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紅著的《物流系統風險評價研究》將現代物流學與系統安全工程相結合,提出了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在對集對分析理論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悲觀勢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提出了及狀態分析和趨勢分析為一體的動態評價方法:提出來物流園區定量風險評價程式:對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划進行了戰略定位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物流系統風險評價研究
-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32
- 作者:周家紅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4481750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國外物流風險管理現狀
1.1.2 我國物流系統風險管理現狀
1.1.3 研究意義
1.1.4 研究目的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現狀
1.2 2 國內外定量風險評價研究現狀
1.3 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1.3.1 現代物流學
1.3.2 系統風險評價原理
1.3.3 系統風險評價方法
1.3.4 集對分析理論
1.3.5 現代管理科學原理
1.3.6 馬爾可夫過程
1.4 本文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物流及物流系統
2.1 引言
2.2 物流的起源
2.3 物流的定義
2.4 現代物流的形成及基本特徵
2.4.1 現代物流的形成
2.4.2 現代物流的基本特徵
2.5 物流系統概述
2.5.1 物流系統的定義及特徵
2.5.2 物流系統的構成及作用
2.5.3 物流系統的要素
2.5.4 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2.5.5 物流系統風險管理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引言
3 2 常用的評價指標體系
3.2.1 常用物流系統評價指標體系
3.2.2 常用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3.3 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3.3.1 常用物流系統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3.3.2 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3.4 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3.4.1 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
3.4.2 指標體系的選取方法
3.4.3 危險品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物流系統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量化處理
4.1 引言
4.2 物流系統指標體系的權重確定
4.2.1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2 指標權重的計算
4.3 常用的評價方法
4.3.1 集對分析理論
4.3.2 灰色層次分析法
4.3.3 模糊綜合評價
4.3.4 套用實例
4.4 系統風險等級劃分
4.4.1 系統風險評價標準
4.4.2 基於聯繫數的風險等級劃分
4.4.3 套用舉例
4.5 幾種處理不確定性信息的理論
4.5.1 幾種處理不確定性信息理論的概述
4.5.2 幾種處理不確定性信息理‘論之比較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物流系統風險的動態評價
5.1 引言
5.2 悲觀勢的概念及計算
5.3 態勢分析
5.4 物流系統風險動態評價
5.5 基於sPA和MARK0v的預測模型
5.6 套用實例
5.6.1 動態評價結果
5.6.2 預測結果
5.6.3 結論分析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物流園區定量風險評價
6.1 引言
6.2 國內外區域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簡介
6.2.1 Pettitt提出的升級事件機率評價方法
6.2.2 V.Cozzani提出的區域定量風險評價體系
6.2.3 “基於風險”的區域定量風險評價方法
6.2.4 “基於後果”的區域定量風險評價方法
6.3 物流園區定量風險評價
6.3.1 物流園區定量風險評價程式
6.3.2 危險源辨識方法
6.3.3 初級單元事故後果分析
6.3.4 多米諾效應分析
6.3.5 風險計算
6.3.6 風險接受標準
6.4 營口鮁魚圈物流園區概況
6.4.1 實例分析
6.4.2 結論分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城市物流系統的安全規劃
7.1 引言
7.2 城市物流系統規劃的必要性
7.2.1 加快城市化進程,為城市物流的發展
帶來契機
7.2.2 迅猛發展的城市物流,需要整合物流資源,
最佳化配置
7.2.3 發展城市物流,將全面帶動城市經濟成長
7.2.4 加入WTO後,形勢嚴峻,必須統籌
規劃物流產業
7.2.5 城市物流發展尚未規範化,需要規劃發展
7.3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內涵
7.3.1 城市物流規劃的定義及內容
7.3.2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定義及本質
7.4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戰略定位
7.5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原則
7.6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編製程序
7.6.1 城市物流系統現狀調查
7.6.2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方案設計
7.6.3 城市物流系統風險評價
7.6.4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方案的最佳化
7.6.5 城市物流系統安全規劃的實施
7.7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本文主要創新點
8.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論文和科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