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正當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眾叛親離的時候,第二屆
布魯姆 政府也倒台了;當時,國民軍在
阿拉貢 大獲全勝,把
加泰羅尼亞 同共和國分割開來,粉碎了共和軍的防線,人們都以為共和國隨時可能覆滅。共和軍雖然在比維爾防線頂住了國民軍,沒有讓國民軍攻下
瓦倫西亞 ,但國民軍在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後,自然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休整。另外,在7月23日之前,國民軍一直在不停地向比維爾進攻,不給政府軍喘息的時機,而連日的撤退,以及在最後防線上苦戰的事實,已讓政府軍精疲力盡、士氣消沉。加泰羅尼亞被國民軍包圍後,從法西邊境運來的物資就無法運到共和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戰鬥,無疑是毀滅性的。在這個危急關頭,為了拯救
瓦倫西亞 ,使共和軍重整旗鼓,共和軍總參謀部試圖奪回主動權。共和軍為此發動了埃布羅河攻勢,它不僅震驚了整個西班牙,也震驚了外國列強——它們以為共和軍已無法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了。
羅霍發現,必須“在軍事方面和國際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從1938年年初開始,西方列強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吞併
奧地利 ,僅是
希特勒 的小試牛刀,它預示著希特勒將提出更多的領土要求。歐洲中部正醞釀著戰爭。此時,內格林政府再次找到了將內戰國際化的機會。它必須再次向歐洲和全世界證明:儘管共和國遭到了挫敗,但它的鬥志絲毫沒有減弱,共和軍的士氣依然高漲;簡單來說,促使西班牙人民在1936年揭竿而起的運動,能夠經得住時間和艱苦戰爭的考驗。內格林很可能想證明,這場鬥爭還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分出勝負,敵人將不得不接受妥協。因此,埃布羅河攻勢是一次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的戰役。
在埃布羅河流域發動進攻,就得在不利的地形渡河,這會造成額外的危險。其實,要想解救瓦倫西亞,只有兩個辦法:直接向
薩貢托 以北發動反攻,奪回在前幾個月丟失的土地,解救列萬特的首府(但是,由於參戰部隊已疲憊不堪,缺乏預備兵力,
馬德里 戰線、
埃斯特雷馬杜拉 戰線和
安達盧西亞 戰線都缺乏兵力,這一行動一開始就缺乏可行性);或是在其它重要地段發動大規模行動,阻止國民軍繼續向瓦倫西亞進攻。共和軍總參謀部的首要目標,是迫使國民軍將注意力從列萬特轉向加泰羅尼亞。
準備投入這次進攻的部隊在北方進行了整編;它們依然組織良好,在渡河之前,它們必須先進行奇襲,為此它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某些問題顯然是難以解決的,特別是攜帶重裝備渡過埃布羅河這個問題,而要實現第二個目標,即突破國民軍的戰線,收復地中海沿岸地區,就非得克服這個問題不可。其實,共和軍必須贏得全面勝利,才能證明它仍有贏得戰爭的能力。但是,如果這次戰役一開頭就不順利,就有可能會以慘敗收場。總參謀部很清楚它要冒一定的風險,但這種風險是經過權衡計算的。其實,共和軍必須擺脫被動挨打的態勢:考慮到雙方的實力對比,共和軍是不可能大獲全勝的,但是,它仍然有可能、而且也必須贏得局部的勝利。
戰役過程 渡過埃布羅河 共和軍在6月選定了發起攻擊的地域。關於這一點,羅霍將軍指出:總參謀部起初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畫,但它最後將目標限定為:在埃布羅河河灣的兩側強行渡河,占領南岸的各個高地,並向縱深推進。
共和軍的埃布羅河攻勢
為了協助這個有限的主攻,共和軍準備在兩個方向上進行助攻:助攻之一是沿著法永(Fayón)—梅奇嫩薩(Mequinenza)一線,向西進攻,切斷國民軍的聯繫,並阻止國民軍派兵增援;另一個則沿著海岸進攻,這個助攻只能起到牽制的作用。總的來說,共和國政府的胃口不算大,儘管它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整個埃布羅河集團軍,以及從東部集團軍群抽調的幾個師。但是,集中兵力和兵器、調集第一次渡河所需的船隻、運輸橋樑的零部件都需要時間,所以,發動進攻的時間不得不推遲。這些工作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儘管如此,這次進攻幾乎徹底達成了突然性。
7月24日至25日夜間,共和軍小心翼翼地把船隻部署到位。由小股突擊隊進行的進攻,體現了共和軍戰士在裝備與技戰術方面的最高水平。儘管共和軍的技術保障仍和以前一樣不夠充分,在進攻剛開始的頭幾個小時裡,駐紮在距埃布羅河僅有幾公里的指揮所里的總參謀部同第五軍失去了聯繫;但渡河行動還是幾乎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當天晚上傳來了捷報:共和軍建立了橋頭陣地,河上架起了可供步兵和裝備通過的橋樑,黎明時分,部隊已從兩處開始渡河。共和軍兵分兩路,一路向比利亞爾瓦·德·洛斯·阿爾科斯(Villalba de los Arcos)推進,另一路向甘德薩和科爾維拉·德·埃布羅(Corbera de Ebro)推進,在埃布羅河的河灣地帶包圍了以莫拉·德·埃布羅(Mora de Ebro)為中心的突出部。7月26日,共和軍占領了科爾維拉·德·埃布羅,並打到了比利亞爾瓦·德·洛斯·阿爾科斯與甘德薩的外圍。莫拉·德·埃布羅突出部在數日之內被消除了。然後,共和軍在渡過埃布羅河後,建立了寬三十千米、縱深二十千米的橋頭陣地。第四十二師在北面渡過了埃布羅河,在法永和梅奇嫩薩之間建立了一個輔助性的橋頭陣地,它可以依託這個橋頭陣地,阻擋國民軍的援軍。儘管國民軍的飛機立即進行了瘋狂的反擊,共和軍還是把五萬名戰士送過了埃布羅河。
但是,由於未曾考慮過如何發展勝利,共和軍再次未能擴大戰果、乘勝追擊。共和軍沒有集中足夠的兵力,缺少預備隊;戰士們在五天苦戰之後,已經疲憊不堪。共和軍向比利亞爾瓦·德·洛斯·阿爾科斯和甘德薩連續發動多次進攻,卻未能攻下這兩個地方。國民軍撤入村莊負隅頑抗。共和軍遭到了強大的火力,不得不停止進攻。在初期的戰鬥中,共和軍缺少重裝備,尤其是裝甲車。等到二十四噸坦克終於渡過埃布羅河時,國民軍的援軍已經趕到了。
國民軍在7月25日擁有明顯的空中優勢。國民軍的飛機不斷投下炸彈、用機槍掃射,給正在渡河的共和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共和軍雖然還能在夜間調遣援軍渡河,但第一批橋樑已被國民軍的狂轟濫炸摧毀;為了摧毀橋樑,國民軍還打開了埃布羅河在
庇里牛斯山 區的各條支流上的水庫。共和軍的橋頭陣地依然岌岌可危。
消耗戰 8月1日,真正的戰鬥開始了。國民軍向共和軍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企圖把共和軍趕回對岸;共和軍則死戰不退。這次戰役一直打到11月15日才結束;在這次戰役中,就像在
特魯埃爾戰役 中一樣,政府軍表現出了能夠在最困難的情況下頑強戰鬥的能力。
但是,埃布羅河集團軍不得不陷入了一場比拼裝備的
消耗戰 。儘管它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它卻無法贏得這樣的戰鬥。羅霍認為,這是一場“物資充足的軍隊與物資匱乏的軍隊之間的戰鬥”。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只有一個意義:當捷克危機撕裂歐洲之時,展現共和軍的戰鬥力,讓外國人認為共和軍仍能與國民軍勢均力敵。
慕尼黑協定 的簽訂,緩和了歐洲的緊張局勢,它也徹底粉碎了外國干預的希望。因此,對共和國而言,埃布羅河戰役不但是沒有意義的,而且也是危險的:烏利瓦里寫道:“加泰羅尼亞的淪陷,是由埃布羅河戰役的結果決定的。”當然,共和軍如果在8月初就撤回埃布羅河左岸,就能避免它後來遭到的重大挫折,也就不會遭受慘重的傷亡了。但那樣一來,它為中部戰區的共和軍爭取到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更重要的是,在大張旗鼓地發表捷報之後,又放棄橋頭陣地,這會給共和軍及後方的士氣造成沉重的打擊。
而且,儘管國民軍投入了大量兵力,共和軍總參謀部還是站穩了腳跟,頂住了國民軍的進攻。共和軍司令部可能寧願選擇防禦戰,而不是大規模的機動作戰。堅守在橋頭陣地的部隊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它們占領了當地的主要觀察點,這對它們的防禦是有利的。戰役初期的成功,以及它們覺察到的敵人的猶豫不決,使它們更加勇敢、更加頑強。
在共和軍開始進攻時,國民軍僅有少量的兵力。在共和軍的整個進攻地段上,除了安波斯塔(Amposta)之外,國民軍只有第五十師一支部隊。國民軍總參謀部認為,埃布羅河形成了一條天然防線,共和軍平時的行動又很遲緩,所以沒有在這一帶部署重兵。而它對這兩方面的判斷都是錯誤的。儘管在這次戰役剛剛開始的時候,某些國民軍軍官的情緒還很樂觀,但到了25日黎明,戰報的調子就變了;前方傳來的訊息非常糟糕。儘管國民軍倉促將大量物資投入戰鬥,並調集了可用的全部火炮與飛機,它還是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恢復了“平時的戰況”,並鞏固了戰線。
為了挽回局面,摩洛哥軍先後投入了七個師。弗朗哥將軍不得不從列萬特抽調部隊,甚至還從中部戰線的一些地段上抽調部隊,前去增援埃布羅河的國民軍。在特魯埃爾戰役之後,他再次接受了在敵人選定的地方戰鬥。但他接受了這個挑戰,因為他對自己與日俱增的物資優勢充滿信心。要想在如此狹窄的戰線上獲勝,就必須使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給予敵人沉重打擊。弗朗哥認為他現在能做到這一點。
共和軍也站住了腳跟,並調集了援軍。在長達幾周的時間裡,雙方僵持不下,不斷地投入新裝備與新部隊,直到慘重的傷亡迫使其中一方撤出戰場為止。埃布羅河戰役甚至比特魯埃爾戰役更為血腥。它也變成了一場殲滅戰,但這一次,它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國民軍的反擊起初進展順利。共和軍在法永的橋頭陣地被攻陷了;國民軍集中了大量的兵力,特別是炮兵,高度集中的兵力使國民軍迅速贏得了勝利。共和軍第四十二師實際上已被消滅。
但這僅僅是局部的勝利。關鍵的戰鬥發生在甘德薩橋頭陣地。國民軍在這裡遭受了初步的失敗:在8月10日以前,國民軍向
潘多爾斯山脈 (Sierra de Pàndols)發動了進攻,遭到了共和軍的頑強抵抗,阿斯納爾寫道:“(共和軍的抵抗之激烈)在整個戰爭中是空前絕後的”;國民軍實際上未能取得任何戰果。在8月和9月,國民軍幾乎都在連續不斷地進攻,在此期間,國民軍的進攻只暫停過幾次,每次暫停的時間都很短,它暫停進攻也只是為了讓傷亡慘重的部隊進行整編。國民軍在10月之前發動了四次進攻。嚴格來說,這些行動不能算是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只是局部性的行動,雙方都在圍繞著幾個要地反覆爭奪。在特魯埃爾戰役中,戰鬥的殘酷性主要是由天氣情況造成的,而埃布羅河戰役又比特魯埃爾戰役更為殘酷,它既曠日持久又艱苦卓絕,令人回想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 。埃布羅河戰役就是西班牙的
凡爾登戰役 。
戰役結果 然而,共和軍不可能無止境地忍受這種幾乎不間斷的破壞。兵力與物資的沉重損失,最終耗盡了共和軍的力量。到了10月底,共和軍的預備兵力已經不夠用了。國民軍卻還能派出援軍。它成立了新的馬埃斯特拉斯戈軍,這個軍下轄五個師,軍長為加西亞-巴利尼奧將軍。
10月24日,國民軍下達了第四十四號總命令,命令部隊“消除埃布羅河突出部”。其實,這次進攻直到11月1日之後才真正開始。國民軍奇襲並攻占了共和軍在卡瓦利奧斯山脈(Sierra de Caballos)上的陣地。從11月1日到11月8日,國民軍攻占了莫拉·德·埃布羅西南方的整個橋頭陣地。國民軍的反攻的第二階段結束於11月15日。政府軍失去了在戰役初期攻占的全部地域。共和軍證明了它具有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奮戰和堅守的能力,但它遭受了慘重的傷亡,耗盡了它最後的一絲力氣,最終導致了它的失敗。
戰役影響 11月15日以後,埃布羅河一帶的戰線無疑是穩定下來了。另一方面,在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叛軍在8月發動了進攻,沿著卡維薩·德爾·布維(Cabeza del Buey)到阿爾馬登(Almadén)一線推進,並且進展迅速;當地的共和軍在得到來自列萬特的部隊支援後,最終頂住了叛軍的進攻。埃布羅河戰役迫使國民軍調走了最精銳的部隊,使中部戰區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米亞哈利用這個機會,整編了他的部隊。
但是,弗朗哥打贏
阿拉貢戰役 之後,共和區就被分割成了兩塊。加泰羅尼亞的共和軍得不到休整的機會;連日的苦戰已使他們疲憊不堪。共和軍需要一段比較長的休息時間,還需要補充武器裝備,才能形成一道堅固的戰線,迎擊國民軍的大規模攻勢,然而它什麼都沒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失敗,使厭戰情緒越來越明顯。在7月底,從埃布羅河傳來的捷報,曾一度鼓舞了士氣;然而,共和軍初期占領的地區,後來又被國民軍奪回去了。獲得國外支援的希望,也隨著
慕尼黑陰謀 而破滅了。普里耶托認為“歐洲背叛了我們”,他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
加泰羅尼亞是
無政府主義 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五月事件發生的地方,對加泰羅尼亞而言,歐洲的“背叛”,是內格林的政策招致的報應。革命被拋棄了,現在整個歐洲都在支持弗朗哥。
加泰羅尼亞的後方首次出現了動搖的跡象。現在已經不可能把巴塞隆納變成第二個馬德里了。1936年曾有過的那些條件,現在都不存在了。人們已經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