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絕收”事件

獐子島“絕收”事件

該事件又稱為“獐子島扇貝劫”、“獐子島事件”。2014年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預報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全年預計大幅虧損。

2018年2月27日早晨,由30餘人組成的調查組進入獐子島集團進行調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獐子島“絕收”事件
  • 事件別稱:獐子島扇貝劫、獐子島事件
  • 事件時間:2014年10月30日
  • 事件地點:遼寧省大連市
  • 涉事公司:獐子島集團
  • 虧損金額:8億左右
事件經過,事件調查,事件原因,事件影響,

事件經過

2014年10月30日晚間,位於大連長海縣的上市公司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預報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全年預計大幅虧損。
扇貝事件扇貝事件
2014年7月20日,長海縣政府官網刊文稱,小長山鄉蝦夷扇貝的養殖進入收穫期,沒有聽到有養殖戶因冷水團受災的信息。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深交所責令獐子島“進行自查”。
公司擬對107.16萬畝海域成本約5.78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對24.3萬畝海域成本約1.26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5110.04萬元,上述兩項合計約影響淨利潤6.29億元,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這是獐子島第二次公布扇貝死亡導致公司虧損,4年前,獐子島也突然宣布扇貝大面積死亡。
2017年上半年獐子島的扇貝確實分享了不到歷史平均值一半的食物,但這種狀況在2016年上半年就已經出現了。而在水溫方面,2017年相比2016年,8、9、10、11月水溫高1度左右,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異常。
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公司預計2017年淨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經過4天的重新盤點,獐子島公司最終將虧損金額確定在6.29億元,相當於獐子島2016年淨利潤的近8倍,這與2017三季報中預告全年1個億左右的盈利差別很大。

事件調查

2014年12月7日,獐子島8億元扇貝消失是否涉造假終於有了結果。證監會經核查未發現,獐子島2011年年底播蝦夷扇貝苗種採購、底播過程中存在虛假行為;未發現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行為;獐子島存在決策程式、信息披露以及財務核算不規範等問題。在大量質疑面前獐子島雖涉險過關,但或為“平息民憤”,公司還是出台包括董事長自掏1億元補償上市公司、總裁辦成員集體降薪並增持股票、員工持股計畫等系列措施對沖利空。
然而,2016年1月初 ,一則《2000人實名舉報稱獐子島“冷水團事件”系“彌天大謊”》的新聞引發了關注。文章稱,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居民提供了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稱所謂“冷水團造成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事件”並不屬實,涉嫌造假。
2016年1月1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啟動核查程式,對媒體報導獐子島絕收事件進行核查。
2018年1月30日,獐子島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元-7.2億元。之前的2017年3季報中,公司還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9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3.07%-38.20%,業績大變臉的原因可能是扇貝又跑了……
2018年2月27日早晨,由30餘人組成的調查組進入獐子島集團,對獐子島管理人員進行單獨談話,並要求查看公司伺服器。

事件原因

關於獐子島扇貝的離奇死亡,除了死亡原因,宣布死亡的時間點也是非常蹊蹺。根據獐子島集團2017年10月25日發布的公告,公司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正常。
2017年10月25日,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集團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顯示,涉及2014—2016年底播預估到2017年10月末未收穫的135萬畝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風險。而在1月31日,公司公告巨額虧損,稱大量扇貝突然死亡。
2018年2月12日,獐子島集團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公告中稱,“此次蝦夷扇貝遭災,公司雖然監測到相關指標異常情況,但是基於歷史經驗、抽測結果以及生產經營數據,對相關指標異常及蝦夷扇貝偏瘦等情況未給予足夠重視。”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事件影響

截至2018年2月22日上午,獐子島股價收報4.11元,相較1月31日發布公告時,股價下跌幅度達46.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