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
小喬木;小枝纖細,紫紅色,乾後變灰褐色或深灰色,密被細粗毛。葉卵狀披針形,長3-5(-7)厘米,寬0.8-1.4(-2)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稀淺心形,邊緣有細鋸齒,
葉面深綠,乾後變深灰綠色,極粗糙(因硬毛脫落後,殘留的基部膨大且砂質化,而形成硬的乳凸狀凸起所致),
葉背淺綠色,乾後變灰白色,密被灰短氈毛,在脈上有細粗毛和銹色腺毛,基出脈三條,側生的二條長達葉片中部,側脈2-4對;
葉柄長2-5毫米,密被細粗毛。
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由數朵花組成小
聚傘花序;雄花小,直徑約1毫米,幾乎無梗,
花被片5,狹橢圓形,內彎,在開放前其邊緣凹陷包裹著雄蕊成瓣狀,外面密被細粗毛。核果寬卵狀或近圓球形,微壓扁,直徑2-2.5毫米,熟時桔紅色,有宿存的花被。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印度、越南、馬亞半島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生長於海拔100-1600米向陽山坡灌叢或疏林中。喜砂頁岩發育的疏鬆土壤。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堅持就地育苗就地採種。種子採集於樹齡4年以上,樹幹通直,樹冠龐大,長勢旺盛的母樹。種子邊成熟邊脫落,因此採收困難。適宜的採種方法是:當種皮呈黑色或紅色時,說明種子基本成熟,此時將果枝切下曬乾,抖落得籽。用篩選法去雜去綠,播種時再用水選法將浮在上面的籽粒撈除,取用沉入底部的種子。
種子處理
在整個育苗過程中,種子處理是關鍵,種子種皮堅硬厚實,具蠟質,吸水性差。種子如不經處理,播後數月也難以發芽。種子主要採用硫酸處理。其方法是:用耐酸容器盛種子,將95%的濃
硫酸慢慢滴入容器內,邊滴邊攪拌種子,直到浸濕為止,此時開始計算處理時間。在攪拌過程中,種子呈鮮紅色的膠稠狀。種子經用濃硫酸處理5-10分鐘後,及時用清水洗淨,再用手搓洗,直到種子已充分除去殼和蠟質,手感粗糙時為止;再將搓洗出的種子浸入50℃溫水中浸泡24小時,使其充分吸水,濾水後催芽,待種子有芽點露白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將處理好的種子,用草木灰拌勻,播入營養袋內,每袋3-4粒,覆土1厘米,播種後表土上覆蓋1層松毛或稻草,防止澆水沖走種子,也起保濕作用,如遇氣溫低時,可再覆蓋1層塑膠薄膜,以保溫保濕,可提早發芽,並保障種子的出苗整齊度。
栽培技術
幼苗期間追施少量的肥料,以促進苗木的生長。苗高2厘米時,施清糞水1次,糞和水的比例為1:4;相隔20天后,再施1次。如發現苗圃地內雜草多時,應及時除草;1袋內只保留1株優良苗木,多餘苗木可及時移入空袋內。但須注意,移苗應在下午進行,澆足定根水。一般以苗高1-2厘米時移苗較易成活。
病蟲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是
猝倒病,此病主要由絲核菌和多種鐮刀菌引起,在陰雨和氣溫低時易受浸染。危害嚴重時,可使整片苗圃的苗木全部死亡。防治可用波爾多液(等量式,即生石灰1,硫酸銅1,水100),敵克松500倍液,隔日噴灑根部1次;也可用生石灰加草木灰(比例2:8)加少許食鹽(約為生石灰和草木灰量的1%)噴灑根部。此外,播種前應作土壤消毒處理。
主要價值
狹葉山黃麻是中國乾熱河谷地區的優良造林樹種。韌皮纖維可造紙和供紡織用;葉子表面粗糙,可當作砂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