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第12版)

《犯罪心理學(第12版)》是2024年9月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柯特·R.巴托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心理學(第12版)
  • 作者:柯特·R.巴托爾、安妮·M.巴托爾
  • 出版時間:2024年9月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64977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惡貫滿盈的罪犯往往經歷過怎樣的童年?“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嗎?兇殘的系列殺手都是精神病態者嗎?好人為何會做壞事?網路欺凌者通常會選擇什麼類型的欺凌對象?這些都是犯罪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話題。
《犯罪心理學》第 12 版基於心理學的視角著重關注犯罪行為和反社會行為,全面、準確地整合了犯罪心理學的當代研究、理論及實踐。本書的內容按照從一般到具體的邏輯進行編排,首先對犯罪進行界定並闡述如何測量犯罪。其次,討論了誘發違法和犯罪行為的心理、家庭、社會環境、神經生物等方面的風險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使個體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保護因素,並著重探討了攻擊與暴力。最後,本書的後半部分探討了具體的犯罪類型,如未成年人犯罪、殺人、親密關係與家庭暴力、校園暴力與工作場所暴力、性侵害、職務犯罪、網路犯罪等,既有常見的犯罪形式,也有罕見的犯罪形式,深入剖析了各類犯罪人的特徵、心理機制、犯罪預防與矯治,以及犯罪對被害人造成的心理影響。
《犯罪心理學》第 12 版不僅反映了犯罪心理研究理論、模型的新變化,以及近年來在特定研究主題和犯罪類型上獲得的新成果,而且還反映了當代社會關注的問題,如網路犯罪行為的增加。
本書適合犯罪心理學、犯罪學、心理學、法學、偵查學、社會學、監獄學、司法精神病學等專
業的學習者、教學者和研究人員學習與使用,也可為公安、檢察、法律、司法等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科學的參考,同時本書還非常適合那些對犯罪心理研究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

圖書目錄

目錄
01 第 一章 犯罪行為導論/ 003
犯罪理論 /005
不同理論取向的人性觀 /007
犯罪學的不同理論視角 /009
社會學取向的犯罪學 /009
心理學取向的犯罪學 /010
熱門話題 專欄1-1 仇恨或偏見犯罪 /012
精神病學取向的犯罪學 /013
犯罪的界定與測量 /014
統一犯罪報告 /015
熱門話題 專欄1-2 利用網際網路的犯罪 /018
自我報告研究 /020
犯罪被害情況調查 /022
熱門話題 專欄1-3 移民與被害情況:他們
應該信任政府嗎 /02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025
犯罪和違法的界定 /025
本章小結 /028
核心術語 /029
思考題 /029
02 第二章 犯罪行為溯源:發展的風險因素與保護因素/ 031
累積風險模型 /033
發展級聯模型 /034
心理彈性 /036
家庭風險及保護因素 /037
貧窮及其影響 /037
單親家庭 /038
父母教養方式和行為 /039
熱門話題 專欄2-1 流行文化中的教養方式 /041
父母的監管 /043
研究重點 專欄2-2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監管與家庭關係 /043
兄弟姐妹的影響 /045
父母有精神問題 /045
心理和行為的風險因素與保護因素 /046
缺乏安全依戀 /046
熱門話題 專欄2-3 當父母被監禁時 /047
同伴拒絕與接觸反社會同伴 /048
學前經歷 /051
學業失敗 /051
缺乏共情 /052
研究重點 專欄2-4 心理理論 /052
語言缺陷 /054
智力水平 /055
注意缺陷/ 多動障礙 /056
品行障礙 /058
對立違抗障礙 /059
本章小結 /061
核心術語 /063
思考題 /063
03 第三章 犯罪行為溯源:生物/ 神經因素/ 065
神經心理學與行為 /066
治療方法 專欄3-1 模式失活療法 /069
遺傳與反社會行為 /070
行為遺傳學 /071
雙生子研究 /071
雙生子早期發展研究 /073
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雙生子研究 /074
收養研究 /074
分子遺傳學 /076
心理生理因素 /076
氣質 /077
氣質的特點 /078
環境風險因素 /079
神經毒素 /079
鉛 /080
熱門話題 專欄3-2 鉛及其有害影響 /081
鎘 /082
錳 /083
汞(甲基汞) /083
微量營養素的保護作用 /084
產前與產後營養不良 /084
尼古丁、酒精與藥物接觸 /085
顱腦損傷 /086
大腦發育異常 /087
激素與神經遞質 /087
本章小結 /089
核心術語 /091
思考題 /091
04 第四章 犯罪行為溯源:學習與情境因素/ 095
行為主義 /097
目錄003
斯金納的行為理論 /098
作為科學方法的行為主義 /099
斯金納理論的概念 /099
操作性條件反射與犯罪 /100
社會學習 /101
期望理論 /102
社會學習中的模仿 /103
不同交往– 強化理論 /104
挫折誘發的犯罪 /105
社會化型犯罪人與個體化型犯罪人 /106
挫折誘發的騷亂 /106
挫折與犯罪 /107
犯罪行為的情境誘因與調節因素 /108
權威煽動的犯罪行為 /108
熱門話題 專欄4-1 國家安全審訊:心理學的作用 /109
去個性化 /112
斯坦福監獄實驗 /114
BBC 監獄實驗 /115
去個性化和群體暴力 /115
旁觀者效應 /116
研究重點 專欄4-2 攝像頭會影響旁觀者的冷漠嗎 /116
道德推脫 /118
本章小結 /122
核心術語 /124
思考題 /124
05 第五章 人類的攻擊與暴力/ 127
攻擊的界定 /129
反應– 衝動型攻擊與控制– 工具型攻擊 /129
被害人的解釋 /130
研究重點 專欄5-1 追蹤欺凌行為 /131
攻擊理論 /132
行為學觀點 /132
挫折– 攻擊假說 /134
武器效應 /135
熱門話題 專欄5-2 槍枝暴力:真正的民族危機 /135
認知– 新聯想理論 /136
興奮遷移理論 /137
替代攻擊理論 /137
攻擊和暴力中的社會學習因素 /137
榜樣作用 /138
觀察學習 /139
攻擊的認知模型 /140
認知腳本模型 /140
敵意歸因模型 /141
熱門話題 專欄5-3 高關注度案件中的攻擊行為 /142
喚醒及其控制 /145
一般攻擊模型 /145
I3 理論 /146
顯性攻擊行為與隱性攻擊行為 /146
反應性攻擊與主動性攻擊 /147
攻擊的性別差異 /148
媒體暴力的影響 /149
模仿犯罪 /152
本章小結 /154
核心術語 /156
思考題 /156
06 第六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59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界定 /160
法學的界定 /161
社會學的界定 /162
心理學的界定 /162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與程度 /162
身份犯罪 /164
未成年人嚴重違法犯罪 /16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的性別差異 /166
治療方法 專欄6-1 幫助未成年人管理憤怒情緒:少年司法憤怒管理項目 /16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展理論 /170
莫菲特的發展理論 /170
研究重點 專欄6-2 成年初顯期與“Z 世代” /173
發展理論中的性別差異 /175
斯坦伯格的雙系統理論 /176
強制發展理論 /177
冷酷無情特質理論 /17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防與矯治 /179
治療與康復策略 /179
成功項目的特點 /180
研究重點 專欄6-3 性別回響項目 /181
預防與矯治方案的分類 /184
初級預防 /185
次級預防 /186
三級預防 /187
本章小結 /192
核心術語 /195
思考題 /195
07 第七章 精神病態/ 197
什麼是精神病態 /199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199
原發性精神病態 /200
行為描述 /201
行為特徵 /201
智力差異 /202
精神病態與精神障礙 /202
精神病態者的自殺傾向 /202
其他重要特質 /203
犯罪型精神病態 /204
犯罪型精神病態的流行率 /205
犯罪型精神病態者的犯罪模式 /205
犯罪型精神病態者的再犯率 /206
精神病態的心理測量 /206
PCL-R /207
對PCL-R 的批評 /207
研究重點 專欄7-1 企業型精神病態 /208
精神病態的核心因素 /209
雙因素觀點 /209
三因素觀點 /209
四因素模型 /210
三元精神病態模型 /210
研究重點 專欄7-2 精神病態特質有積極的一面嗎 /212
精神病態與暗黑三人格 /213
女性精神病態 /213
種族/ 民族差異 /214
未成年人精神病態 /215
治療方法 專欄7-3 對具有精神病態特徵的未成年人的治療項目 /215
未成年人精神病態可以被識別嗎 /216
倫理考量 /217
未成年人精神病態的測量 /218
神經心理學因素與精神病態 /219
遺傳因素 /219
神經心理學與精神病態 /219
神經心理學的基礎概念與術語 /219
中樞神經系統的差異 /220
大腦半球不對稱與缺陷 /220
額葉的神經心理學研究 /221
杏仁核與海馬功能障礙 /222
周圍神經系統的相關研究 /222
自主神經系統的相關研究 /224
精神病態者的童年 /226
精神病態犯罪人的矯治 /227
對有精神病態特徵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治療 /228
本章小結 /231
核心術語 /233
思考題 /233
08 第八章 犯罪與精神障礙/ 235
精神疾病的界定 /238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239
精神分裂症譜系與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240
雙相障礙 /241
重性抑鬱障礙 /241
研究重點 專欄8-1 重性精神障礙會導致犯罪嗎 /242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243
受審能力 /244
受審能力評估 /245
受審能力的恢復 /246
刑事責任能力 /248
刑事責任能力評估 /248
抗辯成功後的干預 /250
精神失常的鑑定標準 /251
有罪但患有精神疾病 /254
特殊的抗辯及其條件 /255
創傷後應激障礙 /255
分離障礙 /256
分離性身份障礙 /257
分離性遺忘症 /258
精神障礙與暴力 /259
精神障礙者的暴力行為研究 /259
麥克阿瑟研究網路 /260
有精神障礙的囚犯 /261
危險性與風險評估 /262
塔拉索夫案 /263
暴力風險因素與測量 /264
本章小結 /266
核心術語 /268
思考題 /268
09 第九章 殺人、傷害、親密關係與家庭暴力/ 271
定義 /273
殺人罪 /274
嚴重傷害 /275
殺人案的人口統計學及其他因素 /275
種族/ 民族 /276
性別 /276
年齡 /276
社會經濟地位 /277
情境 /277
武器 /277
熱門話題 專欄9-1 《反暴力侵害女性法案》
多年曆程 /278
殺人犯罪行為人的心理因素 /279
普通爭執殺人 /280
實施重罪過程中的殺人 /281
研究重點 專欄9-2 匹茲堡青少年研究:危險的男孩與暴力的男人 /282
未成年殺人犯 /283
未成年殺人犯的心理特徵 /283
研究重點 專欄9-3 男孩、女孩與殺人行
為:原因及手段 /284
未成年殺人犯的矯治 /286
親密關係暴力 /287
同性戀或非異性戀中的親密關係暴力 /289
執法人員與軍人家庭中的親密關係暴力 /290
老年群體的親密關係暴力 /291
施虐者的心理學與人口統計學特徵 /292
家庭暴力 /293
發生率 /294
被害人 /294
虐待兒童與忽視 /296
被誘拐、離家出走與被遺棄的兒童 /297
典型陌生人誘拐 /298
醫療性兒童虐待 /300
虐待性頭部創傷 /300
殺嬰 /301
多重暴力家庭 /301
同胞間的暴力 /302
針對父母的暴力 /302
虐待老年人 /304
熱門話題 專欄9-4 誰來維護那些有發育障
礙的人 /305
家庭內的暴力循環 /306
本章小結 /308
核心術語 /310
思考題 /310
目錄007
10 第十章 多重謀殺、校園暴力與工作場所暴力/ 313
偵查心理學 /315
畫像的形式 /315
心理畫像 /316
嫌疑人畫像 /316
犯罪地理畫像 /317
犯罪現場畫像 /317
可疑死亡分析 /321
多重謀殺 /322
定義 /323
研究重點 專欄10-1 系列殺手:被害人的
數量很重要 /324
系列謀殺 /325
目標與作案手法的選擇 /326
系列謀殺案的地理特徵 /327
風險因素與心理動機 /327
女性系列殺手 /328
大規模謀殺 /329
公共場所大規模槍擊事件 /330
熱門話題 專欄10-2 大規模槍擊事件對幸
存者造成的長期影響 /331
大規模謀殺的類型 /333
恐怖主義犯罪 /333
對恐怖主義的界定 /335
恐怖分子的類型 /336
追隨者與領導者 /337
恐怖主義的社會心理背景 /341
恐怖分子的動機與理由 /341
校園暴力 /342
校園槍擊事件 /344
熱門話題 專欄10-3 校園槍擊事件的應對 /344
校園槍手的心理特徵 /347
工作場所暴力 /348
工作場所暴力的類別 /349
工作場所暴力的行兇者 /350
本章小結 /352
核心術語 /355
思考題 /355
11 第十一章 性侵害/ 357
界定與統計數據 /358
約會與熟人關係中的性侵害 /361
大學校園氛圍調查的驗證研究 /361
熱門話題 專欄11-1 校園性騷擾和性侵害調查 /363
強姦與其他性侵害的發生率和流行率 /364
性侵害對被害人的影響 /364
心理影響 /364
身體傷害 /365
性侵害易感性因素 /366
情境因素 /366
地點 /366
被害人的年齡 /366
關係因素 /366
飲酒 /367
受害歷史 /367
冒險行為 /367
性犯罪人的特徵:誰在犯罪 /368
性犯罪人的年齡 /369
再犯與犯罪史 /369
運用犯罪現場分析來預測再犯 /370
對強姦與其他性侵害的支持態度和誤解 /371
強姦誤解 /372
交流中的認知歪曲 /372
色情內容的影響 /373
研究重點 專欄11-2 真人秀、體育節目、色情製品與女性物化 /375
強姦模式的分類 /375
麻薩諸塞州矯治中心分類系統 /376
研究重點 專欄11-3 性導向型入室盜竊 /378
麻薩諸塞州矯治中心分類系統(第三版) /379
麻薩諸塞州矯治中心分類系統(第四版) /380
性犯罪人的矯治 /381
本章小結 /384
核心術語 /385
思考題 /385
12 第十二章 對兒童與青少年的性侵害/ 387
兒童性虐待的發生率與流行率 /389
熱門話題 專欄12-1 性虐待:未成年人矯
治中的恥辱 /391
情境特徵與被害特徵 /392
家庭內兒童性虐待 /394
性接觸的類型 /395
性侵害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影響 /396
兒童性犯罪人的特徵 /396
年齡與性別 /397
研究重點 專欄12-2 未成年性犯罪人的登
記與公告 /398
被害人的選擇 /399
生活背景 /399
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缺陷 /400
認知歪曲 /401
神經認知功能 /401
再犯與風險評估 /401
風險評估 /403
兒童性犯罪人的分類 /404
麻薩諸塞州矯治中心分類系統:猥褻兒童(第
三版) /405
女性性犯罪人分類 /407
網路性犯罪 /408
誰是網路性犯罪人 /408
誰是被害人 /409
網路性掠食者 /409
人口販賣 /410
兒童性犯罪人的矯治 /412
本章小結 /414
核心術語 /416
思考題 /416
目錄009
13 第十三章 入室盜竊、入室行兇、盜竊與白領犯罪/ 419
入室盜竊 /421
入室盜竊的特點 /422
誰會實施入室盜竊 /422
入室盜竊的情境線索與目標選擇 /423
入室盜竊犯的認知過程 /425
入室策略 /426
入室盜竊犯會在哪裡行竊 /426
方法和模式上的性別差異 /426
盜竊目標與銷贓 /427
動機 /428
入室盜竊犯的分類 /429
對失竊者的心理影響 /430
入室行兇 /431
偷盜- 盜竊與機動車盜竊 /431
機動車盜竊 /432
詐欺與身份盜竊 /433
熱門話題 專欄13-1 身份盜竊:每個人都
可能是被害人 /434
入店行竊 /437
哪些人會入店行竊 /438
動機 /439
代理性入店行竊 /440
以入店行竊為職業 /440
入店行竊的方法 /441
偷竊癖:事實還是虛構 /441
白領犯罪與職務犯罪 /442
格林的職務犯罪四分類 /443
熱門話題 專欄13-2 政治犯罪:未經驗證
的問題 /444
職務犯罪的流行率與發生率 /445
法人犯罪 /445
合理化與中和技術 /446
個人型職務犯罪 /447
本章小結 /448
核心術語 /450
思考題 /450
14 第十四章 暴力財產犯罪、網路犯罪與恐嚇犯罪/ 453
搶劫 /455
銀行搶劫 /456
新手劫匪與專業劫匪 /456
商業場所搶劫 /458
街頭搶劫 /459
動機與文化 /459
團伙搶劫 /461
網路犯罪 /462
熱門話題 專欄14-1 網路犯罪:攻擊與
入侵 /463
隱私問題與網路犯罪法 /464
網路犯罪人的心理特徵 /465
跟蹤 /465
跟蹤類型 /467
網路跟蹤 /468
網路欺凌 /468
心理影響 /469
流行率 /470
誰是網路欺凌者 /470
研究重點 專欄14-2 網路欺凌模型的提出
與改進 /471
網路欺凌的特點 /472
劫持人質犯罪 /472
工具型劫持人質與表達型劫持人質 /473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劫持人質分類 /473
劫持人質的應對策略 /474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475
縱火罪 /475
犯罪率與流行率 /475
縱火行為的發展階段 /476
成年人的持續性縱火 /478
女性縱火犯 /478
縱火行為的分類與發展軌跡 /479
心理障礙 /480
本章小結 /482
核心術語 /484
思考題 /484
術語表 /485

作者簡介

柯特· R. 巴托爾(Curt R. Bartol)
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社會心理學博士;
美國卡斯爾頓州立學院(Castleton State College)司法心理學研究生院院長,從教 40 餘年,教授生物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司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課程;
臨床心理學家,在美國市級、州級和聯邦執法機關擔任警方顧問 30 餘年;
他的著作包括《司法心理學》(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Psychology)、《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反社會行為》(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犯罪與犯罪心理畫像》( 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心理學與法律》( Psychology and Law)等。
安妮·M. 巴托爾(Anne M. Bartol)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刑事司法學博士;
在大學從教近 30 年,教授司法學、社會學、新聞學等課程,並在兒童和青少年保護機構擔任社工;
她與柯特·R. 巴托爾合著了《司法心理學》《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反社會行為》《犯罪與犯罪心理畫像》《心理學與法律》等著作。
譯者簡介
《犯罪心理學》第 12 版由中國政法大學馬皚教授組織翻譯,譯者團隊由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杭州師範大學、四川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西南政法大學等院校的 24 位犯罪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犯罪學與司法心理學領域權威專家、學者組成。
本書由中國法律英語權威、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張清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林振林博士組織審校。
馬皚
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刑法學犯罪心理學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青島認知人工智慧研究院理事長;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位犯罪心理學博士,師從我國當代著名犯罪心理學家羅大華教授;
曾獲“中國心理學會學科建設成就獎”“寶鋼優秀教師獎”等近 20 項榮譽;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心理學、犯罪與刑事司法心理學、越軌社會學、社會問題、人工智慧與心理學交叉領域、非接觸式心理評估;
主持 30 餘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子項目等;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心理學卷法律心理學分卷主編,主要著作、編著與譯著包括《法律實踐中的心理學》《犯罪人特徵研究》《法證心理學》《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等 30 餘部,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80 余篇。
李安
麗水學院校長、教授,講授法律心理學、法律方法論課程;
杭州師範大學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主任、浙江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律風險防控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法律心理學、法律方法論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 項,以及其他省部級研究項目 4 項。
楊波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二級教授、刑法學犯罪心理學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監管人員風險評估與矯正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心理服務團總幹事、中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心理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司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犯罪行為的神經心理機制、成癮行為心理學、循證矯正、神經法學等;
主持 20 餘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務部重點委託項目、其他橫向課題等;
在《中國科學》《心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