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台北時間2011年10月4日揭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以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位日本科學家共同獲得,其中一位已經加入美國國籍。他們是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益川敏英(Toshihide ...
尤里基礎物理學獎,即基礎物理學獎。該獎項是由俄羅斯富商尤里·米爾納設立的一個物理學獎,旨在鼓勵科學家為理論物理作出貢獻,使世人認識到理論物理的重要性。與...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是“科學突破獎”下設獎項。該獎項由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及其夫人、中國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等於2012...
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 in Physics)是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每年一次(雖然有些年度並無獲獎者)授予傑出物理人士的一個獎項,是沃爾夫獎六個獎項之一,自1978年以來...
日12時45分(台北時間18時45分)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用瑞典語和英語宣讀了獲獎者,授予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編輯 鎖定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獲獎。...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日本名古屋大學、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教授、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發明...
《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2010》是2013年12月16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奕玲、沈慧君。...... 《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2010》是2013年12月16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奕玲、...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是諾貝爾獎之一。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獎項候選...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設有許多項獎勵,授予在它研究範圍內取得傑出貢獻的開發中國家的科學家。這些獎一般都以著名的物理學家的姓氏命名,如埃克隆德獎金、狄喇克獎章、...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是諾貝爾獎之一。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每年的獎項候選...
英美科學家分享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為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獲獎是由於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了...
馬克思·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國物理學家,1912年發現了晶體的X射線衍射現象,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固體物理學中...
遵照諾貝爾遺囑,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評定,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後來增設的經濟學獎,瑞典中央銀行也委託瑞典...
在都柏林高級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研究組中工作17年。因發展了原子理論,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又於1937年榮獲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