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梅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門八法》卷二。主治噤口痢。痢而兼嘔,飲食不能入腹,由陰虧血少,肝燥克脾者。
基本介紹
- 名稱:獨梅湯《醫門八法》
- 出處:《醫門八法》卷二
- 組成:大烏梅
- 功用:澀腸止瀉
組成,用法用量,古代用法,現代用法,主治,使用注意,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大烏梅(去骨)五個。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
煎湯,白糖五錢,沖服。
現代用法
春梅顆粒(《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十五冊,1998年):為烏梅經提取製成的顆粒沖劑。每袋15克。口服,每次15克,每日1〜3次。
主治
噤口痢。痢而兼嘔,飲食不能入腹,由陰虧血少,肝燥克脾者。
使用注意
有實邪者忌服。
附註
慢性腸炎:以本方治療慢性結腸炎18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長8年,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膿血便,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舌質淡,苔自膩,脈細等。方法:烏梅15g,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1劑,當茶飲,25日為1個療程。結果:治癒(2個療程內症狀消失並穩定1年未復發)15例,好轉(發作次數減少或減輕)3例。治癒病例用藥最長15日,最短25日(《黑龍江中醫藥》,1991;4:43)······唐代《外台秘要》卷二十五中記載,烏梅20枚水煎服,治水瀉積久不愈,腸垢已出者。本方似源於此。
文獻摘要
《醫門八法》 :“知梅學究有獨梅湯在,請為出而試之。 大烏梅五個煎湯,白糖五錢為引,沖服。學究用此方以治痢,愈者多矣。類皆醫士棄而不治之證也。 此中頗有機栝。 庸敢於獨梅湯發軔之始,縷析陳之酆。 痢疾日久,原系氣血兩虧,而大下亡陰,血之虧也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