製成的。錛長18厘米平製作規整...
獸面紋琮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時期的玉器,寬8.4、高3.6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獸面紋瓦當是北魏年代的瓦當。...... 獸面紋瓦當 .龍門博物館官網[引用日期2012-08-02] 詞條標籤: 文物考古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
獸面紋銅鬲(lì,音歷),圓口外卷,直頸窄肩,分襠,錐形空足。口沿置對稱的弓形耳,一耳與一足對應,應是沿襲商代早期的作法。頸飾變形夔紋。腹飾扉棱三道,與...
商代獸面紋銅鼓,又名商代饕餮紋青銅戰鼓,商代青銅器物,出土於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現藏國家博物館。這件商代的銅鼓,在全國國內,只有一件,還有一件在日本。...
西周獸面紋銅鼎文物介紹 編輯 此展品為西周文物。高26.9厘米,口徑21.9厘米。鼓腹,雙耳,三足。體積雖然不大,但紋飾相當細膩精美,給人以穩定、威武的感覺。現...
商獸面紋銅罍是商代的青銅器。...... 商獸面紋銅罍 商獸面紋銅罍(河南博物院藏) 銅罍整體壁較薄,斂口,沿外翻,長束頸,折肩,深腹下收,圜底,高圈足。銅...
此展品為商代文物, 高18.7厘米。胄是頭部護具。高浮雕獸面紋。現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
獸面紋刀為商王武丁時期的玉器,長9.3、寬4.4厘米,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獸面紋觚是商代前期的一件青銅器。...... 腰飾獸面紋,無地紋,上飾弦紋二道,下飾弦紋三道。 獸面紋觚形體較小,紋飾簡單,頸部較短,口沿向外伸張不大,...
此展品為戰國文物。長10.1厘米,寬7.6厘米,厚1.9厘米,重97克。為戰國時期的一種裝飾用品。體呈長方形的獸面臉,獸臉闊,舌短,似桃形,頂端呈“山”字造型,...
器有長柄。器身正背兩面各飾一組相同的半浮雕狀獸面紋。 現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中文名稱 周獸面紋鉦樂器 館藏地點 三門峽市湖濱區六峰北路 所屬...
它出土於曾侯乙的腰腹部,器表淺雕獸面紋,莊嚴而不失優雅。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中文名稱 東周獸面紋玉琮 出土地點 ...
獸面紋石奔是新石器時的文物。...... 體扁平,呈長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寬,一面刃的坡面較寬,另一面較窄。近背部兩面皆為單線陰刻獸面紋,以旋轉形雙眼和...
商獸面紋青銅胄[zhòu],1989年江西新乾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 通高18.7厘米,口徑21×18.6厘米,重2.21千克。...
獸面紋銅鐃(nao)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通高71厘米,口長47.2厘米,寬38.3厘米,1959年湖南寧鄉糧倉出土。...
春秋獸面紋龍流盉為春秋中期的青銅器。口徑約14.8厘米, 高30.1厘米,長39.2厘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西漢玉獸面紋鋪首體大,為整塊青玉雕琢、碾琢,以浮雕和鏤空技法表現,大眼睜目,長鼻下卷,額頭上雕捲雲紋飾,牙齒外露,四周雕青龍、白虎、朱雀與玄武四神圖像。由於...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於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第12號墓,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
此鐃的側鼓有立象,鉦(zhēng)部粗線條的獸面紋,鉦周邊有虎、魚和乳釘相間排列的紋飾。 湖南地區距今為止發現的銅鐃(náo)數量較多,最重的達到221.5千克。...
西漢獸面紋玉鋪首是西漢的一件玉石器,原陝西興平茂陵陪葬品,1974年出土,現藏於陝西茂陵博物館。...
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最早見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饕餮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