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河長法

以相當半個抵償河長處的水位或本站測流平均時間後移一個時段的水位,與斷面流量所建立的單一水位流量關係,用水位推求流量的一種方法。

中文名稱特徵河長法
英文名稱characteristic riverlength method
定  義按特徵河長分段連續進行流量演算的方法。
套用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文、水資源(二級學科),套用水文學(水利)(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徵河長法
  • 外文名:specific river length method
由來,計算方法,

由來

加里寧和米留柯夫於1958年提出特徵河長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導出河段匯流曲線。槽蓄曲線Q-W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可由多值關係轉化為單值關係。對於固定的下斷面來說,水位蓄量的繩套大小,不僅與附加比降有關,而且與河段的長度有關。因此可以找到一個河長,使得水位蓄量與水位流量的繩套大小相當,則下斷面流量與槽蓄量之間有單值關係。故這個河段長度被稱為特徵河長。

計算方法

採用特徵河長的概念,按特徵河長分段,連續流量演算,求得匯流曲線。所謂特徵河長是使河段蓄量與下斷面流量有單值關係的河段長度,計算式是:
式中 So、Qo、()分別表示恆定流狀態下的比降、流量和水位~流量關係線的坡度。因此,根據特徵河長這個概念, 如果在計算河長內用特徵河長來分成n個河段, 則每個特徵河段的槽蓄方程均可表示為S=τQ(τ為特徵河長的傳播時間),從而簡化了聖·維南方程組的動力方程。用第一個特徵河段的槽蓄方程與連續方程聯解, 就得到第一個特徵河段的出流, 以此可作為下一個河段的入流, 逐段進行演算, 假定每個特徵河長的傳播時間τ相等且為常數,就可求得n個河段的匯流曲線方程:
式中 U(t)為匯流曲線的縱標;γ為伽傌函式;n為特徵河段數。則出流量等於入流量乘匯流曲線縱標的總和。
該法是1958年加里寧(Г.П .К алинин)和米留柯夫(П.И.Милюков) 提出的,並於1963年作了改進。1963年中國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提出了適合任何入流歷時的特徵河長概念的“長辦匯流曲線”, 其特點是改進了原法(1958)因入流歷時增長, 而假定時段內入流沒有形成出流所產生的誤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