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蝠科

狐蝠科

狐蝠科Pteropodidae成員以大眼睛、短尾或無尾、耳朵結構簡單、口鼻部較長為特徵,分布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總數超過160種,以東南亞和非洲種類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狐蝠科
  • 拉丁學名:pteropodidae
  • 別稱:果蝠、狐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翼手目
  • 亞目:大蝙蝠亞目
  • :狐蝠科
  • 利齒狐蝠屬(神女利齒狐蝠)、菲果蝠屬、番果蝠屬、豕果蝠屬等
  • 分布區域:舊大陸熱帶,往東至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島嶼 
簡介,分類及特徵,種屬分布,習性,繁殖,代表屬,

簡介

狐蝠科 Pteropodidae成員,以大眼睛、短尾或無尾、耳朵結構簡單、口鼻部較長為特徵,分布於舊大陸熱帶、亞熱帶地區,總數超過160種,以東南亞和非洲種類最多。狐蝠科成員的總體外形多比較接近,但體型差距很大,其中一些最大型的成員如狐蝠屬Pteropus的大型種類體長超過40厘米,翼展科超過 1.5米,體重超過1公斤;而小型的無花果果蝠屬Syconycteris的成員體長僅5~7厘米,翼展不到15厘米,體重不及20克。二者雖然大小差別甚大,但無花果果蝠看上去頗似小型的狐蝠。狐蝠科也有少數相貌比較特殊的成員,如非洲的垂頭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口鼻部膨大看似錘子,分布於西太平洋諸島的背囊果蝠Notopteris macdonaldi有不同與其它果蝠的較長的尾。狐蝠科成員均為植食性,其中大型的種類多以果實為食,小型種類主要食花蜜。
狐蝠狐蝠

分類及特徵

狐蝠科為翼手目的1科,通稱果蝠,又名狐蝠。一般體型較大,但有些種類很小,體長5~40厘米,最小的體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達900克。
狐蝠屬;尾甚短,或缺如。股間膜不發達,僅沿後肢留存很狹的一條邊緣;第2指具爪,且呈一定程度的游離狀(個別種類例外);耳殼簡單,卵圓形,耳緣聯成圓圈,無耳屏和對耳屏;眼發達,視覺良好;頭骨吻部較長,齶部後緣超出臼齒,臼齒齒冠平坦,中央具縱溝,適於軟質食物;舌很發達,食花粉、花蜜的種類尤其突出,可伸出口外很遠。共39屬近130種。

種屬分布

狐蝠科哺乳綱翼手目的一科,狐蝠科轄下的動物有利齒狐蝠屬(神女利齒狐蝠)、菲果蝠屬、番果蝠屬、豕果蝠屬等
主要分布於舊大陸熱帶,往東至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島嶼。中國境內分布5屬7種,見於華南區,包括台灣和海南省。
灰頭狐蝠灰頭狐蝠
中國狐蝠科共有5屬9種,其中狐蝠屬3種,果蝠屬2種,犬蝠屬2種,球果蝠屬1種,長舌果蝠屬1種。在區系組成上全屬東洋界華南區的種類。棲息環境有5種類型。其分布是,東至台灣,西至西藏墨脫,南至海南島,北到青海民和,共11省(區),約東經95°20′~121°30′,北緯19°30′~36°20′大狐蝠是中國狐蝠科分布最北的種類,也是狐蝠科在世界分布最北的種類之一。大狐蝠泰國狐蝠、棕果蝠、犬蝠及球果蝠5種在我國的分布,是這些種在世界的最北界限。狹齒果蝠分布於非洲東部,貴州發現,實屬罕見。中國狐蝠科垂直分布為50~1065m,分布於最高海拔是棕果蝠

習性

夜行性。遠距離飛行覓食,有時可達15公里。主要靠嗅覺發現食物。僅棕果蝠等少數屬有超聲定位功能。大型者多聚居,小型者多獨棲。

繁殖

終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間,翌年2月產仔。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飼養條件下可活20年。

代表屬

捷果蝠屬(捷果蝠),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屬,而與捷果蝠屬(捷果蝠)同科的動物尚有花面狐蝠屬(花面狐蝠)、毬果蝠屬(布氏毬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