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毛地黃(學名:Digitalis lanata Ehrh.)是玄參科、毛地黃屬植物。株高60-100厘米。莖直立,不分枝。葉互生,下部的常密集而伸長;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有短柄或無柄;葉片闊披針形,長圓形或長披針形,邊全緣並有白色長綿毛。花排成頂生,朝向一側的總狀花序花萼5裂;花冠長鐘形,灰白色,裂片近2唇形;雄蕊4;二強,內藏。蒴果圓錐形。種子多數,細小,成熟後黃褐色。
原產於歐洲地中海地區,中國浙江、上海、河北、北京等省市有引種栽培。喜陽光充足,在腐殖質較多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
狹葉毛地黃以葉入藥,有強心利尿作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狹葉毛地黃
- 拉丁學名:Digitalis lanata Ehrh.
- 別名:毛花洋地黃、希臘洋地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玄參科
- 屬:毛地黃屬
- 種:狹葉毛地黃
- 命名者及年代:Ehrh.,1792
-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 同義學名1:Digitalis lanata var. abbreviata Hausskn.
- 同義學名2:Digitalis nova Winterl ex Lindl.
- 同義學名3:Digitalis epiglottidea Brera ex Steud.
- 同義學名4:Digitalis eriostachya Besser ex Rchb.
- 同義學名5:Digitalis winterli Roth
- 英文名:Grecian foxglove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害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株高60-100厘米。莖直立,不分枝。葉互生,下部的常密集而伸長;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有短柄或無柄;葉片闊披針形,長圓形或長披針形,邊全緣並有白色長綿毛。花排成頂生,朝向一側的總狀花序花萼5裂;花冠長鐘形,灰白色,裂片近2唇形;雄蕊4;二強,內藏。蒴果圓錐形。種子多數,細小,成熟後黃褐色。
產地生境
原產於歐洲地中海地區,中國浙江、上海、河北、北京等省市有引種栽培。喜陽光充足,在腐殖質較多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
生長習性
狹葉毛地黃的種子在室溫下放置一年即大部分喪失發芽能力。但若在低溫乾燥條件下貯藏,壽命可延至2年以上。在水分充足、溫度20℃左右,播後10天左右即可出苗,生長第一年,少數植株於秋季抽薹開花,但不能結實;10月底11月初,地上部分枯萎,在覆蓋條件下,地下部分在中國北京地區可安全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越冬植株返青後,絕大部分植術抽莖,4-5月開花,6-7月結實;極少數植株在第三年春季才能開花結實毛花洋地黃喜溫和氣候,高溫高濕不利於植物生長。苗期喜濕潤環境,種子發芽期若水分不足,出苗多不整齊,植株長大後,耐旱力增強,可適當減少澆水,低洼積水處易爛根,且會降低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繁殖方法
中國南方採用平畦或高畦育苗,北方多採用陽畦育苗,陽畦內用腐熟的馬糞作底肥,將肥料與床土充分混拌後仔細整平,3月上旬播種,播種前先澆透水,待水滲下後,按6厘米的行距條播或撒播,播後矍土06-0.8厘米,蓋蒲蓆保溫。苗床管理要根據天氣變化靈活掌握。一般上午10時左右打開蒲蓆,接受光照,下午4時蓋蒲蓆保溫。播後10餘天開始出苗。剛出土的幼苗不耐乾旱,可用噴壺淋水,經常保持畦內濕潤,若以涼水猛澆,往往造成大批死亡。幼苗長到3-5片葉時,即5月中旬,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定植到大田,栽後澆水。
栽培技術
種子直播:直播法省工,植株生長健壯,產量和質量都不亞於苗育移栽。因此,除初次引種時種子量少而須採用育茁移栽外,應儘量採用直播。不論直播地或移栽地都應事先施足基肥,每畝施用腐熟呢肥或堆肥2500-5000千克,混入過磷段鈣25-50千克,並深耕細耙整平作畦,並使有良好排水條件。中國北方於4月上、中旬士壤解凍後,或11月間土壤凍結前播種;南方宜晚秋播種;可用於種子直接播種,亦可在春播前將種子用20溫水浸12小時,取出後放在溫暖的室內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一次,到個別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如此可較乾種子提早出苗4-5天。種子細小,宜用細沙混拌均勻,使操作方便,擢種均勻。播種時按行距30厘米開溝條播,溝深1厘米左右,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0.6-1厘米。每畝播種量200-250克。播後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齊苗後可以減少澆水。播種期和播種方法不同,影響到葉片中強心甙的含量低。
田間管理:幼苗生長緩慢,要注意及時澆水和鬆土除草,尤其是雨後鬆土,使表土疏鬆,利於植物生長發育,減輕病害,定植後要立即澆水,促使緩苗。施肥是豐產關鍵之一,多次追肥能大大提高葉子的產量和質量。第一次追肥可在6月底至7月初,第二次在8月中,每畝施碗酸錢75-10千克。在行間開溝施下,蓋土後澆水。洋地黃植株矮小,入伏以後可以在畦埂上種蘿蔔或其它蔬菜。
病害防治
根腐病:雨季發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鬆土,及時拔除病株,並在病穴用50%石灰水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忌連作。
花葉病:病原是一種病毒。病株形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皺縮或全株抽縮矮小生長不良。防治方法:徹底防治蟲害;選無病株留種。
主要價值
狹葉毛地黃以葉入藥。葉含強心甙30種以上,是由五種不同的強心甙元——洋地黃毒甙元、羥基洋地黃毒甙元、異羥基洋地黃毒甙元、雙羥基洋地黃毒甙元和吉他洛甙元——與不同的糖縮合所形成的。供臨床套用的毛花洋地黃甙C、西地蘭(去乙醯毛花洋地黃甙C)和地高辛(異羥基洋地黃毒甙)為速效強心甙,有強心利尿作用。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