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內化機制

犯罪心理內化機制

犯罪心理內化機制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機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主要探討犯罪心理形成與犯罪行為發生的機制,一方面探討犯罪心理形成中複雜的心理變化,另一方面探討犯罪行為發生中的畸形需要與犯罪動機的驅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心理內化機制
  • 外文名:無
內化與社會化,自我保護機制的衝動,社會的偏離與缺陷,不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內化與社會化

內化是以杜爾克海姆等為首的法國社會學派提出,是指社會意識向個體意識的轉化;亦指意識形態諸因素移植於個體意識之內。內化也就是個體在交往過程中,通過實踐、言語和模仿、學習等中介,將客觀現實轉化為主觀為主觀映像,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識的過程。社會化是指個體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和規範,取得社會生活資格的過程。基本內容是;一是教導基本生活技能;二是教導社會規範;三是指點生活目標;四是培養社會角色。

自我保護機制的衝動

自我保護機制是指個體在精神受到困擾時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或者是指個體在無意識中,為了消除焦慮維持、恢復心理平衡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自我防衛機制可分為攻擊反應、退卻反應和妥協反應。一般來說,在犯罪人內心發生衝突和挫折而不能合理解決時,殘留下來的緊張會以行為的方式發泄出來,或者尋求不合理的方式解決。而採取不合理的解決方式即為個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在犯罪心理形成尤其是動機鬥爭過程中,犯罪人守法和犯罪的動機在內心引起的衝突非常強烈,因而時常伴隨有焦慮、緊張等消極情緒。通過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最終確立自己的犯罪動機,進而實施犯罪行為。

社會的偏離與缺陷

社會的偏離與缺陷是指在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受亞文化和反文化影響,在某種社會或次要組織發生的具有一定矛盾衝突的社會化,即主文化與亞文化的衝突在個體內在心理的反映變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經驗和技能方面的不適當社會化 個體在一定年齡段沒能掌握該年齡段應有的知識技能,認知水平較低極易受不良文化的因素的影響,形成反社會的觀念。
2·社會規範方面的不適當社會化 這是指由於認知水平低或從小沾染上惡習,在倫理道德和法制觀念方面存在著某些缺陷。
3·家庭和人際關係方面的不適當社會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家庭氣氛來看,父母關係緊張往往造成孩子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障礙,另外,家庭的衝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挫折和緊張,並帶來情緒問題,出現對社會的適應不良。
4·文化衝突方面造成的不適當社會化

不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個性是指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既具有一定傾向的心理特徵的綜合,個性心理結構是多層次、多側面的,由複雜的心理特徵的獨特結合構成的整體。這些層次包括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狀態三個方面。
1·個性心理的偏離與缺陷
如果社會化出現缺陷,就會引起個性品質 方面的缺陷。個性心理的偏離和缺陷是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心理基礎,它和健全人格相比在心理過程及個性傾向性方面均有顯著差異。
(1)從認識水平差異上看,具有健全人格者即基本上完成社會化者,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和規範,符合一個合格社會成員的標準。
(2)思維方式的差異上看,思維是以己有的知識為中介,是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綜合、概括以及推斷、判斷等能力。
2·從需要的差異上看,需要是個體缺乏某種事物的狀態,有生理的、物質的需要,還有社會的、精神的需要。
3·情緒、情感控制方面的差異,情緒和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符合自己的需要,表現出愉快的情緒狀態;否則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狀態。
4·品德結構的差異 在人的個性中,它是具有道德評價意義和處於核心地位的部分。品德健全的人,不僅有善良之心,而且有合乎規範的行為習慣。而品德結構不健全者,道德認識底下,缺乏應有的道德體驗和向善的道德意志。
5·犯罪需要、動機的驅力作用 動機是激勵人行為行動已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原動力。引起動機的條件:一種是內在條件,另一種是外在條件。內在條件是需要,即因個體對某種東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內部的緊張狀態和不舒服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