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薯蕷

獨龍薯蕷

根莖不規則的拳狀,直徑約10厘米,或為柱狀,長18厘米,粗5—7厘米,皆有多數直徑2—3厘米的瘤狀凸起,表皮厚,褐色,龜裂,內面黃色,散生長30—40厘米,粗約1.5毫米的圓柱形鬚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獨龍薯蕷
  • 拉丁學名:Dioscorea birmanica Prain
  • :植物界
  • :薯蕷屬
  • 分布區域:南西北貢山
  • 海拔:1300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莖1—3根叢生,左旋,中空,切面三棱形,具3條寬1—1.5毫米的薄翅,翅的邊緣具扁刺,近無毛,葉互生,葉片綠色,乾時紙質,長心形,長達28厘米,寬15—17厘米,全緣,背面被微柔毛及兩面散生白色星狀毛(陶國達13195),後漸無毛,先端漸尖,具長1—2厘米的尾尖,基部彎缺狹或開展;7—11脈,外脈分叉,於背面明顯隆起;葉柄長10—12厘米,被微柔毛,基部圍以2—4枚扁刺狀托葉。花序未見,據Prain et Burkill的記載:雄花序為蠍尾狀聚傘花序組成的總狀花序式,1—2枚腋生,長35—45厘米,被微柔毛,具長1—3厘米的柄;聚傘花序相距5—10毫米,每序有花5—6朵;苞片卵形,內凹,長1—5毫米,被微柔毛,有褐色線條;小苞片不存在;花被鐘狀,長1厘米,裂片外被長柔毛,有褐色線條,外輪披針形,舟狀,銳尖,內輪卵形、銳尖;雄蕊6,相等,生於裂片基部而短於裂片,花絲比花葯長。雌花序穗狀,長20—40厘米,有花20—40朵,花被與雄花相似;子房密生微柔毛。蒴果近無毛,成熟時無毛,連果翅長、寬2—3厘米,先端微凹,基部截形或楔形;種子周圍具不等的膜翅。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300米處。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北貢山(獨龍江沿岸)至雲南西(盈江那斑壩)。緬甸、泰國也有分布。中國雲南新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