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風格是一種多以佛教為題材的造型藝術風格。犍陀羅為古印度王國,轄境相當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東部一帶。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入侵印度,給這一地區帶來希臘藝術的影響。前3世紀,阿育王(Aśoka,?—前232)遣僧人在此傳法。公元1世紀大月氏入犍陀羅、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及中印度的秣菟羅等國,建立貴霜王國,國王迦膩色迦(Kanishka)提倡佛教,犍陀羅藝術在汲取古希臘、羅馬藝術菁華基礎上創造出釋迦的各種形象,形成新的風格。佛像體態生動,長發呈波浪形,高鼻深目,著通肩或右袒式大衣,衣褶均作平行線,自然而有變化,有質感和重量感。後受波斯薩珊王朝及印度河流域笈多王朝的秣菟羅風格影響,並向東傳播。中國早期石窟佛教雕刻及窟型開鑿上(如新疆的克孜爾、甘肅的敦煌、山西的雲岡和河西一帶諸窟)能見到一定的犍陀羅風格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犍陀羅風格
- 定義:一種多以佛教為題材的造型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