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科普界全能鬼才皮科夫力作。
物理世界最重要、最有趣的故事盡在其中。
經兩岸權威物理學家專業審訂。
堪稱:一本圖文並茂的物理百科/一卷博古通今的物理歷史/一組趣味橫生的物理故事/一個條理分明的物理資料庫!
基本介紹
- 書名:物理之書
- 又名:The physics book
- 作者:[美]克利福德·皮科夫
- 原版名稱:The Physics Book: From the Big Bang to Quantum Resurrection
- 譯者:嚴誠廷
- ISBN:978-7-5407-7538-4
- 類別:科普,物理學
- 頁數:268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編輯薦語,媒體推薦,作品賞析,圖書目錄,
內容介紹
時間旅行是可能的嗎?
人類第一次瞥見月球的另一面是何時?
我們有可能真的生活在電影《黑客帝國》的情節中嗎?
全能科普鬼才皮科夫在本書中邀請讀者們與他一同進行一趟時空旅行,從數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數百萬億年之後宇宙的終結及量子復活。跟著皮科夫的這趟旅程,我們將一同穿梭物理史上250個重大成就!物理是關於萬事萬物基本道理的科學,從這門學問中可以窺見宇宙事物真相的條理。除此之外,他還討論了一些難解的物理髮現,比如1965年的超級球,這個題目不只牽涉到工程學和套用物理,還帶動了人類對天體運行的理解。他也討論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沙漏、保溫瓶、風箏、聽診器等,並解釋其中的物理概念,以及它們在人類歷史上受到注意的時間點。
皮科夫在書中討論的物理主題還包括暗能量、平行宇宙、都卜勒效應、土星環的引力等,也關注了古往今來的科學家們,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理察·費曼和霍金等物理大師。
作者介紹
作者/克利福德·皮科夫(Clifford A. Pickover)他是一位多產作家,涉獵主題從科學、數學一路涵蓋到宗教、藝術及歷史,已出版超過四十本書,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皮科夫在耶魯大學取得分子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擁有四十多項專利,並擔任數本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
他的研究內容獲得CNN、《連線》《紐約時報》等諸多媒體重視。
代表作包括《物理之書》《數學之書》《醫學之書》《太空之書》以及《數字的異想世界:125個有趣的數學遊戲》《光錐·蛀孔·宇宙弦》等書。
個人網頁的造訪人次更是數以百萬計。
譯者/嚴誠廷
1976年生,高雄人,台灣大學化工博士,喜歡看星星,是相信一定有外星人存在的小工程師。譯有《圖解物理學》《99%都是假設》《數字記憶革命》《勇闖宇宙二部曲》(合譯)、《勇闖宇宙三部曲》(合譯)等。
編輯薦語
史上最強、科普界全能鬼才皮科夫力作。四色全彩精印。
一本圖文並茂的物理百科/一卷博古通今的物理歷史
一組趣味橫生的物理故事/一個條理分明的物理資料庫
關於物理世界裡最重要、最有趣的故事盡在其中。
對我而言,不論是思想的極限、宇宙的運行,還是人類身處、以之為家的浩瀚時空,都可以用物理來發掘當中永無止境的驚奇奧秘。
——克利福德·皮科夫
·豐富條目:250個物理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物理髮展演變。相關條目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700字左右,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物理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個條目均搭配精選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美、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的最理想的物理百科。
大爆炸(公元前137億年)、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公元1543年)、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公元1609年)、伽俐略落體加速度(公元1638年)、氣壓計(公元1643年)、笛卡兒動量守恆(公元1644年)、波義耳的氣體定律(公元1662年)、牛頓的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公元1687年)、富蘭克林的風箏(公元1752年)、黑洞(公元1783年)、奧伯斯悖論(公元1823年)、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公元1905年)、熱力學第三定律(公元1905年)、超導(公元1911年)、原子核(公元1911年)、玻爾原子模型(公元1913年)、薛丁格方程式(公元1926年)、中子(公元1932年)、平行宇宙(公元1956年)、雷射(公元1960年)、巴克球(公元1985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公元1990年)、霍金的星際迷航(公元1993年)、宇宙的終結(公元100萬億年)……共250則。
媒體推薦
皮科夫縝密思維所構成的王國,已超越一般人所認知的現實世界。
──《紐約時報》
皮科夫是當今世上最富有原創性與想像力的作者之一。
──《趣味數學期刊》
我無法想像有哪一個人的心靈不會因為閱讀皮科夫的著作而更加豐富。
──《2001:太空漫遊》作者、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
富勒曾經是想像力的代名詞,如今,克拉克取而代之。不過,皮科夫的表現則顯然更勝前人。
──《連線》
作品賞析
公元前137億年
大爆炸
勒邁特(Georges Lemaître,公元1894年~公元1966年),
哈勃(Edwin Hubble,公元1889年~公元1953年),
霍伊爾(Fred Hoyle,公元1915年~公元2001年)
1930年代初期,比利時神父及物理學家勒邁特提出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根據這個理論,我們的宇宙源自一個極為緻密且高熱的狀態,空間從那時以來便不斷地膨脹。科學家相信大爆炸發生在137億年前,今天大多數的星系仍然以高速飛離彼此。這些星系與炸彈爆炸後飛射的碎片不同,它們之所以遠離彼此是因為空間本身正在膨脹。星系間距離增加的方式比較像是氣球膨脹時,畫在氣球表面上的黑點彼此會越離越遠的樣子。不管你處在哪個黑點上,都可以觀察到這種膨脹的現象。從任何一個黑點上看出去,其他的黑點都正在遠離。
觀測遙遠星系的天文學家可以直接觀察到這種現象,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1920年代首先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霍伊爾則在1949年的一次廣播中首次提出“大爆炸”這個詞。大爆炸後過了40萬年,宇宙才冷卻到足以讓質子和電子結合成中性的氫原子。大爆炸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就創造出氦原子核和其他的輕元素,提供了形塑第一代恆星所需的原料。
按照喬恩(Marcus Chown)的著作《神奇的大爐子》(The Magic Furnace)的說法,在大爆炸發生後,氣體團很快地開始凝聚,然後宇宙就像棵聖誕樹一樣突然間亮了起來。這些星星早在我們的銀河系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已經死亡。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經估算過,如果大爆炸之後一秒,宇宙的膨脹速率再小十億億分之一,宇宙就會重新塌縮,而無法進化出智慧生命。
參照條目
奧伯斯悖論(公元1823年)、哈勃定律(公元1929年)、CP對稱性破壞(公元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公元1965年)、宇宙暴脹(公元1980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公元1990年)及宇宙大撕裂(公元360億年)
圖書目錄
簡介/物理的範圍
本書的架構與目的
登場
公元前137億年/大爆炸
公元前30億年/黑鑽石
公元前20億年/史前的核子反應爐
發現
公元前30000年/標槍投射器
公元前20000年/回力鏢
公元前3000年/日晷
公元前2500年/桁架
公元前1850年/拱
公元前1000年/奧爾梅克羅盤
公元前341年/弩
公元前250年/巴格達電池
公元前250年/虹吸管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螺旋泵
公元前240年/測量地球的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30年/滑輪
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的燃燒鏡
公元前125年/安提基特拉機械
公元50年/希羅的噴射引擎
公元50年/齒輪
公元78年/聖艾爾摩之火
公元1132年/火炮
公元1150年/永動機
公元1200年/投石機
公元1304年/彩虹
公元1338年/沙漏
公元1543年/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
公元1596年/宇宙的奧秘
公元1600年/論磁石
公元1608年/望遠鏡
公元1609年/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公元1610年/發現土星環
公元1611年/克卜勒六角形雪花
公元1620年/摩擦發光
公元1621年/菲涅爾折射定律
公元1621年/北極光
公元1638年/落體加速度
公元1643年/氣壓計
公元1644年/動量守恆
公元1660年/胡克的彈性定律
公元1660年/馮·格里克的靜電起電機
公元1662年/波義耳氣體定律
公元1665年/微物圖志
公元1669年/阿蒙頓摩擦力
公元1672年/測量太陽系
公元1672年/牛頓的稜鏡
公元1673年/等時降落坡道
公元1687年/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7年/牛頓——偉大的啟迪者
……
……
公元1980年/宇宙暴脹
公元1981年/量子計算機
公元1982年/準晶體
公元1984年/萬有理論
公元1985年/巴克球
公元1987年/量子永生
公元1987年/自組織臨界性
公元1988年/蟲洞時光機
公元1990年/哈勃太空望遠鏡
公元1992年/時序保護猜想
公元1993年/量子遙傳
公元1993年/霍金的星際迷航
公元1995年/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公元1998年/暗能量
公元1999年/藍道爾—桑卓姆膜
公元1999年/最快的龍捲風
公元2007年/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計畫
公元2008年/最深的黑
公元2009年/大型強子對撞機
謝幕
公元360億年/宇宙大撕裂
公元1000億年/宇宙孤立
公元100萬億年/宇宙的終結
公元100萬億年之後/量子復活
登場
公元前137億年/大爆炸
公元前30億年/黑鑽石
公元前20億年/史前的核子反應爐
發現
公元前30000年/標槍投射器
公元前20000年/回力鏢
公元前3000年/日晷
公元前2500年/桁架
公元前1850年/拱
公元前1000年/奧爾梅克羅盤
公元前341年/弩
公元前250年/巴格達電池
公元前250年/虹吸管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螺旋泵
公元前240年/測量地球的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30年/滑輪
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的燃燒鏡
公元前125年/安提基特拉機械
公元50年/希羅的噴射引擎
公元50年/齒輪
公元78年/聖艾爾摩之火
公元1132年/火炮
公元1150年/永動機
公元1200年/投石機
公元1304年/彩虹
公元1338年/沙漏
公元1543年/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
公元1596年/宇宙的奧秘
公元1600年/論磁石
公元1608年/望遠鏡
公元1609年/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公元1610年/發現土星環
公元1611年/克卜勒六角形雪花
公元1620年/摩擦發光
公元1621年/菲涅爾折射定律
公元1621年/北極光
公元1638年/落體加速度
公元1643年/氣壓計
公元1644年/動量守恆
公元1660年/胡克的彈性定律
公元1660年/馮·格里克的靜電起電機
公元1662年/波義耳氣體定律
公元1665年/微物圖志
公元1669年/阿蒙頓摩擦力
公元1672年/測量太陽系
公元1672年/牛頓的稜鏡
公元1673年/等時降落坡道
公元1687年/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7年/牛頓——偉大的啟迪者
……
……
公元1980年/宇宙暴脹
公元1981年/量子計算機
公元1982年/準晶體
公元1984年/萬有理論
公元1985年/巴克球
公元1987年/量子永生
公元1987年/自組織臨界性
公元1988年/蟲洞時光機
公元1990年/哈勃太空望遠鏡
公元1992年/時序保護猜想
公元1993年/量子遙傳
公元1993年/霍金的星際迷航
公元1995年/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公元1998年/暗能量
公元1999年/藍道爾—桑卓姆膜
公元1999年/最快的龍捲風
公元2007年/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計畫
公元2008年/最深的黑
公元2009年/大型強子對撞機
謝幕
公元360億年/宇宙大撕裂
公元1000億年/宇宙孤立
公元100萬億年/宇宙的終結
公元100萬億年之後/量子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