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戰略與規劃(清華大學出版社戴恩勇等著)

物流戰略與規劃(清華大學出版社戴恩勇等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物流戰略與規劃》是2014年3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恩勇、江澤智、陽曉湖。

基本介紹

  • 書名:物流戰略與規劃
  • 作者:戴恩勇、江澤智、陽曉湖
  • ISBN:9787302355212
  • 類別:物流管理
  • 頁數:496
  • 定價:5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樣章,

內容簡介

本書以物流規劃為主線,在吸收物流管理領域近年來新成果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物流戰略、綠色物流戰略、物流規劃、物流系統規劃的理論和方法、物流園區規劃、物流綜合運輸系統規劃、配送中心規劃、物流信息系統規劃、供應鏈一體化設計、物流運營管理系統規劃等內容。本書內容全面、結構新穎、重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既可供高等院校物流專業本科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管理類學科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物流專業人士參考。由於本教材內容篇幅較大,根據課時要求,可選取核心章節進行教學。

前言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物流無疑成為組織急欲抓住的新的利潤源泉。但在眾多企業對之趨之若鶩、一哄而上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企業應該首先樹立明確的現代物流理念,建立物流戰略思想,並輔之以合適的運作模式,才能發揮出物流的巨大潛力。“十一五”時期,我國的物流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7.8%,比“十一五”降低0.5個百分點,等於增加了近2000億元的經濟效益。2012年全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為11%和13%,低於2011年12%和14%的增速。因此,“十二五”時期作為兼具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屬性的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行業地位將進一步凸顯,“經濟動脈”的綜合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成為“十二五”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動力和有力保障,物流業自身也必將在這一過程中迎來升級發展的戰略新機遇。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所有的企業都面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空前激烈的競爭局面,面對如此錯綜複雜、市場高速變化的外部環境,企業通過整合內部外部資源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但企業很少認識到物流的戰略作用,物流重要的商業價值一直沒有得到廣泛利用或認同。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為物流業的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使物流成為一個真正的戰略問題,並把物流推向了企業戰略的核心地位,著眼於長遠,於是物流本身戰略性發展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國的企業必須重視物流戰略的規劃與設計,確立了企業設計物流戰略的框架,制定企業物流的戰略目標。要做好企業的物流戰略規劃與管理必須把物流管理提高到戰略管理層面,對企業物流戰略進行規劃與設計。
戰略與規劃密切相關,制訂規劃時往往都要把一定時期內實現的戰略目標作為規劃目標,而一定時期內戰略目標的實現又必須以對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和控制作用的規劃為基礎。從管理職能劃分戰略與規劃都同屬計畫的範疇。在物流系統管理中可以這樣來劃分規劃的層次:以確認系統的社會和歷史使命,明確係統目標,制訂系統的發展戰略和系統的總體方案,著眼於系統發展的長期的、總體的、全面的規劃被稱之為戰略規劃;相對於戰略規劃這一長期的決策研究,運作系統規劃可認為是一個關於系統發展的階段性的決策研究,著力解決的是一個為落實和實現戰略規劃要求的物流運作系統。而與物流運作系統相配套的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是有效組織系統運作的基礎,本書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而編著的。

目錄

第1章物流戰略概述 1
1.1物流概述 1
1.1.1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 1
1.1.2物流功能及其特徵 9
1.1.3物流與其他領域的關係 13
1.1.4物流的作用 18
1.1.5物流的全球化 21
1.1.6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28
1.2物流戰略概述 31
1.2.1戰略概述 31
1.2.2物流戰略概述 32
1.2.3物流戰略目標 37
1.2.4物流戰略的類型 38
1.2.5物流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的關係 39
1.3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戰略管理 39
1.3.1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 40
1.3.2物流戰略管理概述 44
1.3.3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戰略管理 46
本章小結 53
思考與練習 53
第2章綠色物流戰略 54
2.1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物流 54
2.1.1可持續發展理論 54
2.1.2綠色物流 56
2.1.3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62
2.2綠色物流系統的運行模式 65
2.2.1綠色物流系統 66
2.2.2企業綠色物流系統發展模式 71
2.2.3綠色物流系統運行模式 72
2.2.4基於供應鏈一體化的循環物流系統運行模式 75
2.3綠色物流系統及主要發展戰略 76
2.4綠色物流發展戰略措施 83
2.4.1綠色物流發展的巨觀措施 83
2.4.2綠色物流發展的中觀措施 87
2.4.3綠色物流發展的微觀措施 89
本章小結 92
思考與練習 92
第3章物流規劃概述 93
3.1系統與物流系統 93
3.1.1系統的含義 93
3.1.2物流系統的含義 97
3.1.3物流系統分析 105
3.2物流規劃 113
3.2.1規劃的含義 113
3.2.2物流規劃的含義 117
3.2.3物流規劃的內容 118
3.2.4物流規劃的指導原則 119
3.2.5物流規劃的意義 121
3.2.6我國物流規劃發展現狀及方向 122
3.3物流規劃體系 125
3.3.1物流系統空間布局規劃 125
3.3.2物流節點規模規劃 128
3.3.3物流節點間物流通道規劃 130
3.3.4物流庫存管理與規劃 132
3.3.4物流運營管理體系規劃 132
3.3.5物流信息平台規劃 134
本章小結 140
思考與練習 140
第4章物流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 141
4.1物流系統規劃理論基礎 141
4.1.1物流系統規劃理論早期研究 141
4.1.2物流客戶服務理論 165
4.2物流系統規劃方法 174
4.2.1物流系統規劃選址方法 174
4.2.2運輸網路規劃設計方法 188
4.2.3設施最佳化布置方法 198
4.2.4物流通道規劃方法 220
4.2.5物流預測方法 229
本章小結 241
思考與練習 242
第5章物流園區規劃 243
5.1物流園區概述 243
5.1.1物流園區的內涵 243
5.1.2物流園區的作用 245
5.1.3物流園區的形成與發展 247
5.2物流園區規劃概述 249
5.2.1物流園區規劃的概念 249
5.2.2物流園區規劃的意義和總體原則 249
5.2.3物流園區規劃的基本內容 251
5.2.4國外物流園區規劃經驗總結 253
5.3物流園區規劃系統分析 256
5.3.1物流園區規劃的需求分析 257
5.3.2物流園區規劃的政策分析 259
5.3.3物流園區規劃的運作分析 261
5.3.4物流園區規劃的贏利分析 264
5.4物流園區總體規劃 265
5.4.1物流園區用地規模 265
5.4.2物流園區功能分析 271
5.4.3物流園區總體布局規劃 274
5.4.4物流園區路網系統規劃 279
5.4.5物流園區綠地系統布局規劃 283
5.4.6物流園區總體布局方案評價 285
5.5物流園區信息化建設 288
5.5.1物流園區信息平台建設的戰略目標及功能 289
5.5.2物流園區信息平台的體系結構 290
本章小結 295
思考與練習 296
第6章物流綜合運輸系統規劃 297
6.1綜合運輸系統概述 297
6.1.1交通運輸系統 297
6.1.2綜合運輸的含義 299
6.1.3綜合運輸與物流的關係 301
6.1.4綜合運輸系統的構成 303
6.2綜合運輸網路規劃 307
6.2.1綜合運輸網路概述 307
6.2.2綜合運輸網路結構分析 310
6.2.3綜合運輸網路組成元素 313
6.2.4綜合運輸網路描述模型 315
6.2.5綜合運輸網路存儲方法 320
6.2.6綜合運輸網路系統構建 330
本章小結 331
思考與練習 331
第7章配送中心規劃 332
7.1配送中心概述 332
7.1.1配送的基本概念 332
7.1.2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337
7.1.3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343
7.2配送中心規模的確定 345
7.2.1影響配送中心規模的因素 345
7.2.2配送中心總體規模確定方法 346
7.2.3配送中心進出貨區規模確定 349
7.2.4配送中心倉儲區規模確定 349
7.2.5配送中心揀貨區規模確定 351
7.3配送中心選址 352
7.3.1配送中心選址的傳統方法 352
7.3.2傳統選址方法與模糊AHP方法的比較 356
7.3.3基於模糊AHP的配送中心選址評價 358
7.4配送中設施布置規劃 363
7.4.1配送中心設施布置主要流程 364
7.4.2作業區域關聯性分析 366
7.4.3基於圖形建構法的配送中心設施布置 368
7.5配送中心存儲策略 373
7.5.1儲位規劃與管理方法概述 373
7.5.2分區揀貨問題分析 375
7.5.3儲位規劃模型及算法 379
7.6揀貨路徑規劃 384
7.6.1啟發式路徑策略 384
7.6.2揀貨系統的VRP問題研究 387
7.6.3求解VRP的主要算法 390
本章小結 392
思考與練習 392
第8章物流信息系統規劃 393
8.1物流信息系統概述 393
8.1.1物流信息的概念 393
8.1.2物流信息系統的概念 395
8.1.3物流信息系統中信息流分析 399
8.1.4物流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 401
8.2物流信息系統設計 402
8.2.1構建物流信息系統的原則 403
8.2.2物流信息系統網路 403
8.2.3物流信息系統體系結構 404
8.2.4物流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 406
8.3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 407
8.3.1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的關鍵點 407
8.3.2物流信息系統開發步驟 408
8.3.3物流信息編碼的方法 409
8.3.4主要開發技術路線 410
8.4自動識別系統 415
8.4.1自動識別系統的類別和作用 415
8.4.2條形碼技術 416
8.5庫存信息管理 422
8.5.1庫存的內容及分類 422
8.5.2庫存信息及其管理 423
本章小結 425
思考與練習 425
第9章供應鏈一體化設計 426
9.1供應鏈一體化概述 426
9.1.1供應鏈一體化的概念和實現基礎 426
9.1.2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基礎 436
9.1.3供應鏈一體化框架 448
9.2流程一體化規劃 449
9.2.1供應鏈業務流程的概念 449
9.2.2傳統企業的業務流程特徵 450
9.2.3企業流程再造(BPR) 451
9.2.4供應鏈流程一體化的特徵 452
9.2.5供應鏈流程一體化規劃模型 454
9.3物流一體化規劃 458
9.3.1供應鏈物流成本的構成 458
9.3.2生產延遲規劃 458
9.3.3庫存的集中戰略 460
9.3.4供應鏈物流一體化規劃 462
9.3.5物流一體化戰略的影響因素 466
9.3.6供應鏈一體化戰略的選擇 470
9.4供應鏈信息一體化規劃 471
9.4.1供應鏈中的信息 471
9.4.2供應鏈信息一體化的目標 472
9.4.3供應鏈一體化信息系統的框架 474
本章小結 486
思考與練習 486
第10章物流運營管理系統規劃 487
10.1物流運營管理系統概述 487
103.1.1運營系統的概念 487
10.1.2物流運營模式 489
10.2物流運營網路協同規劃 494
10.2.1物流運營網路協同的運作方式 494
10.2.2物流運營網路的協同效能 497
10.2.3物流效率均衡的協同 500
10.3物流服務行銷系統規劃 502
10.3.1物流服務行銷的內涵 503
10.3.2物流行銷模式基本結構 510
10.5物流運營效率評價系統規劃 518
10.4.1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概述 518
10.4.2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簡介 520
10.4.3物流企業運營效率的DEA評價 525
本章小結 527
思考與練習 528
參考文獻 529

樣章

第1章物流戰略概述
【學習目標】
學完本章之後,你應該能夠:
l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功能及特徵。
l掌握物戰略的基本概念。
l掌握物流戰略的基本概念。
l熟悉物流戰略的目標及類型。
l掌握供應鏈的基本內涵。
l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涵。
l掌握物流戰略管理的基本內涵。
l熟悉供應鏈環境下物流戰略管理戰略分析與實施策略。
l熟悉物流戰略規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活動的技術手段、組織形式等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物流的功能也日益增強,時至今日,物流己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產業,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在國際上,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不僅對社會經濟各個部門的生產效率和效益產生著普遍影響,而且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著重大影響,同時,其更是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因此,大力發展物流業,不斷推動物流技術的進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內容。作為重要的職能戰略,物流戰略必須與企業總體競爭戰略相吻合,以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1.1物流概述
1.1.1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
1.物流概念的產生
物流一詞最是起源於美國,1915年阿奇·蕭(ArchShaw)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了物流一詞,他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因為在20世紀初,西方有些國家已經出現生產大量過剩、需求嚴重不足的經濟危機,大多數企業因此提出了銷售和物流的問題,此時的物流指的是銷售過程中的物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圍繞戰爭物資供應,美國軍隊有兩個創舉,第一是建立了“運籌學”的理論,另一個是建立的後勤理論,並將其套用於戰爭活動中。其中所提出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採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後來後勤一詞在企業中廣為套用,又有商業後勤、流通後勤的說法,這時的後勤包含了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個包含範圍更廣闊的物流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圍繞戰爭物資的供應問題,美國軍隊有兩個創舉:一是建立了“運籌學”(operationresearch)的理論體系;二是提出並豐富了“後勤學”(logistics)理論,將這些理論運用於戰爭活動中。其中“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的生產、採購、運輸和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服務更好。以系統觀點研究物流活動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軍方後勤部門的科學研究開始的。因此,物流學在歐美還廣泛使用“後勤學”這樣的名稱。
二戰後,“後勤”一詞在企業經營中得到了廣泛套用,並出現了商業後勤、流通後勤的提法,使後勤的外延推廣到生產和流通等領域。經過長時間演變之後,logistics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原先“後勤”的範疇,其內涵也比民用領域的PD更為豐富。之後的70多年裡,logistics的嚴密性使它逐漸取代了PD在企業中的地位。
日本是於20世紀50年代從美國引用了物流這一概念。當時日本的企業界和政府為了提高產業勞動率,組織了各種專業考察團到國外考察學習,其中有“流通技術專業考察團”,從1956年10月下旬到11月末,在美國各地進行了實地考察,首次接觸了物流這個新生事物。於1958年撰寫了《勞動生產率報告33號》,刊登在《流通技術》雜誌上。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立即被日本產業界所接受,儘管物流這個外來語後來經歷了若干年才被正式譯為“物的流通”,但當時的日本正好處於經濟發展的初期,物流革新思想不僅滲透到了產業界,同時也滲透到了整個日本社會。從引進物流概念到20世紀70年代的近20年間,日本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物流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物流概念傳入我國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途徑是20世紀60年代末直接從日本引入“物流”這個名詞,並沿用“PD”這一英文稱謂;另一條途徑是20世紀80年代初,物流隨著歐美的市場行銷理論傳入我國。在歐美的“市場行銷”教科書中,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要介紹PD,使我國的行銷領域逐漸開始接受物流觀念。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西方企業用logistics取代PD之後,我國和日本仍把logistics翻譯為“物流”,有時也直譯為“後勤”。1988年中國台灣地區開始使用“物流”這一稱謂。1989年4月,第八屆國際物流會議在北京召開,“物流”一詞的使用日益普遍。我國在引進物流概念的過程中,為了將logistics與physicaldistribution區分開來,也常常將前者稱為“現代物流”,而將後者稱為“傳統物流”。
物流在概念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著變化,最初的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主要側重於商品移動的各項機能,即發生在商品流通領域中的在一定勞動組織條件下憑藉某種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的實體流動。這種物流是一種商業物流或者銷售物流,具有明顯的中介性,是連線生產與消費的手段,直接受商品交換活動的影響和制約,具有一定的時間性。
但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物流所面臨的經濟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經濟管制的緩和使經濟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大,真正意義上的物流競爭開始廣泛開展,從而為物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機會。
(2) 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和革新,不僅使業務的效率化和作為決策支持的信息系統的構築成為可能,同時也使部門間、企業間的結合或一體化成為可能。
(3) 企業合併和市場集中化的發展使原來的經濟構造發生改變,這種變化要求物流必須具備以最低的成本為顧客提供較高水平的服務。
(4)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隨著商品不斷的向世界市場提供,物流逐步跨越了國境,正因為如此,在要求物流能對生產和銷售給予有效支援的同時,應該具備在不同環境國家間充分發揮其業務優勢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第一,傳統的物流只重視商品的供應過程,而忽視了與生產相關的原材料和部件的調達物流,而後者在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處於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原材料以及部件的調達直接關係到生產的效率、成本和創新;第二,傳統的物流是一種單向的流通過程,即商品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而沒有考慮到商品消費以後包裝物或者包裝材料等廢棄物的回收以及退貨所產生的物流活動:第三,傳統物流只是生產銷售活動的附屬行為,並著重在物質商品的傳遞,從而忽視了物流對生產和銷售在戰略上的能動作用,特別是以日本為主的即時生產方式(Justintime)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使得以時間為中心的競爭越來越重要,並且物流直接決定了生產決策。
與環境的變化相適應,1984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正式將物流概念從PhysicalDistribution改為Logistics,並將現代物流定義為:“為了符合顧客的需求,將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以及相關的信息從發生地向消費地流動的過程,以及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進行而從事的計畫、實施和控制行為”。這個定義更加強調顧客的滿意度、物流活動的效率性,將物流從原來的銷售物流擴展到了調達、企業內和銷售物流。此後物流的概念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991年11月在荷蘭舉辦了第九屆國際物流會議,人們對物流的內涵進行了更多的拓展,不僅接受了歐美的現代物流(Logistics)概念,認為物流應包括生產前和生產過程中的物質、信息流通過程,而且還向生產之後的市場行銷活動、售後服務、市場組織等領域進行發展。現代物流應該是指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整個過程,所有實物、信息的流通和相關的服務活動,它涉及企業經營的每一個領域。顯然,物流概念的擴展使物流不僅包括了與銷售預測、生產計畫的決策、在庫管理、顧客定貨的處理等相關的生產物流,還延伸到了與顧客滿意相關的各種行銷物流活動。
物流一般是指各種物品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和空間效用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配送、倉儲保管、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有機整體。但對於物流的概念,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定義,各個國家的表述都不盡一致,下面列舉出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義。
(1)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早期的定義是:“物流是為了計畫、執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及製成品從起源地到消費她的有效率的流動而進行的兩種或多種活動的集成。這些活動可能包括但不僅限於:顧客服務、需求預測、交通、庫存控制、物料搬運、訂貨處理、零件及服務支持、工廠及倉庫選址、採購、包裝、退貨處理、廢棄物回收、運輸、倉儲管理。”在20世紀80年代修正為:“物流是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源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依存,進行計畫、執行和控制,以滿足顧客要求的過程,凌過程包括進向、去向、內部和外部的移動以及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物料回收。”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又對物流定義做了進一步修訂,修訂後的定義是:“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它是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費地之間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動與儲存進行的計畫、執行與控制,其目的是滿足客戶要求。”
(2) 歐洲物流協會(EuropeanLogisticsAssociation,ELA)於1994年發表的《物流術語》中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在一個系統內人員或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流術語》中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在一個系統內人員或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關的支持活動的計畫、執行與控制,以達到特定的目的。”
(3) 日通研究所的《物流手冊》中,把物流解釋為“物流是把物資從供給者手裡移動到需要者手裡,創造時間性、場所性價值的經濟活動”,它的活動領域是“包裝、搬運、保管、在庫管理、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物流有種種目的(出貨量、目的地、收貨人、成本、時間、服務水平等條件),為了達到其目的,需要使用物流技術(包裝方法、運輸方法、搬運方法、保管方法、信息處理技術等),並且為了有效地操作,需要管理活動。
(4) 中國2001年頒布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的定義是:“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從以上概念中可知,對物流的解釋儘管在文字上有所差異,但實質內容是一樣的。其實質應該這樣理解:首先,物流是一項經濟活動,是實現物品空間位移的經濟話動,其活動內容包括運輸、搬運裝卸、倉儲、包裝、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處理等;其次,物流是一項管理活動,通過對物流各環節進行計畫、組織、執行與控制,從而有效率、有效益地實現物品從供應者到需求者之間的流動;最後,物流是一項服務活動,是物流企業或物流供給者為社會物流需求者提供的一項一體化服務業務,以滿足用戶對貨物流通多方面的需求。
從經濟發展的過程看,通過採取先進技術有效地降低資源消耗而增加的利潤是第一利潤源,通過人力素質的提高增加的利潤是第二利潤源,通過降低物流費用增加的利潤是第三利潤源。
廣義的現代物流如圖1-1所示,其作業內容包括包裝、裝卸、搬運、儲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涉及了原材料——生產加工——最終顧客的所有過程。它由3個階段構成:
第一階段,物資採購與管理(PurchaseandManagement),從供應商採購的原材料經過初級處理送達製造中心(生產廠),其中3PL/TPL(ThirdPartyLogistics)為第三方物流。
第二階段,物料流(MaterialFlow),即企業內部物流,其功能包括儲存、搬運、等待或延時、加工或裝配。
第三階段,物質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將產品送達用戶,其功能包括配送、儲存、揀選、銷售等。
其中第二階段可以重複出現,即前面生產的產品(中間產品)作為後續生產的原材料。
這種廣義現代物流系統往往被稱為社會物流或大物流。而狹義物流是指企業內部的平面布置、倉儲、物料搬運等組成的企業內部物流系統,簡稱企業物流或小物流。
圖1-1廣義物流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