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目人山谷

獨目人山谷

獨目人山谷這是一座神秘的山谷。地處準格爾盆地東北邊緣,阿爾泰山分水嶺處。“獨目人”這個在《山海經》和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所記載的民族是否存在仍然成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目人山谷
  • 外文名:The one-eyed man valley
  • 地理位置:新疆準格爾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發現時間:2007年
簡介,探索,

簡介

三千年前,貫通歐亞大陸的草原絲綢之路從這裡穿越,七百年前,一代蒙古大汗的鐵騎從這裡開拔。
山谷遺留下了眾多的遺蹟。大小錯落的巨石堆,撲朔迷離的岩畫群,高聳挺立的岩石柱。
他們曾是什麼文明的遺存?這裡又曾經是什麼部族的領地?
山谷的所在地有一個特殊的稱謂,三道海子。意思是有三個高山湖泊的地方。距離新疆烏魯木齊7百公里。隸屬於新疆與蒙古國交界處的一個邊境小縣城青河縣。
山谷是哈薩克族牧民的草場,每年冰雪融化後的夏季時節,這裡是他們的遊牧天堂。當他們揮舞著皮鞭驅趕著牛羊和馬群從山谷里穿過,他們或許很難意識到,就在他們身後,這些大小錯落的巨石堆,還有雕刻著奇特圖案的岩石柱,正述說著一個遠古文明的秘密。

探索

2007年7月21日,攝製組聯合專家考察隊開始向山谷進發。這是一次無從預知結果的野外探險。
歷時半個多月的野外考古會發現什麼呢?
王明哲研究員,新疆考古所原副所長。1959年從北大考古系畢業後一直在新疆從事考古工作,是新疆野外考古的元老級學者。
早在30多年前,在當地牧民的指引下,他第一次考察了三道海子的巨石堆。
這是一次讓王明哲先生畢生難忘的野外探察。在他當年的日記上還記錄著考察的經過。
30年前的那次發現只能算是一次匆忙的野外考察,三道海子巨石堆仍舊是一個考古學上的未解之謎。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座巨石堆,他的規模依然讓人震撼不已。它高聳出地表15米,直徑90米,石碓用大大小小的石塊壘築而成。在平坦的山谷間,如此驀然佇立的巨石堆,一時間讓人無法理解它的存在。
它的創造者是誰?巨石堆的原料來自哪裡?它的用途又是什麼呢?
在專家們歷年對周圍牧民的走訪中,曾經蒐集到一個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法。當地牧民世代傳說,這是一位偉大君王的墓葬,他統率的帝國曾經開創了一個英雄的時代。他的子民尊稱他為大海一樣偉大的君王,而巨石堆便是安葬他的王陵。
這樣的說法無疑讓專家們倍感驚喜,但更多的卻是疑惑。
尋找成吉思汗王陵一直是考古界久拖不決的疑案,僅僅把當地牧民的傳說作為佐證未免太過草率了。
但牧民們的說法似乎也不是無稽之談,就在三道海子周圍,還保留著一些與成吉思汗有關的遺蹟。
在距離三道海子巨石堆幾公里遠的一片山林里,考古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片類似成吉思汗大軍營帳的遺址。
遺址位於一個山坡上,用巨木和石塊壘築起一個個平台。
隨隊專家根據遺址上松樹的樹齡推測,遺址的年代大約距今7、8百年,這正是蒙元時期的年代。
最然遺址的年代可以大致判斷,但關於它的建造者仍舊無法得出確切地結論。攝製組開始尋找新的證據。
就在三道海子巨石堆的東北方向,專家們曾經尋找到一條成吉思汗西征時期的軍用大道。
那是一個征服者稱雄世界的時代。史籍記載,成吉思汗曾經6次率領蒙古大軍西征,他的帝國就此創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版圖。
攝製組在嚮導的帶領下,開始了本次拍攝中行程最為艱難的探訪。越野車幾度拋錨,最終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攝製組開始徒步攀爬。終於,在蒙古國邊境,一條荒草掩映下的蒼茫古道隱約出現眼前。當地牧民將古道的所在地稱為卡增達坂。
西征大道穿越山脊的鐵絲網,由新疆貫通到蒙古國境內,在我國建國初期,這條大道還曾是通達蒙古國的一條商貿要道。
我們和蒙古人也交流過,他們也講的,他們說過去這條是個通道呢,六幾年的時候還是個通道,也是沿著這條大道做過生意的。
在當年,這無疑是一條英雄的道路。
考古專業出身的作家張承志先生曾經到訪過這裡。他在文章中慨嘆:這應當是一條雄壯如河流般的道路,但如今,英雄的時代結束了,英雄的道路荒蕪了。
曾經的這條西征大道雖然確鑿無疑,但是,它能為巨石堆的身份之謎提供證據嗎?巨石堆是否真的是成吉思汗王陵呢?
史籍記載,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國的時候病逝的,西夏距離新疆路途遙遠,而且,當時帝王的埋葬習俗首要考慮的是陵墓的隱蔽性,三道海子如此張揚的巨石堆似乎從常理上也很難將它與王陵聯繫在一起。
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專家們在巨石堆旁發現了一些關鍵的證據,這是一些遠古先民留下的遺蹟,他們的年代更為久遠。如果巨石堆是傳說中的成吉思汗王陵,那它的年代不超過1000年,而專家們發現的這些證據遠為古老,它們將巨石堆的身世指向了更為遙遠的年代。
就在巨石堆底部和周圍,專家們發現了一些奇特的柱狀立石,它們形體巨大,不是輕易能夠搬動的。更重要的是,立石上刻畫著大量動物紋飾和抽象圖案。巨石堆的身份之謎或許就隱藏在這些神秘的圖案背後。
概括起來,這些柱狀立石上有這樣一些常見的圖案。三道斜槓、圓圈、珠狀線條、動物紋飾、工具類圖案。
正是這些圖案,讓巨石堆周邊的立石有了確切的考古學歸屬。研究草原文化的學者對這類立石早有發現,由於上面最常出現的動物形象是野鹿,他們稱之為鹿石。
在近幾十年的考古探查中,大量的鹿石在歐亞草原上不斷地被發現,它的分布地域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歐亞草原的大部分地區。
那么,這些鹿石究竟產生於什麼年代?它的主人是誰?當年的用途是什麼?它與巨石堆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更重要的是,刻有工具和野豬圖案的鹿石在所有鹿石種類中是年代最晚的,比它更早的鹿石距年代預計在公元前13世紀。專家們據此推論,三道海子巨石堆既然是與鹿石並存的文化現象,它的年代理應與鹿石同屬一個時期,應當也是公元前13世紀開始興建的遺蹟。
專家們的考察至此已經完全推翻了牧民們的傳說,從年代斷定上,巨石堆比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遠為古老。
但是,公元前13 世紀,這是距今3000多年的一個時期,當時古中國的中原地區正處在商代青銅文明的巔峰,距離如此遙遠的邊疆草原又會是誰的領地呢?
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由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構成,在這裡,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邊塞風情。
但是,當我們把時間往前追溯兩千多年,這裡無疑是早期原著民的天下。那時候,民族尚未形成,人們以遊牧部落的形式分治而居。
研究草原文化的學者們在中外的文獻中查閱到這樣一些相關的資料,文獻記載說,當年,在巨石堆周邊地區生活著一支特殊的部落,人們稱之為獨目人,漢語的意思是孤獨的守望者。
就在這個區域內,發現了大量的古代石人雕像,它們的年代有的與鹿石同屬一個時期,有的年代略晚一些。它們刻畫得或許正是獨目人部族或是他們後裔的形象。
當年,這支強大的部族常年活躍在阿爾泰山地區,曾經為爭奪當地的黃金礦產與周邊部族發生了激烈的戰爭。而研究古代玉器的專家還考證出,當時的商王朝為了開採新疆玉石,還與獨目人部族進行了長達3年的爭戰。
那么,這支強大的原始部族是否就是巨石堆的主人?他們營造一座如此龐大的巨石堆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壘築巨石堆是一個規模浩大的工程,它應當是一個部族的集體行動。專家們做過測量,整座巨石堆預計花費石料 5 萬方,它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專家們在對巨石堆周邊地區的考察中,發現了當年開採石料的採石場。
採石場就在巨石堆的對面,是一座裸露的石山,石山由層層疊疊的頁岩構成,它的材質與巨石堆的原料完全相同。
人們有理由猜測,在遠古時期的某個重要時刻,生活在這裡的獨目人部族先民們,在某種信仰力量的驅使下,開始了壘築巨石堆的神聖工程。
他們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經年累月的勞苦,從石山上源源不斷地開採下石料,從壘築基座開始,最終將石碓建造到一個令人驚嘆的規模。
無論巨石堆的最終用途是什麼,它的規模都是空前的,它必定寄託了當年先民們一種神秘而崇高的信仰。
如果這種基於史實的猜想得以成立的話,那么巨石堆周圍的大片地區都應當是獨目人部族的領地。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勢必還要留下其他大量相同形制的遺蹟,考古學家們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探查。
接下來的發現是令人興奮的。就在三道海子的周邊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鹿石,專家們經過初步統計,數量多達30多通。這些年代久遠的鹿石有的依然佇立在草原上,有的則被荒草掩埋在地下。
就在與巨石堆相距兩個山頭的地方,專家們發現了最為精美的一通鹿石。它的地表高度接近3米,上面精心雕刻了13隻鹿圖騰形象,它們騰空飛翔的姿勢似乎正背負著原始先民們的某種神秘祈願。
通過對不同鹿石上圖案的鑑別,專家們斷定它們的年代橫跨了從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500年的時間,這500年或許正是獨目人部族統治三道海子周邊地區的時期。
而就在鹿石散布的區域內,專家們還發現了多達上百座的石碓,它們雖然在規模上無法和巨石堆相比,但基本形制都大同小異。
專家們的發現還不止於此,三道海子的先民們在山谷里還留下了令人生畏的殺人石。
早期的遊牧先民生性尚武,在部落戰爭中每殺死敵方一人,就要立下一塊石頭作為標記,成排林立的殺人石昭示的是一個強悍血腥的年代。
先民們質樸浪漫的另一面則保留在了早期的岩畫上,這是一些充滿了稚拙之趣的動物畫像,它們線條簡潔,但姿態極為生動逼真。
鹿石,石碓群,岩畫,殺人石,一切的原始遺蹟似乎都在給後人一個確切的指引。那是一個強大的原始部族,他們生性尚武,飛翔的鹿是他們共同的圖騰。他們曾經在某個重要時刻,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建造了規模空前的巨石堆。
但是,時隔兩千多年,那個神秘的獨目人部族究竟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要讓這樣一座龐然大物佇立在自己的領地里?它在當年的確切用途又是什麼呢?
專家們要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無疑是困難的,但他們一直在作著努力。
作為巨石堆的發現者,現年73歲的王明哲先生在當年就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僅僅看巨石堆外在的直觀形象,它給人的第一感受就儼然是一座巨型陵墓。而在草原民族的埋葬習俗中,用石塊壘築石碓墓是他們由來已久的傳統。王明哲先生在他的考古生涯中,就曾發掘過幾十座石碓墓。
發掘過的石碓墓雖然規模很小,但它壘築的方式和外在形制都與巨石堆如出一轍。據此推論,石碓規模的大小反映的或許只是墓主人生前地位的不同。
研究草原文化的學者張志堯先生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同樣認為,巨石堆龐大的規模只是表明它是更高規格的墓葬
如果我們對三道海子獨目人部族的猜想得以成立的話,巨石堆或許就是當年部族首領的王陵,但是,結果真是這樣嗎?呂恩國先生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持有不同觀點的專家們在巨石堆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呂恩國先生認為,要破解巨石堆的身份之謎,最關鍵的切入點是探究古人的宗教信仰。
薩滿教是中亞早期遊牧民最神聖的原始信仰,他們認為世間由兩個世界構成,上天是神靈的世界,人世則是世間萬物的家園。而每天的祭祀活動是他們原始信仰中不變的主題
作為溝通上天和人世使者的薩滿巫師在原始部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原始宗教信仰的神秘氣氛里,先民們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祭祀活動。為了更好的傳達上天的旨意,他們將部族的圖騰——鹿的形象刻畫在石柱上,並且將它們抽象成飛翔的形象。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動員部族的力量,壘築起高高的祭祀台。
可以想見,每當篝火燃起,神聖的薩滿教巫師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高大的祭祀台,一場凝聚部族力量的原始祭祀活動就此開始了。
原始先民相信,這樣的祭祀儀式必然能夠獲取上天的感應,並得到上天最正確的指引。
呂恩國先生的推想與巨石堆墓葬之說大相逕庭,他確信,三道海子大大小小的石碓應當是古人不同規格的祭祀台。規模最大的巨石堆無疑是當年最神聖的祭祀場所,呂恩國先生稱之為太陽神殿。
當我們將眾多的遺址和專家的觀點擺放在一起,三道海子的巨石堆之謎似乎依然沒有得到破解。它究竟是墓葬還是太陽神殿,專家們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畢竟,圍繞著巨石堆還有太多的謎團沒有解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