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湛

狄湛(?-564年),字安宗,馮翊郡高陸(今陝西高陵縣)人。北朝大臣,唐朝名相狄仁傑高祖。

儀貌端長,志量弘遠。輕文好武,重義忘身。年十八,解褐散騎侍郎,在員外。尋加給事中,心存將略,頗受高歡重用,除東雍州刺史,綏撫邊民。官至侍官正都督、平西將軍、臨邑子。北齊建立,官至涇州刺史、車騎將軍等職。河清三年(564年),卒於晉陽。

基本介紹

  • 本名:狄湛
  • 字號:字安宗
  • 所處時代:北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西太原
  • 出生時間:500年
  • 去世時間:564年
  • 主要成就:車騎將軍 涇州刺史 朱陽縣子
簡介,墓誌,志文,疏證,

簡介

依《墓誌》“春秋六十有口”的記載推算,約當生於公元500年左右。為人“輕文好武”,18歲時“釋褐”入仕,經歷了北魏末的社會大動盪。永熙三年(534年)東西魏分裂時,隨宇文泰西走鹹陽,數年後“擁騎歸朝”。頗受高歡重用,官至侍官正都督、平西將軍、臨邑子。入北齊後,歷授原仇領民副都督、白馬領民都督、涇州刺史、車騎將軍等職。河清三年(564年),卒於晉陽。

墓誌

志文

大齊車騎將軍涇州刺史朱陽縣開國子狄公墓誌
公諱湛,字安宗,馮翊郡高陸縣人也。其先漢丞相狄方進之後,衣冠世襲,人物代昌,史牒載焉,無假復敘。曾祖寧朔將軍,略陽、趙平二郡太守,又除使持節、都督、鎮西將軍、領東羌校尉、駕部尚書、秦涇二州刺史、略陽公。祖使持節、鎮西將軍、召補蘭台給事中丞、秦州刺史、司空公、略陽公、謚曰康王,德望隆高,雄振朝野。父大將軍府行參軍、秦州府主簿,風流淹雅,領袖當時。公納祉奇靈,資神異氣,生而卓犖,長則殊群,儀貌端長,志量弘遠。輕文好武,重義忘身,超乘擊劍之能,類中希伴,麾戈騎射之伎,舉世無儔。見者愛而敬之,聞者虛襟屬慕。年十八,解褐散騎侍郎,在員外。尋加給事中,心存將略,非其好也。俄值孝昌季年,海內波盪,王室微弱,政出私門,鹿馬相蒙。永熙西蹈,公被勒侍從,隨到鹹陽,深識逆順之機,悟知禍福之理,遂與建州刺史王保貴擁騎歸朝。 獻武皇帝戢其忠節,即除東雍州刺史,綏撫邊民,威恩甚著。昔竇融歸款,名載於漢圖;黃權送誠,譽傳於魏史。方今況古,異軫同榮,比較而論,綽有餘裕。元象元年,除為都督。興和三年,除永安鎮將。武定六年,除侍官正都督。八年,除平西將軍、臨邑子。天保三年,除安西將軍、朱陽縣開國子。至六年,除原仇領民副都督。七年,除直盪/正都督、食陽城縣乾。十年,除白馬領民都督。乾明元年,除假節、都督涇州/諸軍事、涇州刺史。皇建元年,除車騎將軍,余官如故。公或出從戎行,或入參帷幄,功城野戰,每立庸勛。故能闢土以承家,裂山川而建國。貴盛一時,/聲流千載。方當論道槐棘,享年茂永,賦命不融,溘隨時謝。春秋六十有□,薨於晉。公忠孝盡於君親,信諾存於朋友,脫略錢帛,敬寶才賢,內外嗟嘆,遠邇歌詠。天不贊善,玉樹漂淪,凡在聞知,莫不痛惜。家人情地,乎可言哉。皇帝悼傷,贈策云爾。越以河清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窆於晉陽城東北三十里。若夫英傑載挺,必為楨檊,世德相傳,理垂不朽。惟恐陵谷非固,縑竹 /易虧,所以金石稱長,寄刊盛美。其詞曰:
源流渺浚,基構遐崇,含靈蘊祉,世挺才雄,或卿或相,非侯則公。余芬不□,嗣軌傳風,公惟降誕,夙號民英,儀容魁岸,氣略縱橫。情欽劍俠,意忽儒生,方圖遠大,棄置耘耕,悁家入仕,姓居廉潔,憲章法度。師模令哲,去茲華屋,□/彼高原,風吟壠樹,鳥思泉門。音形永隔,景行空存,相偕到此,舉目傷魂。

疏證

狄湛墓誌,2000年7月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王家峰村。
《新唐書》卷七四下《宰相世系表四下》狄氏條:“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母弟孝伯封於狄城,因以為氏。孔子弟子狄黑裔孫漢博士山,世居天水。後秦樂平侯伯支裔孫恭,居太原,生湛,東魏帳內正都督、臨邑子。孫孝緒。”狄孝緒即狄仁傑的祖父。《舊唐書·卷八九·狄仁傑傳》:“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緒,貞觀中尚書左丞。”據此,狄湛乃狄仁傑之高祖。
狄湛墓誌中追溯其先世,稱“其先漢丞相狄方進之後”。案西漢翟方進,或傳寫訛為狄方進,故北朝狄氏如狄湛者,攀附以為宗族所自出。到唐代,狄氏覺察到追溯至翟方進實有不妥,乃改稱“周成王母弟孝伯封於狄城,因以為氏”,並在孔子弟子中尋找到一個狄黑作為祖先。這反映了從北朝到唐朝,胡族人士在華夏化過程中,對改造其家世淵源所作的持續努力。努力的方向,則是愈到後來,追溯愈古,合乎顧頡剛先生“層累造成”說。唐修《晉書》稱狄伯支為天水人,顯然已經接受了後來的譜系了。
其實,狄湛一族本是馮翊羌人,故狄湛墓誌舉其籍貫為馮翊高陸。《元和姓纂》卷一:錫部狄姓條,敘狄氏起源,與上引《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同,關於狄伯支與狄孝緒之世系,云:“《姚秦錄》,狄伯文官至中書令、樂平侯。……伯文裔孫,又居太原;曾孫孝緒。”伯文當作伯支。狄孝緒是狄伯支的孫子的曾孫,恰與《新唐書》相合。據此,太原狄氏,始祖為狄伯支,即狄湛之曾祖。而狄伯支是姚秦集團的重要成員,官至尚書右僕射,北魏天興五年(402)於柴壁之役被俘入魏。據《魏書》卷二八《賀狄乾傳》,姚興後來拿北魏的賀狄乾交換狄伯支,道武帝同意了。據《晉書》卷一一八《姚興載記下》,狄伯支回到後秦長安,“復其爵位”,後為征虜將軍,為姚沖所鴆殺。狄氏入魏,可能在北魏滅夏、奪取關隴之後了。狄伯支短暫地入魏,也可能獲得魏朝官職,狄湛墓誌中所記伯支官位“東羌校尉”、“駕部尚書”之類,不似後秦職官。
墓誌稱:“永熙西蹈,公被勒侍從,隨到鹹陽,深識逆順之機,悟知禍福之理,遂與建州刺史王保貴擁騎歸朝。獻武皇帝戢其忠節,即除東雍州刺史。”北魏孝武帝逃奔關中時,狄湛時任給事中、散騎侍郎,作為隨從官員而西入長安。但他後來又逃回關東。“建州刺史王保貴”不見於史。狄湛由於這次東歸,得到高歡賞識,得除東雍州刺史,成為他提升地位的一個機緣。
狄湛歷官中有“原仇領民副都督”,原仇不詳所在。狄湛死於晉州,而晉州治白馬城,故其“白馬領民都督”的白馬,應當就是指晉州白馬城。領民都督,出現於北魏末年六鎮之亂以後,疑從領民酋長制度中化來,專統地方胡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