獦,拼音為gé、liè、xiē,漢字,共15筆,部首是犭。有“古書上說的一種獸、古同“獵”、姓氏”等意思。
基本信息,漢字釋義,古籍解釋,常用詞組,字形對比,
基本信息
拼音:gé liè xiē
注音:ㄍㄜˊ ㄌㄧㄝˋ ㄒㄧㄝ
簡體部首:犭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5
繁體部首:犬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6
五筆86&98:QTAN
倉頡:KHTAV
鄭碼:QMKR
筆順編號:353122251135345
四角號碼:44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66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 獦
gé ㄍㄜˊ
◎ 〔~狚(dàn)〕古書上說的一種獸,形狀像狼,聲音像豬,吃人。
其它字義
(1)獦
liè ㄌㄧㄝˋ
◎ 古同“獵”,打獵,捕捉禽獸。
◎ 姓。
(2) 獦
xiē ㄒㄧㄝˉ
◎ 短嘴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玉篇》古曷切《集韻》居曷切,𠀤音葛。《玉篇》獦狚,獸名。《集韻》本作猲。詳猲字注。
又《集韻》許葛切,音𠿒。本作歇猲。詳猲字注。
又《廣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𠀤音獵。《廣韻》戎姓。俗作田獵字,非。
又《集韻》許葛切,音𠿒。本作歇猲。詳猲字注。
又《廣韻》良涉切《集韻》力涉切,𠀤音獵。《廣韻》戎姓。俗作田獵字,非。
常用詞組
獦獠
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亦以泛指南方人。
北方部份地區方言中(如山西太原、河北邯鄲地區)現仍存在獦獠一詞,常用來形容那些講不通事理、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