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支撐技術

物聯網支撐技術

《物聯網支撐技術》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德乾

基本介紹

  • 書名:物聯網支撐技術
  • ISBN: 9787030322098
  • 頁數:199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2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此書一直跟著此書作者討論,非常受益,值得認真看看,認真思考。此書雖然用的辭藻不華麗,但正因為這樣樸實的語句,更能為大眾所理解,所接受,作者將一部深奧難懂的精神分析學、社會關係學、等等,匯集到此書當中,用最親切的語言,最易於大眾理解的語言,一語道破天機。
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適合初、中、高級讀者。
讓你看清這個社會人心本質,思索宇宙人生,感悟生命的原動力,改變自我絕對一本啟蒙好書。

內容簡介

物聯網是下一代Internet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實現任何時刻、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體之間的互聯,提供普適服務。它為普適計算和雲計算提供有力的支持。物聯網套用的普及會極大地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物聯網可分為感知層、網路層、套用層三層。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涉及感知層、網路層、套用層中的多個方面,《物聯網支撐技術》(作者張德乾)闡述的是物聯網支撐技術,它主要包括基於有限狀態機的USB輸出流控制協定、無線感測器網路一系列技術、基於位置的感知計算技術、網路自適應控制技術、基於語義的服務發現技術、面向物聯網套用的無縫遷移技術等。這是物聯網技術的一個子集。
利用這些支撐技術,可以支持物聯網的發展及套用。
《物聯網支撐技術》可供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學習和參考,也適合從事物聯網及其相關領域的科研和工程開發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物聯網概述
1.2 射頻識別技術
1.3 感測器
1.4 感測器網路
1.5 Ad Hoc網路
1.6 無線區域網路
1.7 無線廣域網
1.8 物聯網的發展與套用
第2章 USB輸出流控制協定
2.1 概述
2.2 基本原理
2.3 USB協定數據包結構
2.4 USB輸出流控制協定設計原理
2.5 仿真及結果分析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WSN拓撲加權演化機制
3.1 概述
3.2 複雜網路基礎理論
3.3 BBV加權網路模型和局域世界理論
3.4 基於局域世界和加權演化的不均勻成簇機制
3.4.1 網路模型的建立
3.4.2 拓撲演化機制
3.4.3 節點強度、節點度和邊權重分布的求解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於可靠性和相關性的感測器網路MAC協定
4.1 簡介
4.2 相關研究
4.3 相關理論基礎及問題分析
4.4 New—MAC協定的設計
4.5 衝突避免方法的設計
4.6 New—MAC協定的核心思想分析
4.7 仿真實驗
4.8 本章小結
第5章 球坐標系下非線性小波收縮去噪方法
5.1 概述
5.2 基礎理論
5.2.1 小波理論
5.2.2 小波收縮基本算法
5.2.3 球坐標系下小波收縮基本算法
5.3 一種新的基於Besove空問範數的收縮閾值
5.3.1 傳統收縮閾值及其不足
5.3.2 改進的基於Besove空間範數的收縮閾值
5.4 一種新的球坐標系下的曲線收縮函式
5.4.1 傳統的收縮函式
5.4.2 改進的曲線收縮函式
5.5 新算法設計
5.6 仿真實驗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於位置的感知計算技術
6.1 概述
6.2 基於位置感知計算服務的特徵
6.3 基於位置感知計算服務的關鍵技術
6.4 基於位置感知計算服務的套用方式
6.5 定位方法
6.5.1 簡介
6.5.2 定位技術分析
6.5.3 定位算法
6.5.4 定位方法的適用範圍
6.6 感知策略
6.7 一種基於位置的感知計算原型系統
6.8 系統運行測試
6.9本章小結
第7章 面向LBS的服務匹配方法
7.1 概述
7.2 現有服務發現協定存在問題的分析
7.3 服務匹配算法的設計
7.3.1 彈性匹配算法
7.3.2 新服務匹配算法的設計
7.4 服務匹配算法的具體描述
7.5 實例套用分析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網路傳輸自適應控制方法
8.1 概述
8.2 網路擁塞現象分析
8.3 隨機早期檢測控制策略
8.3.1 RED算法分析
8.3.2 RED衍生算法
8.4 自適應控制算法改進策略
8.4.1 基於升半常態分配的控制算法
8.4.2 升半常態分配研究
8.4.3 DARED算法
8.5 改進算法的仿真及性能分析
8.5.1 網路模擬環境設定
8.5.2 仿真及性能分析
8.6 DARED算法在物聯網環境下的套用測試
8.7 本章小結
第9章 基於語義的服務發現策略
9.1 簡介
9.2 現有的服務發現技術
9.2.1 UPnP
9.2.2 Salutation
9.2.3 Jini技術
9.2.4 SLP
9.2.5 SDP
9.2.6 基於語義的服務發現技術
9.3 語義Web
9.4 基於語義的服務描述
9.5 基於語義的服務匹配及服務選擇
9.5.1 Service Category匹配
9.5.2 Input和output匹配
9.5.3 QoS匹配
9.5.4 QpS本體
9.5.5 QoS匹配模型
9.6 服務發現模型的設計
9.6.1 服務發現模型的層次
9.6.2 服務發現模型的功能模組
9.6.3 服務發現模型的流程設計
9.7 基於語義的服務發現模型的實現
9.7.1 構建服務領域本體
9.7.2 算法描述
9.7.3 測試及分析
9.8 本章小結
第10章 面向物聯網套用的無縫遷移技術
10.1 概述
10.2 面向物聯網套用的媒體無縫遷移基礎技術
10.2.1 基於RFID遷移技術
10.2.2 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遷移技術
10.2.3 基於移動通信網遷移技術
10.2.4 基於Ad Hoc網遷移技術
10.2.5 基於有線網遷移技術
10.3 媒體無縫遷移方法原理
10.3.1 Ajax無縫遷移原理
10.3.2 Comet無縫遷移原理
10.3.3 JMF控制原理
10.3.4 ActiveMovie控制原理
10.4 媒體無縫遷移方法的設計
10.4.1 基於網路傳輸控制的設計
10.4.2 基於小塊檔案遷移的設計
10.4.3 基於音視頻關鍵幀遷移的設計
10.4.4 基於QoS的設計
10.4.5 基於媒體遷移失效恢復策略的設計
10.4.6 基於Web播放模組的設計
10.5 媒體無縫遷移方法的實現
10.5.1 基於B/S架構的流媒體無縫遷移實現
10.5.2 基於P2P架構的流媒體無縫遷移策略的實現
10.5.3 基於C/S架構的流媒體無縫遷移策略的實現
10.6 套用測試
10.6.1 套用簡介
10.6.2 基於B/S架構的媒體無縫遷移效果
10.6.3 基於P2P架構的媒體無縫遷移效果
10.6.4 基於C/S架構的流媒體無縫遷移效果
10.7 基於數據採集的效果比對圖
10.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