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敗醬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葉對生;基部葉通常3裂,或不裂,頂端裂片卵狀長橢圓形,長6~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尖,基部狹窄成柄,邊緣具大鋸齒;上部葉披針形,長4~6厘米,全緣,兩端均窄尖。聚傘花序集成傘房狀的圓錐花叢;花黃色,花梗和花柄均具短毛。果實倒卵形,長2~3毫米,具短柔毛。花期8~9月。生於山野路旁。本植物的帶根全草,在少數地區有時亦作敗醬的類同品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墓頭回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茜草目
- 科:敗醬科
- 屬:敗醬屬
- 種:墓頭回
- 分布區域: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集,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選方,別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 (15-)30-80 (-100) 厘米;根狀莖較長,橫走;莖直立,被倒生微糙伏毛。基生葉叢生,長3-8厘米,具長柄,葉片邊緣圓齒狀或具糙齒狀缺刻,不分裂或羽狀分裂至全裂,具1-4 (-5) 對側裂片,裂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頂生裂片常較大,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莖生葉對生,莖下部葉常2-3 (-6) 對羽狀全裂,頂生裂片較側裂片稍大或近等大,卵形或寬卵形,罕線狀披針形,長7 (-9) 厘米,寬5 (-6) 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中部葉常具1-2對側裂片,頂生裂片最大,卵形、卵狀披針形或近菱形,具圓齒,疏被短糙毛,葉柄長1厘米,上部葉較窄,近無柄。花黃色,組成頂生傘房狀聚傘花序,被短糙毛或微糙毛;總花梗下苞葉常具1或2對(較少為3-4對)線形裂片,分枝下者不裂,線形,常與花序近等長或稍長;萼齒5,明顯或不明顯,圓波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至卵狀長圓形,長0.1-0.3毫米;花冠鐘形,冠筒長1.8-2 (-2.4) 毫米,上部寬1.5-2毫米,基部一側具淺囊腫,裂片5,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8-1.8毫米,寬1.6毫米;雄蕊4伸出,花絲2長2短,近蜜囊者長3-3.6毫米,余者長1.9-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2毫米;子房倒卵形或長圓形,長0.7-0.8毫米,花柱稍彎曲,長2.3-2.7毫米,柱頭盾狀或截頭狀。瘦果長圓形或倒卵形,頂端平截,不育子室上面疏被微糙毛,能育子室下面及上緣被微糙毛或凡無毛;翅狀果苞乾膜質,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形,頂端鈍圓,有時極淺3裂,或僅一側有1淺裂,長5.5-6.2毫米,寬4.5-5.5毫米,網狀脈常具2主脈,較少3主脈。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
主要價值
採集
全年可采。
性味
《貴州草藥》:辛,溫。
功用主治
散寒,燥濕。
治風寒感冒,瘧疾,腸炎。
①《廣西藥植名錄》:治瘧疾。
②《貴州草藥》:發表散寒,燥濕理氣。
治風寒感冒,腸炎,小兒陰縮。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選方
①治風寒感冒:狹葉敗醬五錢。
水煎服。
②治腸炎,腹瀉:狹葉敗醬一兩。
水煎服。
③治小兒陰縮:狹葉敗醬三錢,茴香根三錢。
水煎服。
(選方出《貴州草藥》)
別名
【異名】白升麻(《貴州草藥》)。
狹葉敗醬別名:墓頭回、異葉敗醬、墓頭回、敖溫道-色日和立格-其其格、擺子草、敗醬草、刀傷草、虎牙草、箭頭風、腳汗草、老虎草、墓頭灰、銅班道、追風箭、變葉敗醬草、黃花敗醬、見腫消、青莢兒菜、小敗醬草、岩敗醬、窄葉敗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