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下痢是一種臨床綜合徵,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其原因很複雜,由於原因的不同,在臨床上分為中毒性下痢和單純性下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犢牛下痢
- 病程:約2—3天
- 類型:疾病
- 體溫:高達39.5--40.5℃
定義,病因,症狀及類型,中毒性下痢,單純性下痢,敗血型,腸毒血型,腸型(白痢),防治,預防,治療,
定義
犢牛下痢是一種發病率高、病因複雜、難以治癒、死亡率高的疾病。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伴有腹瀉症狀的胃腸炎、全身中毒和機體脫水。
病因
研究表明,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在生後初期的犢牛腹瀉發生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病毒可能是最初的致病因子。雖然它並不能直接引起犢牛死亡,但這兩種病毒的存在,能使犢牛腸道功能減退,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尤其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嚴重的腹瀉。另外,母乳過濃、氣溫突變、飼養管理失誤,衛生條件差等對本病的發生,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犢牛下痢尤其多發於集約化飼養的犢牛群中。
症狀及類型
本病多發於生後第二至第五天的犢牛病程約2—3天,呈急性經過。病犢牛突然表現精神沉鬱,食慾廢絕,體溫高達39.5--40.5℃,病後不久,即排灰白、黃白色水樣或粥樣稀便,糞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
後期糞便中含有粘液、血液、偽膜等,糞色由瓿色變為褐色或血樣,具有酸臭或惡臭氣味。尾根和肛門周圍被稀糞污染,尿量減少。約1天后,病犢背腰拱起肛門外翻,常見里急後重,張口篩;哞叫,病程後期牛常因脫水衰竭而死。
中毒性下痢
中毒性下痢是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特別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危害最大。近幾年也有由於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感染而群發的報告。
單純性下痢
單純性下痢大部分是由於母牛營養不良,犢牛飼養管理不當,犢牛組織器官發育不健全而引起的。發病以1月齡以內的為最多,主要是初乳餵量不足、飼養員不固定、飼養環境突變、牛舍陰暗潮濕、陽光不足、通風不良、外界環境的改變(如氣溫驟變、寒冷、陰雨潮濕、運動場泥濘等),都可使犢牛抵抗力降低,成為發病誘因。
本病亦可分為敗血型、腸毒血型和腸型。
敗血型
主要見於7日齡內未吃過初乳的犢牛。為致病菌由腸道進入血液而致發的,常見突然死亡。
腸毒血型
主要見於生後7日齡吃過初乳的犢牛,致病性大腸桿菌在腸道內大量增殖並產生腸毒素,腸毒素吸收入血所致。
腸型(白痢)
最為常發,見於7—10日齡吃過初乳的犢牛。
防治
預防
對於剛出生的犢牛,可以儘早投服預防劑量的抗生素藥物。如氯黴素、痢茁淨等,對於防止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可以給懷孕期的母牛注射用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所製成的菌苗。在本病發生嚴重的地區,應考慮給妊娠母牛注射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疫苗。給孕母牛接種叫後,能有效地控制犢牛下痢症的發生。
治療
治療本病時,最好通過藥敏試驗,選出敏感藥物後,再行給藥,臨床上常選用下列藥物治療本病:
(1)氟哌酸
犢牛每頭每次內服10片,即2.5克,每日2--3次。
(2)氯黴素
每千克體重0.01一O.03克,每天注射3次。也可用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等。抗菌治療的同時,還應配合補液,以強心和糾正酸中毒。
①口服ORS液
(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加常水至1 000毫升):供犢牛自由飲用,或按每千克體重100毫升,每天分3—4次給犢牛灌服,即可迅速補充體液,同時能起到清理腸道的作用。
②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鹽水、5%葡萄糖、5%碳酸氫鈉各250毫升,氫化考的松100毫克,維生素C10毫升
混溶後.給犢牛一次靜脈注射。輕症每天補液一次,重危症每天孫液兩次。補液速度以30~40毫升/9為宜。危重廂牢也可輸全血,可任選供血牛,伹以該病犢的母牛血液最好。輸血方法:2.5%枸櫞酸鈉50毫升與全血450毫升混合後一次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