獳

獳,拼音nòu,rú,筆畫數是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獳
  • 拼音:nòu,rú
  • 注音:ㄋㄡˋ
  • 筆畫數:17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部首:犭,筆順編號:35314524444132522
五筆98:QTFJ 倉頡:KHMBB 鄭碼:QMFG
四角號碼:41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373

基本字義

1. 發怒的(狗)。
2. 姓。
其它字義
rú ㄖㄨˊ
〔朱~〕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像狐狸而長有魚鰭的野獸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字部】獳
唐韻》奴豆切《集韻》乃豆切,𠀤音耨。《說文》怒犬貌。讀若耨。《玉篇》犬怒也。 又《唐韻》乃侯切《廣韻》奴鉤切《集韻》奴侯切,𠀤音羺。義同。《山海經》𤢺犬,如獳犬。《注》獳犬,怒犬也。《范檞·蜀都賦》叫窱之獳。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伯之豎侯獳。 又《廣韻》人朱切《集韻》汝朱切,𠀤音儒。《山海經》耿山有獸,狀如狐而魚翼,名曰朱獳。其鳴自叫。見則其國有恐。 《集韻》本作𤟦。

說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怒犬皃。從犬需聲,讀若槈。奴豆切。又,乃矦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怒犬皃。從犬。需聲。讀若槈。奴豆切。又乃矦切。四部。或作?者,譌字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