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釋為:利用物而不受制於物,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物物而不物於物:駕馭外物(物慾),而不為外物(物慾)所驅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物而不物於物
- 駕馭:外物(物慾)
- 語出:《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 特點:不為外物(物慾)所驅使
整句釋為:利用物而不受制於物,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物物而不物於物:駕馭外物(物慾),而不為外物(物慾)所驅使。
整句釋為:利用物而不受制於物,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物物而不物於物:駕馭外物(物慾),而不為外物(物慾)所驅使。中文名 物物而不物於物 駕馭 外物(...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
第二章 物物而不物於物一、作為生存方式的物二、作為財產的物三、作為勞動產品的物第三章 社會選擇問題一、集體行動的要素二、公私法的基本差異...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
莊子·山木由各自獨立的九則寓言故事組成,每則寓言故事的主旨不盡相同,但大體...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
○ 愛財有道○ 物物而不物於物第25章 倫理學問題三論○ 倫理與科學○ 方法論問題○ 倫理學的現代發展第26章 義利之辨○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本書是《上海文廟儒家文化研究叢書》中的一冊,書中收錄了《民族道德文化:從傳統到現代》、《超越功利提升人格——論道家的“物物而不物於物”與儒家的“內在...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物物而不物於物,胡可得而累邪!此黃帝、神農之...
其《逍遙論》雲:“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至人乘天正而高興,游無窮於放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遙然不我得。玄感不為,不疾而速,則逍然靡不適,此...
其人,淡泊虛懷,畫中常見的閒章有:"谷芷不穀”、“谷芷一草介”、“物物而不物於物”、“上善若水”數枚,此可見一斑。中文名 張方林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的觀點,說明了人與物的關係是人主宰物而非被外物主宰,怎樣去抵制外物的誘惑,需要一個人有很高的精神境界。認清了外物的實質,理解了外...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秦牧就曾讚賞關山月:“物物而不物於物”。關山月藝術館館長陳湘波介紹,關山月的稿酬頗豐,多有海外商人重資購畫。不過,他的畫也有不賣:抗戰時期,他寧肯忍飢挨餓,...
故動而謂之生,死而謂之窮,皆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萬物之...稽古太初,人生於無,形於有,有形而制於物。能反其所生,若未有形,謂之真人...
誠然,不“外天下”和“外物”,做到超凡脫俗,“物物而不物於物”,就斷然不可能做到“外生”,但是,非“外生”,便同樣斷然不可能悟見哲學本體,獲得哲學知識。...
但聖人能“物物而不物於物”。5,自然名教 :“名教本於自然”自然為本,名教為末,自然為治之道,名教為治之具,自然為文化理想,名教為此理想的載體,故名教...
他們所希望的則是“浮游於7)-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莊子·山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莊子·天下》),即希望精神能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