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埃爾戰役

特魯埃爾戰役是西班牙內戰中的一場關鍵戰役,也被一些人視為內戰的轉折點。

基本介紹

  • 名稱:特魯埃爾戰役
  • 發生時間:1937年12月15日
  • 地點:西班牙,特魯埃爾
  • 參戰方:西班牙共和軍;西班牙國民軍
  • 結果:共和軍失敗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共和軍的進攻,國民軍的反攻,戰役結果,戰役影響,歷史評價,

戰役背景

毫無疑問,在一九三七年年底,軍事形勢是共和國最擔心的問題。北方淪陷後,整個共和區上上下下都覺得無能為力。共和軍發動了多次進攻,試圖牽制國民軍,但都失敗了。共和軍確實在嘗試重組:羅霍組建了五個軍,對它們進行了訓練,使它們具備了作戰能力。但它們仍然缺乏足夠的裝備,更重要的是,它們對自己的作戰手段缺乏信心。此外,阿斯圖里亞斯戰役結束後,國民軍便可以把大批訓練有素的部隊調離北方,用來對付共和軍。
  這些部隊被調到哪裡,哪裡的力量對比就會發生根本的改變。此時,弗朗哥已擁有近六十萬的兵力,其中三分之一被用作預備隊。在十一月九日以前,只有納瓦拉部隊還保持著旅的編制,從十一月九日開始,它們全都被改編成師的編制。
  要想發動新的進攻,國民軍有三處地方可以選擇,而其中兩個地方的兵力較弱,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南方(由凱波·德·利亞諾指揮)和北方(由達維拉指揮)。國民軍兵力最集中的地方,依然是馬德里一線。因此,在國民軍總參謀部看來,為了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必須拿下這個最重要的地方。自從瓜達拉哈拉戰役失敗後,弗朗哥第一次覺得自己已經做好了直搗首都的準備。但是,正面進攻顯然是不可取的,這樣會一頭撞到組織良好的防線上,肯定會導致重大傷亡。因此,還是重新使用側翼包抄的計策為妙;為了儘量發揮叛軍在兵力與物資上的優勢,應該在儘可能寬廣的正面上發動進攻。叛軍司令部的主流意見是兵分三路,夾攻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據迪亞斯·德·比利耶加斯介紹,摩洛哥軍將沿著埃納雷斯河進攻,義大利干涉軍將沿著塔胡尼亞河(Tajuña)進攻,卡斯蒂利亞軍將沿著塔霍河進攻。當然,要進行這種大規模的機動,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準備;而且,集中如此之多的部隊,也很難不被發現。
  與此同時,共和軍總參謀部也意識到,如果再讓國民軍奪得作戰的主動權,共和軍就有可能遭到失敗。共和國政府急需一場勝利來振奮民心,並證明自己的各項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一九三七年年底,內格林的政治地位比較牢固:工總已經被他的盟友所控制。他還把中央政府從瓦倫西亞轉移到了巴塞隆納。這在一九三七年年初還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內格林解釋說:“這是前任政府的一個舊觀念。為了便於組織中部戰線和東部戰線的後勤與軍事行動,才把政府設在瓦倫西亞。現政府相信列萬特地區仍將保持自己的積極性。自從內戰爆發以來,出於經濟與戰略上的考慮,現政府必須遷往巴塞隆納。”內格林提出的這些動機並不新鮮。政府以前之所以沒有轉移到巴塞隆納,主要是因為全勞聯和地方自治勢力在當地擁有很強的力量。而現在內格林可以在演講中宣稱“(他的政府)與(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關係融洽”了。從這層意義來說,可以認為共和國陣營的團結得到了加強。然而,只有通過軍事上的勝利,才能真正實現政治上的團結。
因此,共和軍總參謀部不能不進攻。十二月八日,最高軍事委員會同意選定特魯埃爾為進攻目標。當地的各種條件似乎都對進攻有利。特魯埃爾就像一個深深地扎入共和軍戰線的楔子。共和軍在特魯埃爾北面占據了俯瞰阿爾范布拉(Alframbra)的山脈,它的戰線在特魯埃爾來了個急轉彎,延伸到了烏尼維爾薩雷斯山脈(Montes Universales)以北的阿爾瓦拉辛(Albarracín)。所以,共和軍在兩個方向上,都占據了對特魯埃爾居高臨下的陣地。此外,國民軍在整個北方戰線上的兵力都比較少,特魯埃爾的兵力更少——在戰役開始時僅有二千五百名守軍;而共和軍卻動用了大量的兵力,在極其狹窄的進攻地段上投入了四萬人。共和軍的進攻部隊由三個軍組成,此前駐守在列萬特的部隊將協助這三個軍進攻。由胡安·伊瓦洛拉指揮的第二十二軍將從北面進攻,由雷奧波爾多·梅嫩德斯指揮的第二十軍將從東南進攻,而由埃雷迪亞指揮的第十八軍將從南面進攻。作戰計畫的第一個目標,是先讓第十八軍與第二十二軍會師,包圍特魯埃爾,同時消除這個突出部。

戰役過程

共和軍的進攻

十二月十五日,共和軍發動了進攻。在十五日至二十二日這一周里,進攻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包圍計畫在一開始進展順利。共和軍經過激戰,攻占了坎皮利奧(Campillo)和聖·布拉斯(San Blas)。儘管如此,在共和軍戰線後面,仍有不少被包圍的叛軍在負隅頑抗,不得不一一消滅他們。十二月十八日,特魯埃爾西南邊的制高點穆埃拉·德·特魯埃爾(Muela de Teruel)也被共和軍攻占了。當地的守軍且戰且退,撤入了特魯埃爾;十二月二十二日,共和軍的兩個師已經攻入了特魯埃爾城內。駐防當地的國民軍在雷·達庫爾上校的指揮下,在省政府大樓、西班牙銀行、神學院和聖·克拉拉修道院與聖特蕾薩修道院裡死守。於是形成了兩條戰線:在穆雷頓(Muletón)—聖·布拉斯—魯維亞雷斯(Rubiales)以西,形成了外部戰線,它大體上是連貫的;在特魯埃爾城內,形成了內部戰線,幾千名叛軍在這裡死守。由於共和軍缺乏兵力,無法同時做到占領特魯埃爾和繼續向縱深進攻,於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這段時間裡,戰線暫時平靜下來。
特魯埃爾戰役
特魯埃爾戰役示意圖
  在此期間,國民軍派出了增援部隊,使當地的國民軍能夠守住陣地,甚至還能進行反攻。顯然,國民軍不得不在守住特魯埃爾和進攻馬德里之間做出抉擇。弗朗哥決定親自指揮部隊反攻。由於阿拉貢戰線距離受威脅的地段比較近,他就馬上從阿拉貢戰線抽調部隊,派去救援當地的守軍。這批守軍從十二月十七日開始陸續抵達。然後,他命令阿蘭達的加利西亞軍各師沿薩拉戈薩公路前去救援,又命令巴萊拉的卡斯蒂利亞軍沿著通往莫利納(Molina)的公路,從阿拉貢趕赴前線。為了救援特魯埃爾,國民軍總參謀部一共抽調了十個師,由達維拉負責指揮。對於共和軍而言,能讓國民軍抽調如此之多的兵力,本身就是一個勝利;他們這一次做得比布魯內特戰役要好得多,成功迫使國民軍修改了計畫,放棄了對馬德里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打算,在內戰結束之前,國民軍再也沒有向馬德里發動進攻。這讓弗朗哥的盟友深感失望,施文德曼(Schwendemann)的一則筆記可以證明:“在特魯埃爾事件之前,人們曾希望弗朗哥能用一場大規模進攻來結束戰爭,現在看來,這種希望是不切實際的。”十二月二十日,齊亞諾伯爵對自己說:“由於國民軍司令部的猶豫不決,以及赤匪的預防性進攻,向瓜達拉哈拉發動進攻的計畫被無限期推遲。”國民軍反攻的失敗,證明了義大利將領們的擔心。儘管叛軍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擁有了制空權、並高度集中了炮兵,最後還進行了瘋狂的進攻,卻只達成了部分目標。叛軍起初取得了一點戰果:共和軍第二十軍倉促撤退了。阿蘭達的部隊向特魯埃爾進擊,並奪回了穆埃拉·德·特魯埃爾;叛軍逼近了特魯埃爾,他們對奪回特魯埃爾充滿自信,甚至在廣播中宣稱已經奪回了特魯埃爾。然而,一條新的戰線在一月初形成了,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這條戰線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國民軍的反攻為何沒能得手?首先是因為戰役的規模巨大、條件艱難。為了穩住戰線,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與物資。在整個內戰期間,特魯埃爾戰役的兵力集中程度之高,是空前絕後的:在如此狹小的戰場上,雙方可能投入了十八萬的兵力。但這場戰役也是一場物資的較量:雙方都集中使用了大量炮兵,迫使步兵不得不掘壕據守,援軍只能在夜間進入陣地。這場戰役的條件極其艱難,這主要是因為內陸的氣候非常惡劣,低溫天氣反覆出現。士兵不得不每小時換班四次,在攝氏零下四度的低溫中,戰壕里的士兵首先要防範的是寒風與暴雪。茫茫白雪覆蓋了大地,讓一切東西都變成了明顯的靶子,使進攻越發艱難:由於霜凍的影響,就連夜間的運輸隊也很難按時抵達目的地。“戰壕里到處都是僵冷的屍體。”由於氣象條件惡劣,國民軍的飛機經常不能出動,無法完全發揮空中優勢。安薩爾多回憶說,“在新布爾戈斯機場,人們必須在早上除掉機身上的厚冰層。”而且共和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在狹窄的戰線上有效地部署了防空火力。
  在一月的第一個星期里,國民軍不顧重重困難,繼續進攻。最後,戰線在一月七日恢復了平靜。繼續進攻已經沒有意義,因為特魯埃爾城內的守軍已經投降了:共和軍完全控制了特魯埃爾。這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國民軍據守的建築物被一棟接一棟地轟平了。神學院被燒毀了,西班牙銀行被共和軍炸平了。想把特魯埃爾變成又一個阿爾卡薩爾的希望破滅了。城裡的守軍被分割包圍,雷·達庫爾在一月七日帶著一千五百名士兵投降,一天后,據守在聖克拉拉修道院裡的守軍也投降了。共和國政府發表的公報宣稱:“整個特魯埃爾已屬於共和國。”但這並不是一次大勝;市中心被夷為平地,城內的狙擊手過了半個月才被徹底消滅。這是因為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儘管凱波·德·利亞諾在廣播中斷言,特魯埃爾是由於“可恥的背叛”才陷落的。不過,凱波·德·利亞諾如此惱羞成怒,正好證明了攻占特魯埃爾對共和軍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整個內戰期間,這是共和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奪回重要城市。羅霍認為,“特魯埃爾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他的這個觀點雖然並不正確,但至少可以認為,特魯埃爾戰役的勝利,使人們產生了共和軍正在扭轉戰局的印象。打完這場慘烈的戰役後,共和軍終於成為了勝利者。在接連失去畢爾巴鄂、桑坦德和希洪之後,特魯埃爾總算傳來了捷報。
  但這次勝利仍是有限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每當共和軍獲勝之後都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在取得初步的勝利之後,能否更好地發展勝利?答案是否定的:共和軍缺乏預備隊。歸根結底,共和軍的兵力不如國民軍,而要想抵消它在武器裝備上的劣勢,它至少需要擁有兵力上的優勢。共和軍的兵力優勢僅僅維持了幾天時間,而這點時間已經足夠讓國民軍派兵增援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打下並守住陣地,本身就是共和軍總參謀部的真正的勝利。但是,正因為這個原因,弗朗哥絕不能容忍失敗,哪怕只是暫時的失敗。事實上,在勝利的喜悅中,共和軍的領導人不應忘記這件事:他們的防線曾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叛軍突破,險些導致戰線崩潰。就在當天,當防線被突破後,在特魯埃爾也發生了跟布魯內特戰役時一樣的驚慌失措,對此沒有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當時必須迅速調遣援軍,堵上戰線上的缺口,阻止阿蘭達的部隊與被包圍在城內的守軍會合。

國民軍的反攻

天氣從一月十五日開始好轉,國民軍又能發揮空中優勢了。由於直取特魯埃爾要通過平原,這樣可能會造成重大傷亡,所以阿蘭達沒有這樣做,而是先攻占特魯埃爾周圍的制高點,特別是北邊的陣地。他的部下設法攻占了包括穆雷頓在內的幾個重要的觀察哨,威脅到了共和軍的陣地。他們可以從這些地方發動進攻,戰鬥現在已經轉移到了北面的阿爾范布拉河一帶。
  不過,叛軍首先需要打退共和軍的新一輪進攻,這次進攻從一月二十五日持續到了三十日,但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然後需要集中兵力,在阿爾范布拉河以西突破共和軍的防線,並消滅據守在帕洛梅拉山脈(Sierra Palomera)上的共和軍;共和軍在去年十二月就是從那裡發動進攻並贏得了勝利的。但國民軍司令部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它還打算繼續向東推進,從側翼包抄特魯埃爾與北面的共和軍。最後,在反攻期間,它準備讓第二十三軍在該地區實行一次鉗形進攻。這次進攻將在國民軍陣地的兩端發動:在北面,由雅古埃指揮的摩洛哥軍,將在納瓦拉師的支援下,沿著比維爾·德爾·里奧(Viver del Rio)進攻。在南面,加利西亞軍在得到穆尼奧斯·格蘭德斯[18]的第一百五十師加強後,將突破特魯埃爾與塞拉多斯(Celados)之間的山地地帶,並渡過阿爾范布拉河。戰線的中段是最薄弱的,駐守中段的是莫納斯特里奧上校的第一騎兵師。
  二月五日,國民軍發動了這一鉗形攻勢,並初步獲得了勝利。雅古埃的部隊突破了共和軍防線,並從側翼包抄了共和軍在阿爾范布拉河沿岸的陣地。南方的阿蘭達部隊卻進展遲緩。國民軍渡過了河,並攻占了塞拉多斯。但是,共和軍發現特魯埃爾有失守的危險,便加強了防禦。重新來臨的惡劣天氣延緩了國民軍的進攻,由於寒風和冷雨,國民軍直到二月十五日才重新開始進攻。這次鉗形機動雖然沒有成功,但國民軍的戰線已經得到了全面改善。從那時起,從特魯埃爾到貝爾奇特之間,再到埃布羅河南面,國民軍的戰線幾乎總是連貫的。持續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消耗戰,幾乎耗盡了共和軍的兵力;國民軍在二月十八日再次發動進攻,突破了共和軍的防線。

戰役結果

二月二十日,國民軍的先頭部隊幾乎包圍了特魯埃爾,切斷了通往東面的薩貢托(Sagunto)公路。在接下來的兩天裡,特魯埃爾市內發生了巷戰。但共和軍並沒有全心全意地應戰。二月二十二日,共和軍完全撤出了特魯埃爾。特魯埃爾戰役結束了。

戰役影響

攻占特魯埃爾曾一度使共和軍的信心有所恢復,而特魯埃爾的得而復失則被認為是內戰的一大轉折點。在戰役開始時,雙方為了爭奪廢墟而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成功的奇襲變成了持久戰和殲滅戰,而在這種戰鬥中,最終獲勝的是擁有物資優勢的一方。羅霍認為,特魯埃爾戰役“體現了西班牙軍人的高尚精神”,也許他的看法是正確的。然而,僅靠軍人的勇氣與堅忍,並不能贏得勝利。特魯埃爾戰役也證明了這一點。

歷史評價

特魯埃爾戰役的結束,標誌著內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此之前,從軍事角度來看,雙方還算是勢均力敵的。在特魯埃爾戰役期間,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裡,雙方集中了大量的兵力,而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突然,共和軍的防線就崩潰了,國民軍的進攻勢如破竹。軍事力量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