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手鬼龍

獵手鬼龍

獵手鬼龍發現於遼寧西部凌源四合當的九佛堂組湖相頁岩中,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約1.2億年),這裡也是遼西地區又一個新的化石富集地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獵手鬼龍
  • 省份:遼寧
  • 地點:九佛堂組湖相頁岩中
  • 時代:早白堊世晚期
  • 翼展:3米
  • 食性:肉食
  • 主要獵物:魚類及小型甲殼類動物
近期,我國科學家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一種奇特的白堊紀翼龍化石。這件被命名為“獵手鬼龍”的化石進一步證實了我國遼西地區產出的翼龍組合與巴西東北部產出的翼龍動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們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演化關係。插圖為獵手鬼龍化石標本。
扁而長的頭骨,形似鷓鴣;異常粗大的牙齒參差叢生;頭頂還有一個高高的奇特的脊冠——這就是我國科學家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翼龍化石“獵手鬼龍”。
在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的德國《自然科學》雜誌,報導了這一成果。這一發現為“一些重要的翼龍類群起源於遼西地區”這一觀點,再添佐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說:“與這一化石相似的種類只在巴西發現過,結合之前也僅僅在遼西和巴西發現的其他翼龍類群,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說明兩個相聚遙遠的翼龍動物群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演化關係。”
獵手鬼龍化石獵手鬼龍化石
獵手鬼龍:奇特的捕魚翼龍
獵手鬼龍發現於遼寧西部凌源四合當的九佛堂組湖相頁岩中,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約1.2億年),這裡也是遼西地區又一個新的化石富集地點。
這件標本保存了十分完整且關聯的頭部骨骼以及前幾節頸椎。汪筱林向記者展示了修復後的化石標本:鬼龍的頭骨長38cm,它的鼻眶前孔占頭骨長度的1/4,具有一個頭盔狀的圓頂額骨脊冠,吻端牙齒巨大且粗壯並向前傾斜,甚至前端的幾枚牙齒的長度遠遠超過了上下頜的高度等形態特徵。
汪筱林介紹,這件標本上還有一個重要發現:獵手鬼龍的糞化石。這是首次確切地發現翼龍糞化石及其與骨骼化石共生保存,“我們發現糞化石主要由魚類骨骼碎片組成,這直接證明了鬼龍是食魚的。”
汪筱林說,依據其頭骨形態、齒列結構和吻端發育的加長加粗的強壯牙齒,以及共生的糞化石,很顯然這類翼龍是一類非常兇猛的食魚動物。它們吻端異常加大加長且向四周伸展的牙齒,在捕食時可能就像漁網一樣把水中魚圈起來,而頭骨後部發育的高高的脊冠可以增加飛行捕食時的穩定性和準確率。
此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大部分的翼龍類群是食魚的,但是很少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來證明。科學家們還從獵手鬼龍生存的環境中找到了佐證:遠古時期的遼西地區有寬闊的湖面和豐富的魚類,如吉南魚、中華弓鰭魚北票鱘原白鱘等,為獵手鬼龍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