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皮膚病

物理性皮膚病是指某些物理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電磁輻射波、機械摩擦與壓迫等作用於皮膚,對皮膚的刺激達到一定程度所導致的疾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常見的物理因素可分為熱性因素(如炎熱的天氣及悶熱的工作環境)、冷性因素(寒冷、潮濕的環境)、光線性因素(如日光中的紫外線、可見光)、放射性因素(如X線、β線或γ線照射)和機械性因素(機械性摩擦或壓迫)等。

臨床表現

1.熱性皮膚病
輕者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等;重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如食慾減退、乏力、頭痛、嗜睡、眩暈等,甚至可累及其他臟器,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常見的熱性皮膚病包括痱子、夏季皮炎、熱激紅斑、燒傷等。
2.冷性皮膚病
多由寒冷、潮濕等綜合因素導致。表現為皮膚蒼白、水腫,後轉為暗紅色,自覺症狀有瘙癢、刺痛、麻木等感覺異常。常見的寒冷性損傷包括凍瘡、冷紅斑、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凝集綜合徵、冷球蛋白血症等。
3.光線性皮膚病
日光中的紫外線和可見光照射人體後,可引起皮膚急、慢性炎症變化,表現為皮膚暴露部位的紅斑、丘疹、水皰、糜爛及抓痕、結痂;嚴重者甚至激發皮膚的癌前期病變及誘發皮膚癌。常見的光線性皮膚病包括日曬傷、植物-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光線性角化病、牛痘樣水皰病、煙酸缺乏症。其中,煙酸缺乏症是由光促發或加重的疾病。
4.放射性皮膚病
常見疾病為放射性皮炎。X線、β線或γ線照射人體後,可引起皮膚急、慢性炎症變化。急性放射性皮炎為急性皮膚和黏膜的炎症性損害,表現為紅斑、水腫、水皰、糜爛、潰瘍等及局部毛髮脫落,嚴重者有頭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慢性放射性皮炎為慢性增生性、變性皮膚病變,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瘙癢等。
5.機械性皮膚病
皮膚長期受到機械性摩擦、壓迫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局部皮膚過度角化、皸裂甚至壞死。常見疾病包括雞眼、壓瘡。

檢查

體格檢查可見典型皮膚損害。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皮膚損害的表現也不同,或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及結痂,或表現為皮膚蒼白、水腫,或表現為局部皮膚過度角化。

診斷

根據發病季節(夏季、冬季多見)、病史(長時間日光照射或接觸射線)、典型皮損可診斷。炎熱環境導致的皮膚損害以皮膚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表現為主;寒冷環境導致的皮膚損害以皮膚蒼白、水腫,自覺症狀瘙癢、刺痛、麻木等感覺異常為主。

治療

1.局部治療
外用藥物為主,以消炎、收斂、止癢、止痛為治療原則。可選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等。寒冷性皮膚病嚴重時,可用硝苯地平、煙醯胺、地巴唑及阿司匹林等。
2.全身治療
以口服藥物為主,可選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繼發細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皮膚乾燥、粗糙者可給予維生素A治療。

預防

1.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2.注意保暖。
3.避免放射性光源照射。
4.食用光敏感性食物後避免日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