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戰鬥背景,戰鬥經過,歷史意義,戰鬥紀念碑,歷史資料,
地理位置
戰鬥背景
1934年11月中旬,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後,紅25軍近3000人也奉命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始戰略轉移。
戰鬥經過
11月16日,紅25軍從鄂豫皖蘇區羅山縣何家(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17日,紅25軍突然行動,越過平漢線,直抵桐柏山區。蔣介石聞訊紅25軍西進,十分震驚,急忙調動豫鄂皖3省圍剿總隊的5個支隊和3個師等大批兵力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圍殲紅25軍。紅25軍採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26日進抵方城縣以東地區。這天寒風刺骨,風雪交加。紅軍指戰員頂風冒雪,踏著泥濘,步履艱難地朝著獨樹鎮七里崗急速行進,13時,紅二十五軍前梯隊第二二四團進至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七里崗附近,準備由七里崗越過許(昌)南(陽)公路,進入伏牛山。。但彈藥充足的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部第一一五旅和騎兵團已於兩小時前到達,並搶先占領段莊、馬莊,七里崗等一線陣地,突然向紅軍行軍隊形猛烈攻擊,紅軍倉促轉入防禦。
軍政委吳煥先身先士卒,從交通隊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率部隊與敵展開肉搏,副軍長徐海東率二二三團及時趕到,經一番惡戰,打退了敵軍的進攻。接著,紅二二三團向七里崗守敵發起衝擊以圖打開缺口,連續衝擊3次,均未奏效。入夜後,紅二十五軍轉向楊樓一帶集結,在葉縣保全寨以北的沈莊附近,穿過許(昌)南(陽)公路,27日拂曉進入伏牛山東麓。27日上午,國民黨軍四十軍第一一五旅和騎兵團又尾追而來,紅軍占領五里陂、高老山一帶高地,將其擊退。28日,紅二十五軍又在澧河附近擊退堵截和尾追的國民黨軍,經由神林、熊背、下湯等地繼續西進。紅二十五軍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擊退了數十倍的堵擊之敵,當晚挺進伏牛山區,完成了向陝北挺進的戰略轉移任務。此戰,紅二十五軍近百名將士英勇犧牲,二百餘人身負重傷。
獨樹鎮戰鬥是紅二十五軍在戰略轉移途中一次極為險惡的戰鬥。紅二十五軍在地形平坦和氣候惡劣的條件下,遭敵“追剿縱隊”的前堵後追,能否擊退敵人進攻,突出重圍,不僅是戰略轉移成敗的關鍵,而且關係到全軍的生死存亡。正是由於軍首長在危急時刻身先士卒,置生死於不顧,指揮和率領部隊與敵人展開博斗。後續部隊跑步救援,挫敗了敵人的攻擊鋒芒,穩住了陣地,突出了重圍,把追堵之敵甩在背後,才得以轉危為安,繼續前進。獨樹鎮遭遇戰的勝利表明,指揮沉著靈活,將士英勇作戰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歷史意義
戰鬥紀念碑
1997年,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方城縣委、縣政府在七里崗建造紅二十五軍血戰獨樹鎮紀念碑。紀念碑高聳於七里崗之上,形如刺刀,雄視穹蒼,寓“血戰”之意,碑身高25. 34米,蘊含紅二十五軍的番號和1934年的時代背景。紀念碑鐫刻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原紅二十五軍軍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程子華題寫的“紅二十五軍獨樹鎮戰鬥遣址”和“烈士精神不死”的碑文。紀念碑建成後,成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到此參觀、憑弔的青年學生、過往遊客達萬人之多。2004年,紅二十五軍血戰獨樹鎮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資料
~~~~~~~~~~~~~~~~~~~~~~~~~~~~~~~~~~~~~~~~~~~~~~~~~~~~~~~~~~~~~~~~~~~~~~~~~~~~~~~~~~~~~
現代整理歷史資料一
《血戰獨樹鎮:紅25軍戰士凍得連槍栓都拉不開》------解放軍報
1934年11月中旬,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後,紅25軍近3000人也奉命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始戰略轉移。
11月16日,紅25軍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17日,以突然行動,越過平漢線,直抵桐柏山區。蔣介石聞訊紅25軍西進,十分震驚,急忙調動豫鄂皖3省圍剿總隊的5個支隊和3個師等大批兵力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圍殲紅25軍。紅25軍採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26日進抵方城縣以東地區。這天寒風刺骨,風雪交加。紅軍指戰員頂風冒雪,踏著泥濘,步履艱難地朝著獨樹鎮七里崗急速行進,準備在此越過許(昌)南(陽)公路,進入伏牛山。
下午1時許,程子華、吳煥先率一梯隊到達獨樹鎮七里崗一帶,準備從七里崗穿越許南公路。七里崗是伏牛山東麓向南延伸的一條土崗,東面是河,地勢陡峭,西南連著一片平原,許南公路與七里崗交叉處,崗頂與公路落差十幾米,形成人工地塹,易守難攻。敵40軍115旅和騎兵團已搶先兩小時占領了馬崗、七里崗、硯山鋪一帶。由於氣候惡劣,能見度低,紅軍先頭部隊沒有發現敵情。當紅25軍第一梯隊(224團)沿七里崗脊北進接近許南公路時,突然遭到敵炮火猛烈阻擊。敵人開火後,224團幾乎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襲擊,紅軍戰士穿著單薄,手凍僵了,一時連槍栓都拉不開,不能有效地反擊敵人,處境十分被動。敵軍趁此機會發起衝鋒,從兩翼包圍上來。
隨後,敵軍連續發起數次進攻,都被紅軍一次次打退。為了打開一道缺口,通過公路,軍首長指揮223團向七里崗發起衝鋒。正面之敵擋不住紅軍的凌厲進攻,紛紛向東西兩邊退去。紅軍衝過公路,占領了七里崗村北500米處的任崗村。敵人急忙組織火力封鎖,並炮擊公路南北兩側紅軍陣地。紅軍不得已退到公路以南。
天黑後,風雪不止。紅25軍乘機撤到張莊附近。此時,敵騎5師和追剿縱隊已分別由羊冊象河關向獨樹鎮一帶逼近。紅25軍處在數萬敵人前後夾擊的危險境地。根據當地老鄉提供的情況,軍首長決定連夜繞道突圍。當夜一更天,紅25軍指戰員忍著極度的飢餓和疲勞,由中共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和張莊農民王永合帶路,冒著風雪,悄然出發了。
當天夜裡,紅25軍繞道保全以北的沈丘附近,越過了許南公路。27日拂曉,抵達伏牛山東麓,突破了敵人的合圍。
獨樹鎮戰鬥是關係紅25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惡戰。在敵強我弱、敵銳我疲、地形與天氣都不利的情況下,指戰員們捨生忘死,英勇戰鬥,終於突出重圍,轉危為安。
1997年,中共方城縣委縣政府在七里崗上建造了紅25軍獨樹鎮戰鬥紀念碑。紀念碑以一把變形刺刀為表現形式,寓“血戰”之意,碑身高25.34米,蘊含著紅25軍的番號和1934年的時代背景。正面和背面分別鐫刻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原紅25軍軍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程子華題寫的“紅25軍獨樹鎮戰鬥遺址”和“烈士精神不死”的碑文。
~~~~~~~~~~~~~~~~~~~~~~~~~~~~~~~~~~~~~~~~~~~~~~~~~~~~~~~~~~~~~~~~~~~~~~~~~~~~~~~~~~~~~
現代整理歷史資料二
時而在深山老林,時而在羊腸小道,時而在溪水峽谷,時而在環山公路,時而在山間民居,時而在英烈公墓,時而在田間地頭,山間天氣喜怒無常,短短的幾天長征路,卻經歷了烈日酷暑,感受了夏日勁風,領略了傾盆暴雨。
從羅山的何家沖到朱堂店,到桐柏的平氏鎮,歷時5天,我們的隊員進入方城縣界的獨樹鎮,路旁一山坡上矗立的一座紀念碑巍巍聳立,碑身呈刺刀形,此處就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第一場生死攸關戰鬥的遺址。當年北上的紅二十五軍在這裡突遭伏擊,無處可避,陷入重圍。
2006年8月4日,狂風暴雨之後,本報記者走進了英雄戰鬥過的地方。碑刺蒼穹,大地無聲。
唱著戰歌的勁旅
“在這支長征隊伍里,從軍領導到戰士,平均年齡要比別的紅軍部隊年輕幾歲。”李延齡說,這年,軍長程子華29歲,軍政委吳煥先27歲,年齡稍大的副軍長徐海東,也才34歲。團、營幹部多是20歲多點,有的還不到20歲。
蔣介石設下重重包圍
但紅二十五軍的意圖被國民黨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勛覺察。龐炳勛急忙調整部署,令該軍一一五旅返回方城縣獨樹鎮的七里崗、硯山鋪一帶截擊,駐葉縣第四十軍騎兵團南下保全寨配合堵截,騎兵第五師由泌陽出發,向獨樹鎮“圍剿”,“追剿縱隊”五個支隊仍在後面緊追。
老天爺好像有意要考驗紅二十五軍,豫西大地一夜間寒流滾滾而來,呼叫的北風裹著雪粒攪得天地間一片混沌。部隊在風雪中連續急行軍,1934年11月26日拂曉,紅二十五軍距離許南公路只有20多公里了,過了公路就是伏牛山東麓,一入山,善打游擊戰的紅二十五軍就如魚得水了。
為迅速穿過許南公路,軍首長決定:留下一個團就地阻擊追趕的敵人,大部隊繼續前進。
但他們沒有料到的是,一場危險的戰鬥也正悄悄逼近。
血戰獨樹鎮
26日下午1時許,紅二十五軍二二四團沿七里崗脊北進,當接近許南公路時,埋伏在公路兩側的敵軍突然發起猛烈進攻,雪野中頓時槍聲四起。搶先到達此地的國民黨軍第四十軍第一一五旅和騎兵團已埋伏好,對著正行進中的紅軍隊伍猛烈射擊。因雨雪交加,能見度差,紅二十五軍先頭部隊發現國民黨軍時已經很遲了。
然而,紅軍一方的槍卻大多數沒有響。原來是寒冷的天氣,把槍栓都凍住了,戰士們的手指也凍僵了,一時怎么也拉不開槍栓。“這該死的槍,臨急還不如一根燒火棍。”戰士們大聲咒罵天氣,掄起槍托向包圍上來的敵人砸去。
紅軍被迫後撤
前衛部隊陡然爆發出的激烈槍聲傳到後面正行進中的部隊。隊伍猛地停住了,一張張疲憊的臉上露出憤怒的神情。“敵人?是碰上敵人了!”“來找死吧,白狗子。老子正等著你呢!”
指揮員急忙跑上路旁的高地,命令部隊就地分散隱蔽。子彈亂飛著,從頭頂上呼叫而過。紅軍前衛部隊漸漸不支,退了下來。
雪夜巧突圍
整整一個下午,紅二十五軍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陣地前堆滿了敵人的屍體。
在張莊,軍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認為敵軍前堵後追,我軍腹背受敵,又是孤軍作戰,如不迅速脫離這一危險地區,就會在這地勢平坦的敵占區里和數萬敵軍進行決戰,其後果將不堪構想,於是決定連夜突圍。
在七里崗戰鬥中,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在當時的紅二十五軍中是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在戰鬥的緊急時刻,劉華清急忙從一個傷員手中抓起一支步槍沖了上去。當他上好刺刀準備與敵人拼殺時,不幸左小腿中彈,跌倒在泥水地里。
當他負傷下火線進行包紮時,衣服全被水濕透,渾身滾得像個泥人似的。腳上的一雙草鞋,在向敵人發起衝擊時,也被爛泥拔脫。他只感到雙腳麻木沉重,想動也動彈不得。
天黑夜暗,雨雪不止。軍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決定把劉華清留在當地民眾家養傷,並發給幾塊銀元作安置費。劉華清得知後,掙扎著找到戴主任,堅決要求繼續長征。戴季英無可奈何地說:“你不留下咋辦?這次打游擊,靠的就是雙腿,可你……”
此情景被政治部秘書長程坦看到了。他牽著自己的馬,走到劉華清身邊說:“華清,你騎上我的馬走吧!”劉華清看著自己受傷的腿,點了點頭。
堆糧路上美名傳
但紅軍進村後,整齊地坐在當街,有的擦槍,有的整理裝束,只派出少數後勤人員到各戶尋找鄉親,一戶一戶地敲門,親切地叫著“老鄉老鄉”,可尋遍全村,連個人影也沒有見到,所看到的,是破爛不堪的草棚子,空蕩蕩的房子,不過在一個地主家,紅軍發現了滿倉的糧食。
戰士將發現向軍首長匯報後,軍首長決定,糧食除部隊帶走做一些臨時給養外,剩餘部分全分給貧苦農民。
這個決定難壞了軍隊後勤部的同志們,部隊正處於急行軍途中,前有堵敵,後有追兵,不可能等老鄉們回來領取,把糧食分給各戶,有些人家又鎖著門。怎么辦?思前想後,一個戰士大聲說,如果把糧食堆在村頭,老鄉一回來,準會往家搬。
大家一聽,都認為是個好辦法。於是,在部隊帶足了乾糧後,剩餘的都運到了村頭的一條大路上,一堆一堆連著,足有一華里長。
流淚的老人
在七里崗,有一個不大的村莊,叫袁五村。紅二十五軍在七里崗遭遇伏擊前,曾在這個村莊休整。
歲月悠悠,當年僅有兩三百人的荒涼山村如今已變成了近兩千人的大村莊,周圍油桃林立,高粱茂密。走在崎嶇山路上,對紅二十五軍還有印象的81歲老人管金山言語滔滔。當年他9歲,記事了。
“可紅軍吃了紅薯後,非得給錢不可,母親不收紅軍不依,到最後紅軍把錢扔下就走了。”管金山感嘆,這樣的隊伍在此前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紅軍真是公買公賣!”紅軍的舉動讓管金山剛剛記事的心靈震動很大。戰鬥打響了,他坐在堂屋裡,在一片子彈響聲中,盼望著紅軍能打贏。
“我當時的年齡太小,要是再大點,一定會把他藏起來。這個紅軍戰士本不該死啊!”說到這裡,管金山已經是老淚縱橫。
~~~~~~~~~~~~~~~~~~~~~~~~~~~~~~~~~~~~~~~~~~~~~~~~~~~~~~~~~~~~~~~~~~~~~~~~~~~~~~~~~~~
現代整理歷史資料三
《 孤軍血戰---紀念紅25軍長征》----中華網
紅25軍是一支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軍部隊。在血雨腥風的年代,英雄的紅25軍經受了艱苦卓絕的戰爭考驗,成長為紅軍獨當一面的戰略力量。在長征途中,紅25軍遠離黨中央,孤軍奮戰,不但粉碎了敵人的兩次重兵“圍剿”,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還先後創立和鞏固了鄂豫陝和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紅25軍也由2900多人發展壯大到3400多人,是唯一在長征途中創建根據地、得到發展壯大的紅軍部隊。
紅25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自1932年紅25軍組建到長征結束的3年,9人歷任紅25軍軍長、政委、鄂豫皖(鄂豫陝)省委書記,其中2人早逝、3人犧牲、3人負重傷。紅25軍創始人之一的吳煥先一家6口慘遭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徐海東一家更是有66人被國民黨軍殺害。在共和國十位大將中,徐海東出身最苦,也是戰鬥負傷最多、最重的一人,他作戰勇猛,人稱“徐老虎”,又稱“中國的夏伯陽”。蔣介石稱他為中國文明的一大害,國民黨曾把他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為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個人,賞額均為25萬大洋。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人中,恐怕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沒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當斯諾聽到國民黨軍一共殺了徐家66人,甚至連嬰孩都殺了時,斯諾就此懂得了什麼是當時的中國的階級鬥爭。在斯諾看來,要了解紅軍,了解中國革命,徐海東其人其事便是最好的例證。就連張國燾後來在其《我的回憶》中也承認:“徐海東的奮鬥經歷,是一篇標準的紅軍軍人的壯烈史詩……” 毛澤東對徐海東的評價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偉大的紅25軍萬歲!偉大的長征精神萬歲!
一、踏上征途
紅25軍創建於1931年10月,隸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紅25軍大部(第73師、74師、75師第225團)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西作戰略轉移。此時,留在根據地內堅持鬥爭有包括紅25軍2個團(紅25軍75師223、224團和軍部特務營)和紅9軍27師等部7個主力團約萬餘人,加上地方武裝和大批紅軍傷員,共有2萬多人。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後,國民黨軍對根據地肆無忌憚的進行“圍剿”、“清剿”,而紅軍各部隊缺乏統一的指揮,不能形成有力的拳頭,鬥爭形勢日趨嚴峻。
為繼續堅持大別山區的革命鬥爭,鄂豫皖省委決定組建一支強大的紅軍主力部隊。1932年11月30日,在黃安檀樹崗村的河灘上,紅75師和紅27師合編為新的紅25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第74師、75師,74師師長徐海東,政治委員戴季英,75師師長姚家芳,政治委員高敬亭,全軍約7000人,司令部設在箭廠河鄉的閔氏祠。
重建後的紅25軍經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嚴峻考驗,先後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全軍迅速發展到1.2萬餘人,並重新組建第73師。但由於敵人的強大,加之鄂豫皖省委領導“左傾”盲動錯誤的戰略指導和肅反擴大化,紅25軍損失很大。1934年2月,蔣介石親任“鄂豫皖剿匪總司令”,調動大軍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儘管紅25軍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終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
1934年8月,粵贛軍區紅22師師長程子華來到鄂東北,程子華帶來了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紅25軍主力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議作出決定:紅25軍實施戰略轉移,在平漢鐵路西部桐柏山區創建新的根據地;同時,撤銷師一級編制,全軍轄3個步兵團、1個手槍團。會議決定,由程子華任紅25軍軍長,徐海東改任副軍長,吳煥先為政委,戴季英為軍政治部主任,以省委兼軍黨委,省委書記徐寶珊、秘書長鄭位三和紅25軍領導成員為省委委員。由於此前中央蘇區紅七軍團已經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隊,鄂豫皖省委決定紅25軍在戰略轉移行動中,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留下紅軍1個團及地方武裝重建紅28軍,堅持鄂豫皖蘇區的鬥爭。
一開始,程子華拒絕任紅25軍軍長,他說:“恩來同志讓我來做參謀長,我就做參謀長,不當軍長。”後經省委做工作,程子華服從組織安排擔任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程、徐二人配合密切,徐海東原是紅25軍軍長,省委讓程擔任軍長,徐海東沒有任何不滿,他們二人的互讓軍長一事一直是黨內軍內的佳話。長征途中,吳煥先政委犧牲,程子華負了傷,就全權交給徐海東指揮,程子華說:“就是天塌了下來,也還有徐海東同志指揮。”
二、狹路相逢勇者勝
紅25軍雖然人數不多,但這支部隊非常精幹,指戰員們都是戰鬥骨幹,武器裝備好且彈藥充足,戰鬥力很強。紅25軍的後勤、醫院等保障單位也都實行戰鬥化,行動便捷,一天一夜就能走100多里。紅25軍以善於打惡仗打硬仗著稱,全軍隨時都保持著良好的戰鬥狀態。不過紅25軍沒有無線電台,對外聯絡和偵察敵情較為困難。
就在長征出發前的11月初,紅25軍從皖西向鄂東進行400里戰略轉移。國民黨軍獲悉後,設定了四道封鎖線,集中了5個師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隊”20多個團前堵後追,緊緊咬住紅25軍不放。徐海東選擇當面國民黨軍的薄弱部分,果斷出擊,出其不意突破重重封鎖線。11月7日,紅25軍突襲商城以南湯池,殲滅國民黨軍109師的工兵營,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隨後紅25軍又在商城西南的大柳樹將阻擊的國民黨軍107師兩個團擊潰,緊接著又打垮了增援的國民黨軍108師先頭部隊,通過了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之後,紅25軍邊走邊打,連夜行軍,又穿過了兩道封鎖線。11月8日拂曉前,紅25軍到達河南省光山縣扶山寨。
紅25軍到達扶山寨不到兩個小時,國民黨軍第107、第117師和“鄂豫皖三省追剿隊”第4、第5兩個支隊共約10個團跟蹤而至。國民黨軍趁著初冬的濃霧包圍了扶山寨。紅25軍連續作戰,疲憊至極,許多指戰員倒在草堆里就睡熟了。紅25軍警戒分隊的哨兵由於過度疲勞,疏於戒備,沒能及時發現尾隨而至的追兵。天色剛亮,國民黨軍發動突襲,戰鬥首先在扶山寨南面打響。國民黨軍氣焰囂張,四架飛機前來助戰,向紅25軍狂轟濫炸,“追剿隊”總指揮上官雲湘乘飛機親自督戰。在飛機的掩護下,國民黨軍第4、第5追剿支隊很快攻占了朱家坳,並向扶山寨制高點發起猛攻。紅25軍倉促應戰,形勢萬分危急。徐海東當機立斷,決定以第74師堅守扶山寨陣地,從正面牽制消耗第4、第5支隊,以第75師第224團沿迂迴至107師側後,突然發起攻擊,第223團亦乘機反擊,迫使107師撤退。接著,第223、第224團乘勢轉攻117師,將其擊潰。隨後,紅25軍集中全部兵力向“追剿隊”第4、第5支隊發起反擊,將其壓至朱家坳一帶。激戰至黃昏,將“追剿隊”第4、第5支隊擊潰。扶山寨戰鬥,徐海東採取集中主力,各個擊破的正確戰術,使紅25軍由戰術內線轉到戰術外線,取得了殲敵4000餘人的重大勝利。這一仗,紅25軍把國民黨軍徹底打怕了,尾追之敵再也不敢跟蹤追擊了。
紅25軍雖然取得了扶山寨戰鬥的勝利,但形勢仍然嚴峻,國民黨軍重兵壓境,正在對紅25軍形成包圍之勢。紅25軍趁國民黨軍尚未形成合圍,離開鄂豫皖蘇區開始長征,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圍剿”計畫。蔣介石急忙調動兵力追擊堵截,先後在湖北棗陽、隨州一帶,河南的桐柏、方城、盧氏等地布置封鎖線,企圖將脫離根據地孤軍遠征的紅25軍圍殲於途中。
獨樹鎮戰鬥後,紅25軍經過一夜急行軍,繞到守敵空虛的保全寨以北地區,越過了許南公路,突破第二道封鎖線,進入伏牛山區。獨樹鎮戰鬥是一場遭遇戰,關係紅25軍的生死存亡,是紅25軍長征初期的關鍵一仗。“狹路相逢勇者勝”,紅25軍以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立於不敗之地,充分顯示了紅25軍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後任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上將在這次戰鬥中左腿受傷。
三、建立鄂豫陝根據地
當時,國民黨軍分兩路追擊,並嚴密控制入陝要道。在當地民眾幫助下,紅25軍沿一條人跡罕至的隱蔽小路,奇襲豫陝交界的鐵鎖關,一舉突破了第三道封鎖線,進入陝西洛南縣。1934年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開省委常委會。就在庾家河會議當天,國民黨軍1個師突然撲來,一場酷烈的戰鬥隨即展開。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最終擊退了國民黨軍的進攻。戰鬥中,一顆子彈打中程子華的動脈血管,程子華負重傷,從此雙手落下殘疾。若干年後,劉華清同志的回憶錄中提及這次戰鬥時大發感慨。
庾家河戰鬥的勝利保證了庾家河會議的順利召開。庾家河會議決定建立鄂豫陝根據地,同時將鄂豫皖省委改為鄂豫陝省委。鄂豫陝邊區北靠秦嶺,南瀕漢江,地勢險要,人民生活困苦,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適合紅軍立足發展。在這裡建立根據地,可以牽制國民黨軍大量兵力,從而配合川陝蘇區、陝甘蘇區以及正在長征中的中央紅軍。
紅25軍堅決執行省委決議,全力投入創建新蘇區的鬥爭。當時,蔣介石還未能統一鄂豫陝邊區軍隊的指揮,紅25軍抓住時機,廣泛發動民眾,很快在鄂陝邊區建立了第一塊根據地,初步奠定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並擴增紅軍400餘名。鄂豫陝邊區的“赤化”使蔣介石集團坐立不安。為撲滅紅25軍燃起的革命烈火,1935年1月,蔣介石調集國民黨軍第40軍一部和第44師、陝軍第126旅共11個團的兵力對紅25軍發動第一次“圍剿”。面對來勢洶洶的國民黨軍,紅25軍採用避其鋒芒、各個擊破的戰術,以一部兵力牽制國民黨軍,主力突然迂迴其側後,痛擊孤軍冒進的陝軍第126旅、重創陝軍警備第二旅和第三旅,殲敵3000餘人並攻克洛南縣城,痛快淋漓的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一次“圍剿”。紅25軍先後在鄂豫陝邊區創建了4塊革命根據地,蘇區人口近50萬,紅25軍主力增至3700人,還建立了2000餘人的地方武裝。
紅25軍連戰連捷,使鄂豫陝邊區的革命烈火愈燒愈旺。蔣介石大為震驚,緊急增調原進攻鄂豫皖蘇區的國民黨軍第67軍和第95師開入陝南,會同第40軍、第44師和陝軍一部,共30多個團的兵力,發動第二次“圍剿”,並限令在3個月內將紅25軍全部消滅。
面對國民黨軍更大規模的“圍剿”,紅25軍以根據地作依託,採取“先拖後打”的作戰方針,先誘敵深入,打亂敵人部署,然後集中兵力殲敵一部。6月初,我軍以地方武裝牽制敵軍,紅25軍主力轉至外線奔襲荊紫關兵站,繳獲大批彈藥物資。當國民黨軍增援荊紫關時,紅25軍揮師西行,在根據地中心區的袁家溝口一帶設伏待敵。袁家溝口是一條長達10多里的深溝,兩側山高林密,地形極為險要。7月2日拂曉,陝軍警備第一旅進入伏擊區,紅25軍突然發起猛攻,被楊虎城視作“精銳”的警一旅頓時亂作一團,潰不成軍。經過10小時激戰,紅25軍僅以傷亡100餘人的代價全殲警一旅1700餘人,俘獲警一旅旅長唐嗣桐,繳獲輕重機槍40挺、長短槍1600支。紅25軍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的最後勝利。
四、紅心向著黨中央
由於沒有電台,自撤離鄂豫皖蘇區後紅25軍一直無法與黨中央聯繫。在長征途中,紅25軍總是設法尋求黨中央的信息和指示,力圖策應黨中央和主力紅軍的行動。紅25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多次說:“消滅敵人一個團,不如繳獲一部電台,以便能夠得到中央的指示。”
袁家溝口戰鬥後,紅25軍乘勝東進,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致使正準備由西安開往天水的東北軍第51軍緊急改變計畫,準備保衛西安。就在紅25軍進逼西安途中,徐海東等人從報紙上得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有北上動向。此時,是繼續堅持北上還是向川西方向轉移,紅25軍面臨著重大抉擇。在這關鍵時刻,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員石健民送來了黨中央的檔案,並確切證實了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和準備北上的訊息。此時,幾十萬國民黨大軍正向川陝甘邊地區集結,企圖將主力紅軍圍殲於川西地區。
1935年7月15日,鄂豫陝省委在長安縣灃峪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為配合主力紅軍行動,紅25軍主力迅速西征北上,會合陜甘紅軍,發展和鞏固西北革命根據地,同時成立鄂豫陝特委,領導紅74師在鄂豫陝蘇區堅持鬥爭。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
次日,紅25軍4000餘名指戰員離開鄂豫陝蘇區,踏上了繼續長征的道路。當時,徐海東在動員大會這樣說:“我們這次西征北上的行動,就是為了迎接黨中央、與中央紅軍會師,我們這幾千人就是犧牲完了也要牽制住敵人,保證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順利北上,這對全國革命是有重大意義的。”紅25軍沿秦嶺北麓冒雨向西挺進,於7月31日占領雙石鋪。俘虜的口供和繳獲的檔案和報紙進一步證實了中央紅軍正在北上,而國民黨軍胡宗南、馬鴻賓等部,均部署於川甘邊境、渭河沿線和西(安)蘭(州)公路上,全力堵截中央紅軍。為策應黨中央和主力紅軍北上,紅25軍決定進入甘肅,威脅敵人後方。
8月初,紅25軍先後攻占甘肅兩當、天水縣城,天水是胡宗南部的後方基地,紅25軍繳獲大量軍需物資。隨後,紅25軍強渡渭河,攻克秦安縣城,切斷了橫貫陝甘兩省的交通大動脈西蘭公路。蔣介石從成都行營接連發出5道電令,從川西調兵堵截追擊紅25軍。紅25軍的行動打亂了蔣介石的部署,有力地鉗制和吸引了大批國民黨軍,策應了主力紅軍在川西的行動。蔣介石在盛怒之下,懸賞25萬塊大洋通緝徐海東。徐海東成為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為全國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人。
8月15日,紅25軍進入寧夏隆德縣興隆鎮等地回民聚住區。吳煥先頒布“三大禁令、四項注意”,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受到廣大回族民眾熱烈歡迎,被譽為“仁義之師”。還有十多名回族青年參加了紅軍隊伍。後來,毛澤東得知此事,誇獎了紅25軍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執行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