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 流的範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範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範圍位移。 “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繫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標準
物流模數由ISO中央秘書處及歐洲各國認定的1200mm×1000mm的矩形,是最小的集裝尺寸。物品的外包裝尺寸是物流模數尺寸的分割系列。該尺寸是保證滿足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的倍數前提下,從卡車和貨櫃的尺寸“分割”導出。物流模數尺寸可以看成是物流系統中適於機械作業的最小單元。物流輸送設備的輸送空間尺寸以及成組化器具的載貨面積應該是物流模數尺寸的倍數系列,倉庫中的貨架、裝卸設備的操作部件的尺寸也應該與物流模數尺寸相配合。大多數物流托盤的平面尺寸是物流模數尺寸。現在,作為物流標準化進程的過渡,也允許使用1200mm×800mm和1100mm×1100mm等規格的非標準托盤尺寸。目前,中國尚未推出國家物流模數標準,也未宣布採用該物流模數標準。
物流模數是為了物流的合理化和標準化,以數值關係表示的物流系統各種因素尺寸的標準尺度。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畫、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確定
物流的基礎模數尺寸
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的作用和建築模數尺寸的作用大體相同。基礎模數一旦確定,設備的製造、設施的建設、物流系統中各環節的配合協調、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配合就有所依據。目前ISO中央秘書處及歐洲各國基本認定600×400mm為基礎模數尺寸。
如何確定基礎模數呢?為什麼確定600×400mm為基礎模數尺寸呢?這大體可以說明如下:
由於物流標準化系統較之其它標準系統建立較晚,所以確定基礎模數尺寸主要考慮了目前對物流系統影響最大而又最難改變的事物,即輸送設備。採取"逆推法",由輸送設備的尺寸來推算最佳的基礎模數。當然,在確定基礎模數尺寸時也考慮到了現在已通行的包裝模數和以使用的集裝設備,並從行為科學的角度研究了人及社會的影響。從其與人的關係看,基礎模數尺寸是適合人體操作的最高限尺寸的。
確定物流模數
物流模數即集裝基礎模數尺寸。前面已提到,物流標準化的基點應建立在集裝的基礎之上,還要確定集裝的基礎模數尺寸(即最小的集裝尺寸)。
集裝基礎模數尺寸可以從600×400mm按倍數系列推導出來,也可以在滿足600×400mm的基礎模數的前提下,從卡車或大型貨櫃的分割系列推導出來。
日本在確定物流模式尺寸時,就是採用的後一種方法,以卡車(早已大量生產並實現了標準化)的車廂寬度為物流模數確定的起點,推導出集裝基礎模數尺寸。
確定系列尺寸
物流模數作為物流系統各環節的標準化的核心,是形成系列化的基礎。依據物流模數進一步確定有關係列的大小及尺寸,再從中選擇全部或部分,確定為定型的生產製造尺寸,這就完成了某以環節的標準細列。
尺寸
由物流模數體系,可以確定各環節系列尺寸。
目前,國際物流模數尺寸的標準化正在研究及制定中,但與物流有關的許多設施、設備的技術標準化大多早已發布,並由專門的專業委員會負責制定新的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英文縮寫為ISO,已建立的從物流角度看與物流有關的技術委員會(TS)及技術處(TD),每個技術委員會或技術處都由ISO指定負責常務工作的秘書國,我國也明確了個標準的歸口單位。
目前,ISO對物流標準化的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中,對於物流標準化的重要模數尺寸已大體取得了一致意見或擬定出了初步方案。
作為物流標準化的基礎和物流標準化首先要擬定的數據,幾個基礎模數尺寸如下:
(1) 物流基礎模數尺寸:600×400mm。
(2) 物流模數尺寸(集裝基礎模數尺寸):1200×1000mm為主,也允許1200×800mm及1100×1100mm。
(3) 物流基礎模數尺寸預計裝基礎模數尺寸的配合關係。
雖然上述模數尺寸尚未正式頒布實施,但是目前看來已成定局,許多國家都以此為基準修改本國物流的有關標準,以和國際的發展趨勢吻合。例如,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已打算放棄國內原來使用的模數尺寸,而改用國際的模數尺寸。日本等一些國家在用1200×1000mm的模數尺寸系列同時,還發展了1100×1100mm正方形的集裝模數,已形成本國的物流模數系列。
分類
物流基礎模數尺寸
物流基礎模數尺寸是指為使物流系統標準化而制定的標準規格尺寸。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央秘書處和歐洲各國確定的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為600×400(mm)。確定這樣的基礎模數尺寸,主要考慮了現有物流系統中影響最大而又最難改變的輸送設備,採用“逆推法”,由現有輸送設備的尺寸推算的。也考慮了已通行的包裝模數和已使用的集裝設備,並從行為科學角度研究人和社會的影響,使基礎模數尺寸適合於人體操作。基礎模數尺寸一經確定,物流系統的設施建設、設備製造,物流系統中各環節的配合協調,
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配合,都要以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選擇其倍數為規定的標準尺寸。
物流建築基礎模數尺寸
物流建築基礎模數尺寸是指物流系統中各種建築物所使用的基礎模數尺寸。它是以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而確定的,也可以選擇共同的模數尺寸;該尺寸是設計物流建築物長、寬、高尺寸,門窗尺寸,建築物立柱間距、跨度及進深等尺寸的依據。
集裝模數尺寸
集裝模數尺寸也稱物流模數尺寸,是指在物流基礎模數尺寸基礎上,推導出的各種集裝設備的基礎尺寸,以此尺寸作為設計集裝設備三項(長、寬、高)尺寸的依據。在物流系統中,集裝起貫穿作用,集裝尺寸必須與各環節物流設施、設備、機具相匹配。因此,整個物流系統設計時往往以集裝模數尺寸為依據,決定各設計尺寸。集裝模數尺寸是影響和決定物流系統標準化的關鍵。
物流系統
所謂物流系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裡,由所需輸送的物料和包括有關設備、輸送工具、倉儲設備、人員以及通信聯繫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隨著計算機科學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物流管理系統也從簡單的方式迅速向自動化管理演變,其主要標誌是自動物流設備,如自動導引車(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自動存儲、提取系統(AS/RS-Automatedstorage/retrievesystem)、空中單軌自動車(SKY-RAV-Railautomatedvehicle)、堆垛機(Stackercrane)等,及物流計算機管理與控制系統的出現。物流系統的主要目標在於追求時間和空間效益,實現功能的最大化。而實現物流系統最佳化的方法之一即是物流系統的標準化,物流模數是物流系統標準化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