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短腸蕨為葉草質,乾後葉軸及羽軸下部淺褐色,羽軸上部禾稈色,小羽片上面淺灰褐色,光滑,下面淺褐色;葉軸兩面及羽軸下面疏被鱗片,其形態、色澤與葉柄鱗片相似,但具柄鱗片較少;小羽片中肋下面疏被卵狀或闊卵狀披針形、褐色或栗色、有光澤、基部深心形、邊緣有少數不規則突起的膜質小鱗片,連同葉脈下面常可見殘留的淺褐色細小節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獨龍江短腸蕨
- 拉丁學名:Allantodia dulongjiangensis W. M . Chu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科:蹄蓋蕨科
- 屬:短腸蕨屬
形態特徵,植物形態,葉子形態,孢子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常綠中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粗壯直立,直徑達3厘米,深褐色,先端略被緊貼的鱗片;葉簇生。
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1.6米;葉柄長達70厘米,直徑達1厘米,基部暗黑色,向上至葉軸淺褐色或深禾稈色,早期密被鱗片及淺褐色、伏貼、單行細胞的細小節毛,其後鱗片及毛大多脫落;鱗片褐色或栗黑色,有光澤,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縮狹呈尾狀,邊緣有稀疏的小齒或不規則突起,基部深心形,以彎缺頂部著生於長短不一的長柄先端,或無鱗片柄,彎缺兩側靠合;鱗片柄深褐色,扁平線形,向上漸變狹,多宿存,鱗片脫落後呈粗毛狀,不規則倒伏;葉片三角形,長達90厘米,寬達7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羽片羽狀深裂至全裂;側生羽片達18對,互生,略斜展,頂部羽裂漸尖,基不平截;下部羽片矩圓闊披針形,長達50厘米,寬達17厘米,柄長達5厘米;上部羽片漸縮小,柄漸縮短至無柄,闊披針形至披針形,最上部的長僅3厘米,寬約5毫米;小羽片達15對,互生,平展或略斜展,披針形、矩圓披針形或長卵形,長達10厘米,寬達2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至急漸,少有近鈍圓形,基部淺心形或闊楔形,通常略不對稱(基部上側一裂片略狹小),有短柄或無柄,兩側羽狀深裂至全裂;小羽片的裂片通常10對左右,少有達15對,近平展,矩圓形或近長方形,略向上彎曲,先端圓截形,邊緣有疏淺鈍鋸齒,基部下側一裂片常淺羽裂;葉脈羽狀,上面不明顯,下面略可見,小脈斜向上,多為二叉,在小羽片的裂片上達6對。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與囊群蓋矩圓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達6對,成熟時密接,多單生於小脈上側基部,在基部上側一脈常不整齊雙生於基部上下兩側;囊群蓋全緣,膜質,成熟時拱脹,淺褐色,從外側張開。孢子近腎形,周壁透明,有少數褶皺。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50-2000米的山箐常綠闊葉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