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熊(狼灌)

貂熊

狼灌一般指本詞條

貂熊,學名:Gulo gulo(Linnaeus,1758),屬於鼬科貂熊屬的一種動物。為貂熊屬下唯一的一種,有6個亞種。分布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包括兩個亞種;中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阿爾泰山區。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體長80~100厘米,尾長18厘米左右,重達8~25千克,為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雄性遠大於雌性。毛被棕褐色,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頻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

貂熊棲息於寒溫帶針葉林凍土草原地帶,非繁殖季節通常無固定的巢穴,棲於岩縫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中。多單獨活動,晝伏夜出,食性雜,包括有蹄類嚙齒類、鳥類及林木漿果等,也捕食狐狸野貓等。善長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有“飛熊”之稱。性機警兇猛,力氣大。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會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有半冬眠的習慣。由於棲息地惡化,食物來源較少,中國大興安嶺地區貂熊僅存約200頭,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生境,生活習性,地理範圍,繁殖生長,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貂熊是現存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貂熊在身體外形上介於貂與之間,身體和四肢粗壯像熊,但有一條長尾則象貂。身體不大,體型粗壯,連頭帶尾長約80~100厘米,尾長18厘米左右,體重達8~25千克。毛被棕褐色,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頻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由於兩肋至後腿根部的毛延長,長度可達12厘米,如同圍著一圈長長的“毛裙子”,加上它蓬鬆的尾毛,在密林中自由跳竄和自高處跳下時烈烈飄動,宛如飛翔,故貂熊又被稱為“飛熊”。尾巴粗大,尾毛黑褐色,呈叢穗狀下垂。頭大耳小,背部彎曲,四肢短健,跖行性,爪長而直,不能伸縮。
毛色隨著季節的變換,每年要脫換兩次,10月換上的冬毛顏色較深,4—5月換上的夏毛顏色較淺。無論冬毛還是夏毛,都與它所棲息的環境一致,形成較好的保護色。貂熊的毛皮又長又厚,有很強的保溫性和耐用性。
隨著亞種的不同,一般分布區越靠近北部的體形越大,分布區越靠近南部的體形越小。雄性貂熊要比雌性大許多。

棲息生境

貂熊是典型的棲息於亞寒帶寒溫帶的針葉林、亞熱帶丘陵地帶竹林和凍土草原地帶的動物,活動範圍廣,從山地凍土區到岩石裸露的山頂,都有它的蹤跡,最喜歡的生境是草類一白樺一落葉松林和楊樹河岸林,其次為鑽天楊—甜楊一河岸林,有時也在草類一楊樺闊葉林和跡地灌叢,以及杜鵑一落葉松林或杜鵑一樟子松林等,冬季一般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腰或山麓林緣中,尤其喜歡在森林中的沼澤地、河谷以及溪流的發源地等處活動,特別喜歡在森林的邊緣活動。
貂熊頭骨貂熊頭骨
在大興安嶺北部林區,貂熊主要棲息在落葉松林里。據1992的調查,發現貂熊對山地坡向的選擇率占43.5%,調查中曾找到5個洞,4個在陰坡。此外,貂熊較喜在山坡下位的溝塘、溪谷和台地活動,其出現頻次為58.7%;而雪被的厚度似乎對貂熊的活動影響不大。繁殖時築巢於樹洞、懸崖、石縫中,或占據其他小動物巢穴;在非繁殖季節無固定的巢穴,棲於岩縫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中。
巢穴中的貂熊巢穴中的貂熊
貂熊沒有固定的遷徙路線和巢穴,不築巢穴,也不挖洞,常常借住熊、狐狸、獾、旱獺等動物的廢棄洞穴,或者以山坡裂縫或石頭堆中的空隙為家,甚至棲身於樹根、倒木之下或枯樹空洞之中,但每個洞通常都有2個出口,便於遇到危險時逃匿。

生活習性

  • 捕食
貂熊生性貪吃,其拉丁學名的原意即為“貪吃”。食物很雜,喜食大型獸的屍肉或盜食獵人的獵物。包括馴鹿、馬鹿一類大型食草動物的雌獸和幼仔,還捕捉狐狸、野貓狍子、小駝鹿、水獺松雞榛雞、鼠類等大大小小的動物,也吃蘑菇、松籽或各種漿果等植物性食物,尤其是愛吃蜂蜜。
貂熊腳印貂熊腳印
貂熊會採用由樹枝上突然飛降下去捕獵的方式,為了捕到獵物,經常躲藏在其他動物經常經過的小路旁,有時乾脆藏在樹上,當動物走過時,一躍而下,突然襲擊,加上它的爪牙銳利,力氣也大,獵物很難逃脫。有時,貂熊也會冒險從比它體形大得多的食肉動物,例如狼、熊等的口中奪取食物。
西伯利亞和北美,貂熊常常偷盜人類的食物、偷盜或毀壞人們的器物。獵人安裝好的捕套器,常常被它毀掉,而它卻能很好地躲避圈套。獵人套著的毛皮獸如銀狐黑貂之類,也常被貂熊吃掉或咬壞。
  • 習性
貂熊是中小型食肉類動物中兇悍的一種,猞猁也讓它三分。貂熊生性機警,行動隱蔽,平時多單獨棲居,只是在繁殖期間才營家族式生活,善長途奔走、游泳、攀援,常在密林中自由跳竄。
貂熊屬夜行性動物。視覺敏銳,但嗅覺稍差。在自然界中天敵很少,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臭腺分泌出的臭液散發出來的氣味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有時,貂熊會在臭液上打個滾,使臭味遍布全身,讓敵方無從下口,它便趁機逃之夭夭。利用尿液保存食物(將尿液撒在食物周圍,使其他動物不敢竊取)是其適應環境的獨特方式之一。
貂熊有半冬眠的習慣,到了白雪皚皚的冬季,許多動物都找隱蔽處過冬,有些還進入冬眠,而貂熊卻仍舊在山林里遊蕩,四處為家,只有少數呈半冬眠狀態,趴伏在洞穴中半睡半醒,一有風吹草動便醒來走出洞外。
貂熊冬季的平均晝夜活動距離為14.3km;雄性最大領域可達686.5km2,雌性最小領域為138.8km2,平均領域面積為200-500km2。其分布的特點是稀疏的廣泛分布,一個個體常常需要幾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其生態學特點要求提供相當大面積的棲息地才能滿足一個貂熊種群長期生存的要求。

地理範圍

貂熊為環北極型動物,包括兩個亞種.分布在北半球的廣大地區(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包括北極、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它們還出現在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各國。歷史上,貂熊曾出現在北美南部地區,例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
貂熊(狼灌)
中國多見於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如黑龍江烏底河保護區)有分布。中國多為邊緣分布區。
原生國家:加拿大、中國、愛沙尼亞、芬蘭、蒙古、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

繁殖生長

  • 簡介
貂熊的婚配製度為“一夫多妻”制,雌獸1年僅發情1次,一般在秋季交配,受精卵發育有滯育現象,直到12月至翌年3月才著床發育,1-4月產仔,每胎產2-5仔。人工飼養條件下的妊娠期272天;一般每胎2~3仔。雌獸的妊娠期為121~272天不等,但實際胚胎生長期只有2個月左右,其餘2-7個多月為受精卵滯育期或游離期。母獸哺乳和撫育期8~10周。秋季幼獸和母獸分開,2或3年後性成熟,壽命16年左右。
  • 詳細
貂熊決不允許同性出現在自己的領地,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貂熊一旦成年,就會被父母趕離家園,自立門戶開始新的生活。不過,在異性之間,領地是可以重合的。一般來說,雄性貂熊的領地覆蓋了3~4隻雌性貂熊的領地。
每年秋季是貂熊的發情期,雌雄貂熊以特殊的吼聲吸引異性。在非繁殖的季節里,貂熊並無固定的巢穴。為了產崽,懷孕的雌獸會自己動手挖掘洞穴,修建兩米寬、一米高、入口只有約30厘米的“產房”。貂熊的妊娠期長達7個月,但實際上受精卵只需兩個月便發育完畢。雌性貂熊在秋季交配完成後,並不會立即讓受精卵發育。它們會精心計算,要到第二年的春季(那是一年中食物最充足的時間)才會產下幼獸。
貂熊每胎產崽2~5隻,剛出生的小貂熊只有橘子大小,全身覆蓋著灰白色的毛,只能閉著眼睛吃和睡。小貂熊要滿月之後眼睛才能完全睜開,同時毛色慢慢變成成年貂熊的棕褐色。貂熊的哺乳期只有3個月,但有意思的是,5個月大的小貂熊偶爾也會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吮上一口奶。
斷完奶,小貂熊就開始跟隨母親走出家門,學習各種生存技能,爬樹、游泳、捕魚、獵食,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在出生後兩三年的時間裡,它們一直跟隨母親和偶爾回家的父親生活。小貂熊成年之後,就會一一離開家園,女兒不用遠行,通常它們的新領地離母親的領地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兒子則會被父親驅逐到幾百公里之外。

亞種分化

貂熊亞種分化表(共6種)
序號拉丁名命名者命名年
01
Gulo gulo albus
Kerr
1792
02
Gulo gulo gulo
Linnaeus
1758
03
Gulo gulo katschemakensis
Matschie
1918
04
Gulo gulo luscus
Linnaeus
1758
05
Gulo gulo luteus
Elliot
1904
06
Gulo gulo vancouverensis
Goldman
1935

種群現狀

  • 野生種群
清朝末年時在依蘭縣寧安縣,以及長白山等地有過貂熊的足跡,但20世紀末僅剩下大興安嶺地區還有少量殘存的種群。據1989-1992年的調查,大興安嶺林區貂熊的種群數量估計為183±38隻,棲息總面積8萬多km2(平均分布密度為1隻/461km2)其中西坡有107±31隻,東坡76±9隻。據1976年調查,僅塔河、新林、松嶺及甘河林業局範圍內就有268隻,其平均分布密度1隻/182km2(1隻/100-500km2),據計算15年內其分布密度下降了2.68倍,平均每年下降率約為7.93%(1994)。阿爾泰林區的貂熊數量甚少。總的看來,中國貂熊估計為200隻左右,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已有的保護區只能給少數個體提供生存空間,貂熊對非保護區的依賴性更強。
白化狼獾白化狼獾
  • 人工繁育
動物園飼養的貂熊至1992年只有5隻(哈爾濱3隻,北京和成都動物園各1隻)。但皆無繁殖記錄。
  • 致危因素
棲息地惡化和消失是對貂熊致命的威脅。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興安嶺開發,大片森林被伐,加之大面積森林火災,人口迅速增長,各種生產活動急劇增加,嚴重地侵吞和破壞了貂熊的生境,使它退縮到更靠近西部和北部的森林腹地。而且由於大中型食肉類和被捕食動物都已顯著減少,貂熊的食物來源也隨之減少。貂熊的數量和遷移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冬季食物供應的影響。雌性貂熊的妊娠期正好是在冬季,因而冬季食物缺乏造成的後果更嚴重(1989)。此外,過度捕獵,也導致種群的減少,據不完全統計約達百隻(1994)目前該種群數量大量減少,很罕見了。
貂熊標本貂熊標本
  • 保護措施
已有:
中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列為國家1級重點保護動物。其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有黑龍江烏底河保護區。
建議:
  1. 加強貂熊的生物學研究工作,探討限制貂熊種群密度的因素、遷移類型以及生境條件,以更好地制定貂熊生存策略;
  2. 加強法律保護,在一定的季節(如繁殖季節2-4月),禁止包括其他物種的任何打獵和各種人為干擾活動,保證其食物的豐度(特別是冬季)和繁殖期環境條件,促使貂熊種群數量的增長。

保護級別

已列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989);
已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996),評估等級——稀有物種
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瀕危物種(EN A1acd);
暫未列入《華盛頓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2009)——無危物種(LC)。
(圖冊圖片來源:名片,貂熊1,貂熊2,貂熊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