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作者張一弓,1935年生於河南開封。小說講述了李銅鐘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出於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他一貫抵制左傾路線和浮誇風,反對在大躍進中搞“化妝勞動”的虛假行為;他堅持說實話,辦實事,寧願“騎烏龜”,被批判為“右傾”,也要如實上報糧食產量。李銅鐘又是捨身忘己、為民請命的悲劇英雄。

基本介紹

  • 書名: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 又名:遠去的驛站
  • 作者:張一弓
  • 類別:中篇小說
  • 頁數:258頁
  • 定價:43.00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 裝幀:普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藝術性,

作者簡介

張一弓,1935年生於開封,祖籍河南新野。曾長期從事新聞工作。1956年開始發表小說。新時期以來,他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張鐵匠的羅曼史》、《克妞兒和她的小嘎斯》獲全國一、二、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黑娃照相》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簡介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
中篇小說《犯人李銅鐘的故事》是張一弓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引導下,對歷史重新認識和思考的產物,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通過李家寨大隊黨支部書記李銅鐘開倉借糧,成為“搶劫國家糧食倉庫的首犯”這一事件的前前後後,再現了“左”傾錯誤所造成的1960 年春荒,和這場春荒給黨和人民帶來的重大災難。成功地塑造了共產黨員李銅鐘這一英雄形象。他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英雄,而且也是特殊歷史環境所造就的特殊英雄。
作品描寫了,他怎樣頂著“浮誇風”,他看不慣“帶頭書記”的虛誇作風,他囑咐李家寨的幹部:“李家寨都是種地戶,不是戲班子,咱不要他那花架子、木頭刀。”當李家寨最終也沒能逃出這場劫難時,他拖著一條跛腿一次又一次去公社要糧食。“帶頭書記”怕向縣裡要糧食,被戴右傾帽子,李銅鐘沉聲說道:“只要反右傾能反出糧食,反出吃的,這右傾帽子,我戴一萬年。”當李家寨的490 多口人面臨著被餓死的局面時,他迫於無奈,只得開倉借糧。他對老戰友、糧站主任朱老慶說:“我要的不是糧食,那是黨疼愛人民的心胸,是黨跟咱魚水難分的深情,是黨老老實實,不吹不騙的傳統…”他把黨性、黨的傳統、黨和人民的聯繫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
當縣公安局來抓他時,他竟是“平靜甚至是友好地自投法網了”,“眯細著的眼縫裡,閃動著鎮靜、和善的目光“.他被帶走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大隊會計:”記住給雙喜哥說,種子得留夠“那么坦然、堅定、勇敢。在審訊李銅鐘時,他的第一句供詞是”田政委,救救農民吧!“第二句供詞也是最後一句:”政委,快去臥龍坡車站,快,快“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幾個村子就要外出討飯的村民。至此,作者用他沉痛和飽蘸感情的筆,把作為黨員的李銅鐘和作為犯人的李銅鐘刻畫的生動感人,栩栩如生。 揭示了我們時代的悲劇。

藝術性

作品在藝術上,人物刻畫多採用對比手法,靠吹牛、撒謊起家的”帶頭書記“楊文秀;被反右傾反怕了,不得不做違心事的劉石頭;正直、幽默,以吹牛報復吹牛,最後又以吹牛報復了自己大隊的張雙喜;他們各自的性格,都和李銅鐘大公無私、實事求是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而也完成了真善美與假惡醜在不同人物性格中的表現。作品中朱老慶的形象,雖著墨不多,也達到了感人的效果。作品在藝術構思上,打破時空順序,設定懸念巧合,安排錯落有致的情節。作品以地委書記田振山要去參加李銅鐘的平反大會開始,追述了”那個發生在19 年前的奇異故事“.在敘事過程中,經常轉換時空,現實與歷史、回憶與思考錯綜有致地交織起來,展現了那一幕令人痛心,更引人深思的悲劇,並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悲劇的歷史原因。作品的語言也獨具一格,敘述語言帶有歐化色和通訊報導的味道,多用長句和倒裝句,使作品洋溢真實、感人、迴腸盪氣的語言魅力。人物語言多用洋溢著河南鄉土氣息的方言土語,也有農民式的樸實、幽默、誇張的語言。該作品曾獲“1977~1980 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