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服飾

獨龍族服飾

獨龍族的男女均散發,前垂齊眉,後披齊肩,左右蓋耳,剪髮系用兩把刀相截。過去男女衣著均為麻布,穿時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繩或竹針拴結,披落自如。通常都是白天為衣,夜間做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龍族服飾
  • 民族:獨龍族
  • 地點:雲南省西北部
  • 特徵:父系家族公社
獨龍族介紹,服飾介紹,服飾歷史,古代,近現代,獨龍毯簡介,服飾發展,紋面傳統,紋面原因,服飾特點,服飾習俗,

獨龍族介紹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的獨龍河兩岸的河谷地帶。獨龍族是中國尚保存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徵的少數民族之一。儘管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己走向日益解體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顯特徵。獨龍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他們把一切天災人禍、疾病等都視為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舉凡山嶺、河流、大樹、巨石等,都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
獨龍族服飾獨龍族服飾
有關獨龍族的史料中文獻記載較少。元代史籍中稱為“撬”,清代以後稱為“俅人”,他稱“俅帕”、“洛”、“曲洛”等。獨龍族沒有文字,常用刻木記事法進行通信聯絡。建國以前以刀耕火種農業和狩獵為生產形態,尚處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體階段。建國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意定名獨龍族。

服飾介紹

獨龍族的傳統服裝習慣用一塊獨龍毯(獨龍毯以棉麻為原料,用五彩線手工織成,質地柔軟、古樸典雅,是獨龍人特有的民族工藝品)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繩或竹針拴結,腰間佩帶弩弓、箭包和砍刀。女子多在腰間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裝飾,常常披掛的五顏六色,串珠、胸鏈、耳環,甚至銅錢和銀幣常掛在頸上和耳下,獨龍族女子大多戴竹質耳管和大銅環,受藏族影響,她們也戴藏式的銀質鑲珊瑚或綠松石的大耳墜。婦女出門要身背精緻的篾籮。男女不戴帽,多披頭散髮,赤足。獨龍族男子沒有普遍的文身習慣,但一些男孩子滿周歲時,父母要在其手腕或手臂上刺文本氏族的標誌,以避邪保平安。以前獨龍族女子在成年時開始紋面。獨龍族男子過去用一方毯披於背後,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繫結,下身穿短褲,惟遮掩臀股前後。女子用兩方長布,從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圍向前方。男女皆散發,前齊眉、後齊肩,左右皆蓋耳尖。兩耳或戴環或插精製的竹筒。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男女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花毛巾,項戴料珠。獨龍族紡織手藝比效發達,所織麻布線毯質地優良,色彩諧調,特色鮮明。
獨龍族服飾獨龍族服飾
男人下著短褲,平時喜佩砍刀和箭包。婦女腰部多系漆染的細藤圈,出門常掛小篾籮,頭部胸前均喜戴車磲料等珠練為飾,男女均赤足。

服飾歷史

古代

獨龍族居住的地區長期以來交通閉塞,既罕有外地商賈進人這一地區,本地也沒有集市貿易,因此其服裝長期以來都保持著一種比較原始的樣式。 清朝末年,怒江地方官夏瑚曾對獨龍族狀況進行過實地調查,在其報告中描寫過當時的獨龍族服裝:“男子下身著短褲,憔遮股前後;上身以布一方,斜披背後,由左肩右掖抄向胸前拴結。左佩利刃,右系篾籮。”婦女的服裝是“以長布兩方自肩斜被到膝,左右包抄向前,其自左向右者,腰際以繩緊系貼肉,遮其前後,自右妙左者,則披脫自如也。”
獨龍族女人們獨龍族女人們

近現代

新中國成立前夕,獨龍族的服裝也沒有多大改變。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數常年赤身裸體,或者只是在下身圍一小塊麻布,或系掛一塊約三指寬的小木板、小竹板之類的東西。成年之後,男女的服裝也僅是一塊麻布。男子在腰部系一根麻繩,用自織的一小片麻布圍兜住下體,或是用一塊大麻布斜披在背上,然後從左肩拉一隻角,從右腋下拉另一隻角在前胸拴起即成。有的男子還裹一副麻布綁腿。女的則用兩塊麻布分別從雙肩斜披,相互包裹,腰間用帶子或麻繩拴緊,上身纏一塊麻布,從右向左包裹;拉到前胸用竹針別牢。有的婦女頭上還包一小塊麻布頭巾。
新中國建立後,獨龍族的衣著有了很大變化,男女服裝基本上與漢族相同。只有部分老人在家時仍保留著傳統裝束。男女外出時,仍習慣在身上披一塊獨龍毯。

獨龍毯簡介

獨龍毯由獨龍族婦女手工編織而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種植的麻,將麻搓成線後,用多種植物的液體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獨龍毯質地結實耐用,可防雨,也可用來做墊蓋被褥一類。一床講究的獨龍毯從剝麻皮、紡線到按照圖案紋線拴綜,以至提綜、引緯、打緯等要經過十幾道工序,使用多種不同的器具。如今,披身的精美獨龍毯已成為獨龍人民特有的傳統服飾。
獨龍族服飾獨龍族服飾
獨龍毯一般寬約1米,長約2米。多斜披背後,由右肩左腋圍向胸前,在右肩處拴結,袒露左肩右臂。有的婦女用兩條,自兩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條在腰際用繩繫緊,遮蔽前後,另一條則自然披落即可。獨龍毯結實耐磨,使用方便,晝可為衣、夜可當被。一直深受獨龍族人民的喜愛。

服飾發展

紡織技術傳入獨龍江的時間較晚,之前,獨龍人常以獸皮禦寒樹葉遮羞。紡織技術傳入獨龍江後,紡織便成了獨龍族婦女的主要勞作形式,她們常以麻皮、水麻皮、火草等野生植物為原料捻線織布,用野生植物為染料染線織出圖案花紋,當地稱獨龍毯。獨龍毯白天為衣晚上當被,穿著樣式分場合而定,勞動、節日、喜慶、生活著裝的樣式各有不同,習慣穿法是,將獨龍毯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於右肩上方打結,袒露左肩右臂。獨龍族婦女的裝飾,頭部戴耳環(獨龍語“鳴爾鍥”)一般用藤篾或銀製作,頸部佩戴珠子(獨龍語“額咯”)數串,色彩各異按個人喜好配戴,女子腰間係數十道染色的細藤圈作裝飾,男子服飾較簡樸,皆披毯為衣。男女皆裹綁腿,防止蟲蚊叮咬和挎一個用藤篾精製的小篾籃(獨龍語“達戈”)盛物。男子喜挎弩箭、腰刀,顯得粗獷強悍。
獨龍族服飾獨龍族服飾
建國後,隨著現代文明的傳入,獨龍族的服飾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獨龍毯的製作已由野生植物纖維改變為棉線和開司米毛線紡織,獨龍毯色彩艷麗,美觀結實,紡織工藝精湛,充分體現了獨龍族人民的審美觀念和獨特的服飾文化內涵。
獨龍族的裝束相對簡單,白天作披肩、晚上當被蓋的獨龍毯是他們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服飾。獨龍毯結實耐磨,多斜披背後,由右肩左腋圍向胸前,在右肩處拴結,袒露左肩右臂。有的婦女用兩條,自兩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獨龍毯用手工腰機織成。過去多用純麻線紡制,婦女們喜歡用各種顏色的棉、毛線與麻線一直混織獨龍毯,使其質地更加柔軟,條狀紋飾更加美觀、大方。

紋面傳統

解放前,為了表示成年,獨龍女孩到了十二、三歲必須進行紋面。屆時女孩躺在一個舒適的地方,由紋面師用削尖的竹籤,沾著鍋煙水在臉上畫出紋樣,然後用竹籤扎刺。每刻一線將血水拭去,再用鍋菸灰或者一種深色的草汁反覆揉擦刺紋,使它滲入皮下。一周之後刺劃的面孔紅腫結痂,痂落癒合肉皮上便呈現出黑色或青靛色的花紋。獨龍族婦女已不再紋面。
紋面服飾紋面服飾

紋面原因

獨龍女子以紋面為美觀。關於紋面的原因有四個:
第一,婦女紋面是一種美的象徵。在較流行的傳說中,人們都認為死後的亡魂“阿西”,最終會變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種大而好看的蝴蝶),飛向人間而後自行滅亡。每當峽谷里飛起這些美麗的蝴蝶時,他們便認為,這是人靈魂的化身,為了這些傳說中的精靈,於是按祖輩傳承的社會習慣,在即將成年的女孩子臉上(過去的獨龍族女子到了十二三歲便要進行紋面以表示成年),必須用竹針和青靛汁,在臉上刺出永不消退的蝴蝶花紋。這種由蝴蝶圖案展示的女性精靈美,最終成為獨龍族祖輩沿襲的一種愛美的象徵;
第二,紋面往往聯繫著原始部落的圖騰標誌。圖騰標誌是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標記,它能夠讓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同族成員,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集團和祖先。在沒有文字的民族那裡,常常以符號或圖騰幫助記憶。獨龍族的紋面,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它以臉上固定的圖形,說明自己族屬和祖先,作為劃分各個氏族、家庭集團的標誌;
獨龍族服飾獨龍族服飾
第三,紋面之後可以避邪;
第四,防止察瓦龍藏族土司搶奪獨龍婦女為奴。她們臉上刺的是一種美麗的蝴蝶圖案,據獨龍族人傳說,人死後亡靈可變成這種蝴蝶。

服飾特點

獨龍族男女均喜愛裝飾品,男子外出時要佩上腰刀、弩弓,女子常常披掛五顏六色的串珠、胸鏈、耳環,甚至銅錢和銀幣也常掛在頸上和耳下。同時婦女出門要身背精緻的篾籮,既美觀又實用,為獨龍女子裝飾自己的組成部分。如今,曾流行一時的頸飾耳墜已在今日尚簡約務實的著裝風格中漸漸退場,只在中老年婦女們盛裝時的珊瑚石、綠松石飾物中留下些許印記。
獨龍族婦女中還曾盛行獨特的身體毀飾——紋面。關於文面的最初起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如:原始宗教信仰、圖騰崇拜、標誌性成熟、避邪防害、區別於其他部落的人等。過去獨龍江中上游各地獨龍族婦女多有文面者,如今,為數不多的一些老婦臉上依稀可見的刺青,講述著她們曾經擁有的美麗故事。
獨龍族人民由於地理、歷史等諸多因素,過去的衣著十分簡單,一方麻布線毯,日作衣、夜當被。解放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他們普遍穿上了布衣裝,但仍喜歡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顯得灑脫、大方,既有古樸自如的山林風韻,又具有現代的時裝魅力,頗受中外服裝研究者們的青睞。
獨龍族的傳統服裝一般穿黑白直條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褲,習慣用麻布一塊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獨龍族的佩飾也頗具特色,用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山中的藤條,男女均喜歡用染色紅藤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花毛巾,項飾料珠。
女子多在腰間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裝飾,以前有紋面的習俗。男女不戴帽 ,多披頭散髮,赤足。服飾已有了較大改觀,婦女仿傈僳族穿長袖衣裙,並佩戴彩色料珠鏈串,男子喜歡挎腰刀,弩箭。獨龍族精於紡織,所織麻布線毯色彩諧調,厚重質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僅是本民族的衣著材料,也頗受怒江兩岸各族人民的喜愛。

服飾習俗

環境的艱苦泯滅不了獨龍人的愛美之心,他們的服裝雖然十分簡樸,但仍十分注意身上的裝飾。獨龍族男女都喜歡佩帶飾物,他們雙耳墜著耳環,或是雙環相扣,或單環垂肩,也有的人僅以竹筒穿在耳垂上。在脖子上戴項鍊也是男女的共同愛好,大多數為料珠串,而且認為越多越好,故有的人頸上掛著十多串珠串。有的人不掛珠串,就用菖蒲根一類的草莖圈成項圈,戴在脖子之上。獨龍族女子還特別喜歡用藤篾做成圈箍;帶在腰、大腿或手腕上,有的圈箍還被染成黑色或者紅色。腰、腿箍已很少見,惟腕圈仍為許多獨龍婦女保留。
獨龍人的髮式也很有特色。過去男子頭髮長長之後,使用鋒利的刀齊齊地截去,前垂齊眉,後披齊肩,左右齊耳,酷似一頂帽子,如今只有老年男子才剃這樣的髮式了。一些老年婦女,仍把自己的頭髮剃成“烏齊恩”式,即把周圍的頭髮剪光,只在頭頂中央留一紹一掌寬的頭髮,披到額眉。
除此之外,許多婦女外出時還會在肩上斜掛一隻精緻的藤篾籮,既可方便裝帶物品,又能起到裝飾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