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波的動力學方法研究地震波運動狀態變化規律的科學,其中包括研究地震波能量、振幅、頻率和波形等的變化。此名詞由中國地球物理學家李慶忠在20世紀70年初提出。相對於幾何地震學而言,物理地震學能夠闡明幾何地震學不能解釋的現象,例如繞射波的傳播、菲涅耳帶的能量聚焦作用等,所以物理地震學的實質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由於地震波的動力學特點受地層的岩性、結構和厚薄的影響很明顯,因此,充分研究和利用地震波的物理學特性可提高地震勘探資料的解釋質量和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理地震學
- 外文名:Seismology in the physical
- 提出者:何樵登
- 套用學科:物理學
- 適用領域範圍:天文
概述
物理地震學,即對地震的科學研究,與化學、物理學或地質學相比較,它是一個年輕的學科;然而僅在100年裡它在解釋地震成因、地震波的性質、地震強度的顯著變化以及整個地球的地震活動明顯的分區特徵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發展
a.地震波理論
研究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和內部的傳播過程,傳播規律,能量的傳遞過程。
b.地震機制
研究地震的成因,震源附近地區應力和應變情況,地震發生的力學過程。
c.地震現象的固體物理學
由地震發生過程中得到的全球性的各種數據,推斷地球內部物質的物理性質,如溫度、壓力、密度、剛性、彈性模量隨深度大小的變化規律,以及在特殊條件下地球深處高溫高壓下固體介質的各種特性和變化規律。
d.地震信息
地球的地殼、大洋、地殼內的地幔、地核都能傳遞地震信息,研究地震信息在地球本身傳遞的規律,有助於研究地球內部及地殼的構造。
地震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