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巴花

狗尾巴花

狗尾巴花,據中國植物志正名為紅蓼。學名 Polygonum orientale L. Sp ,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葒草、大紅蓼、大毛蓼、游龍。因其花的樣子很像狗的尾巴,故此得名“狗尾巴花“。

狗尾巴花,民間又叫“麥穗花”,因為和小麥的穗子長得很像,因此北方民間又稱為麥穗花。

狗尾花多生長在湖泊、沼澤、河灘或北方農家院前等水資源豐富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狗尾巴花
  • 拉丁學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Sp
  • 別稱:紅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蓼目
  • :蓼科
  • 亞科:蓼亞科
  • :蓼族
  • :蓼屬
  • 分布區域:除西藏外,廣布於全國各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觀賞,栽培技術,植物文化,詩詞,花語,

形態特徵

莖直立,粗壯,高1-2米,上部多分枝,密被開展的長柔毛。葉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5-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微下延,邊緣全緣,密生緣毛,兩面密生短柔毛,葉脈上密生長柔毛;葉柄長2-10厘米,具開展的長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長1-2厘米,被長柔毛,具長緣毛,通常沿頂端具草質、綠色的翅。
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3-7厘米,花緊密,微下垂,通常數個再組成圓錐狀;苞片寬漏斗狀,長3-5毫米,草質,綠色,被短柔毛,邊緣具長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7, 比花被長;花盤明顯;花柱2, 中下部合生,比花被長,柱頭頭狀。瘦果近圓形,雙凹,直徑長3-3.5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生溝邊濕地、村邊路旁,海拔30-2700米。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照充足;宜植於肥沃、濕潤之地,也耐瘠薄,適應性強。

分布範圍

除西藏外,廣布於全國各地

主要價值

藥用

【別名】莠、光明草、光明子[種子]、谷莠子。
【簡介】紅蓼為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葒草大紅蓼大毛蓼游龍狗尾巴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
【性味與歸經】淡、平。
【功能與主治】果實入藥,有活血、止痛、消積、利尿功效。

觀賞

因其生長迅速、高大茂盛,葉綠、且花密紅艷, 適應性強, 適於觀賞,故適宜做觀賞植物;是綠化、美化庭園的優良草本植物。

栽培技術

秋天,當紅蓼的種子成熟時,採集其種子,放在乾燥的地方,第二年3月將種子撒在需要種植的地方,覆蓋2-3厘米的細土,每星期用噴壺灑透水1-2遍。出苗後要間苗株距20厘米左右。乾旱季節,每星期澆水1-2次使苗生長得茁壯。由於紅蓼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用根狀莖繁殖,生長更快,當年就生長得特別粗壯,花比種子繁殖的開得更茂盛。
狗尾巴花與狗尾巴草區別狗尾巴花與狗尾巴草區別
種子繁殖。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5~30℃。種子出土適宜深度為2~5cm,土壤深層未發芽的種子可存活10年以上。我國北方4~5月出苗,以後隨澆水或降雨還會出現出苗高峰;6~9月為花果期。一株可結數千至上萬粒種子。種子借風、灌溉澆水及收穫物進行傳播。種子經越冬休眠後萌發。適生性強、耐旱耐貧瘠、酸性或鹼性土壤均可生長。生於農田、路邊、荒地。

植物文化

詩詞

唐代,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詩詞:”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明朝張四維《雙烈記·計定》:“秋到潤州江上,紅蓼黃蘆白浪。”清代楊芳燦《滿江紅·蘆花》詞:“紅蓼灘頭秋已老,丹楓渚畔天初暝。
白居易《曲江早秋》: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
薛昭蘊《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張孝祥《浣溪沙·紅蓼》: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
宋陸游《蓼花》:老作漁翁猶喜事,數枝紅蓼醉清秋。
張頤《汾河晚渡》:樓船簫鼓今何在?紅蓼年年下白鷗。
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詩: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張四維《雙烈記·計定》:秋到潤州江上,紅蓼黃蘆白浪。
詩經》中紅蓼叫游龍,因為它“枝葉之放縱。《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雲“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隰是指濕地,詩人把它與橋松對比,責罵自己的男人,不夠正經,全無承擔大事的氣象。[4]

花語

立志、思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