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草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 Spreng.的根及根莖。分布幾遍全國。具有清肺止咳,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瘡毒。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狼尾草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狼尾草屬
- 種:狼尾草
- 分布區域:分布幾遍全國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30-60g
- 毒性:無毒 《四川中藥志》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心經。
功效
清肺止咳,解毒。
主治
肺熱咳嗽,瘡毒。
相關配伍
1、治熱咳:狼尾草根燉豬心、肺服。(《四川中藥志》)
2、治咳嗽咯血:狼尾草根、茅根、水豬毛七,煎服。(《四川中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鬚根較粗壯。稈直立,叢生,高30-120厘米,在花序下密生柔毛。葉鞘光滑,兩側壓扁,主脈呈脊,在基部者跨生狀,稈上部者長於節間;葉舌具長約2.5毫米纖毛;葉片線形,長10-80厘米,寬3-8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生疣毛。圓錐花序直立,長5-25厘米,寬1.5-3.5厘米;主軸密生柔毛;總梗長2-3(-5)毫米;剛毛粗糙,淡綠色或紫色,長1.5-3厘米;小穗通常單生,偶有雙生,線狀披針形,長5-8毫米;第一穎微小或缺,長1-3毫米,膜質,先端鈍,脈不明顯或具1脈;第二穎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具3-5脈,長約為小穗1/3-2/3;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7-11脈;第二外稃與小穗等長,披針形,具5-7脈,邊緣包著同質的內稃;鱗被2,楔形;雄蕊3,花葯頂端無毫毛;花柱基部聯合。穎果長圓形,長約3.5毫米。葉片表皮細胞結構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脈間細胞2-4行為長筒狀、有波紋、壁薄的長細胞;下表皮脈間5-9行為長筒形,壁厚,有波紋長細胞與短細胞交叉排列。花果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生於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分布幾遍全國。
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瘡毒,咳嗽,通經散寒。”
2、《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