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狹顱田鼠個體大小與一般田鼠沒有太大區別,體長108(90-138)mm;尾較短,尾長27(17-36)mm,占體長25%(20%-31%);與其他田鼠對比,除毛腳田鼠亞屬的種類外,狹顱田鼠是中國田鼠屬中尾長較短的種類之一。後足長與一般田鼠屬的種類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後趾後半部具有濃密的毛,與毛腳田鼠亞屬的種類十分相似。耳朵短,僅稍露出毛外。蹠墊6個,乳頭4對,胸部2對,
鼠蹊2對。
狹顱田鼠各亞種間有較大的差異。最淺的亞種是背毛灰沙黃色的河北亞種;最深的亞種為黑褐色與茶褐色混雜的謝爾塔拉亞種;在此之間還有褐色、淺茶褐色等各色型的亞種。依毛色,再參考其他形狀,可以作為亞種鑑別的依據。
狹顱田鼠
頭骨狹長,稜角鮮明,
顱全長約為
顴寬的兩倍。鼻骨前寬後窄。眶間窄長,中央有一條明顯縱列的眶間嵴。
齶骨有2條縱溝,前面在
門齒孔的後緣,後面接近齶骨的後緣。齶骨後緣中央有一個典型的骨橋,骨橋兩側每側有一個明顯的側窩。聽泡由於顱寬窄,僅屬中等大小,但乳突向外突伸,向後卻沒有達到枕踝,沒露出頭骨後緣。
狹顱田鼠門齒的構造頗像
溝牙田鼠,如上門齒的齒面具有淺溝;
下頜門齒外露部分較短,但其末端達到角突和冠狀突之間缺刻底部。狹顱田鼠
臼齒的分別齒環雖稍窄,但齒型卻基本上屬於田鼠亞屬的齒型,並沒有顯示出任何的特異性。如第1上臼齒前面倒置三角形齒環下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2個,內側2個。此臼齒外側形成3個突角,內側形成3個突角。第2上臼齒前面橫置的三角形齒環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2個,內側1個。此臼齒外側形成3個突角,內側形成2個突角。第3上臼齒前面倒置三角形齒環下面有3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外側有2個,內側有1個,末端有一個C字形的齒環,開口朝內側。此臼齒外側形成3個突角,內側形成3個突角。此牙齒各亞種均出現個體變異。第1下臼齒後橫齒環的上面有5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最上面的頂部齒環隨亞種不同而形態有異。如謝爾塔拉亞種、呼倫貝爾亞種及河北亞種的頂部齒環似
普通田鼠的頂齒環,似跳棋子狀。馬依勒亞種及天山亞種有的個體頂部齒環外側平直,則似下弦月形。第2下臼齒後橫齒環上面有4個交錯排列的封閉三角形,內側2個,外側2個。此臼齒外側形成3個突角,內側形成3個突角。各亞種的構造均十分穩定。第3下臼齒為三個摞列的橫齒環所構成,但最上面的橫齒環各亞種有所不同。馬依勒亞種上橫齒環有外角,其餘4個亞種有不少個體沒有外角。
棲息環境
狹顱田鼠棲息於乾平原和丘陵坡地的乾草原,常見於
針茅、隱子草草原和
錦雞兒灌叢化草原,也見於
芨芨草、
苔草草甸。
生活習性
狹顱田鼠群棲。以白天活動為主,但夜間也有活動。夏季常分散,秋冬季則集聚在向陽坡地及背風處。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150m。活動強度與氣溫有關。嚴寒的季節很少到地面活動,在大雪覆蓋的情況下。只在雪下活動;初春氣溫轉暖後,活動逐漸活躍;在炎熱的夏季,中午很少活動;秋季貯存食物,活動極度頻繁。一般大風和小雨對其活動影響不大。活動時常發出“唧唧”的嗚叫聲,偶有驚擾立即躲回洞中,並發出急促的嗚叫聲。
狹顱田鼠洞穴不深,距地面一般50-100cm左右。洞系洞口可達8-10個,最多達10個以上,占地面積約10-20m,洞道上的分叉較多,倉庫、巢室較大。洞口間有跑道相連,但不及
布氏田鼠的跑道明顯。
狹顱田鼠以植物為食。春季,在植物萌芽前常挖食植物的根部,夏季以植物的莖葉為食,秋季也吃植物的種子,並貯存大量食料。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聯邦。
中國分布在內蒙古、新疆、河北和山西北部。
繁殖方式
狹顱田鼠的
繁殖期在3-10月,6月
妊娠率最高,7月下降後於8月又有上升,到10月則再次下降。每年繁殖2-3次,每窩產仔6-7隻。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 Microtus gregalis angustus | Thomas, 1908 |
2 | 狹顱田鼠馬依勒亞種 | Microtus gregalis dolguschini | Afanasiev, 1939 |
3 | | Microtus gregalis eversmanni | Poliakov, 1881 |
4 | | Microtus gregalis raddei | Poliakov, 1881 |
5 | | Microtus gregalis sirtalaensis | Ma, 1965 |
6 | | Microtus gregalis tianschanicus | Buchner, 1889 |
7 | 狹顱田鼠指名亞種 | Microtus gregalis gregalis | Pallas,1779 |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種群密度在山區環境下有波動,但種群數量趨於穩定。
在中國,狹顱田鼠數量波動較大,可達到驚人的高密度。如1968年
天山尤爾都斯高原上最高密度為2000個洞/hm
2,而
昭蘇的洞口密度高達5000-6000個洞/hm。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