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社會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物化,有多種含義,其中包括理科當中的物理化學,又包含政治辭彙。從政治來講,物化是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所經歷的,即人民生活矛盾衝突加劇,一方面國家政府部門分工越來越細。但隨著經濟關係的形式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間接,人們就越來越難乾、並且很少能夠發現經濟關係的人的性質,很少有人能夠看透這個物化的面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化
  • 外文名:Materialized
  • 適用領域:數學,政治
  • 提出者:盧卡奇
現象解釋,原因,概念,表現形式,物化意識,

現象解釋

物化現象是以盧卡奇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批判社會現實的利器。盧卡奇認為,商品生產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物化作為一種高居於整個社會之上的統治力量,已經滲透到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深層次結構之中。所以,社會和作為商品生產者的勞動者的物化是全面的,不僅表現在經濟方面,而且也表現在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

原因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所具有的拜物教本質導致物化產生,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導致物化的加劇。

概念

在發達資本經濟條件下,人的活動的結果或人的造物變成某種自律的並反過來控制人統治人的力量。客觀方面:一個充滿客體與商品世界作為異己的力量與人對立,即,物的異化。主觀方面,一個人的活動成了與他自己相疏遠的東西。變成附屬於自然規律的人類之外的客觀東西。即,人的自我的異化

表現形式

1.人的數位化,即人的符號化或者抽象化,表現形式人被整合到自律的機械體系中,物化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2.主體的客體化,即人由生產過程和社會歷史運動的自主自覺的主體淪為被動的、消極的客體和追隨者。(原因:由於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可計算的原則,人表現為服從機械的體系中的一部分,人表現為服從人的個性特性,創造性地位。)
3.人的原子化,即人與人的隔膜、疏離與冷漠,人與人之間喪失了統一的有機的聯繫。由於人的數位化,客體化,人變為被動的存在,人和人有機聯繫被割斷形成孤立的被動的原子。
  • 經濟活動中的物化
首先,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與勞動對象在所有權上發生分離,勞動對象不屬於勞動者,勞動者只有在為了生計被迫出賣勞動力時,才能參與勞動活動,與勞動對象發生直接的、客觀的關係,勞動者成為勞動過程中的客體,被迫忍受勞動過程的商品化和簡單化,自身的能動性被埋沒,從而被勞動過程“物化”了。這種勞動活動再也不是勞動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會給勞動者帶來快樂,它要將勞動者退化為物,成為由物來支配、用物來衡量其價值和尊嚴的物。其次,隨著分工的發展,勞動者只是作為機械化的一部分被結合到某一機械系統里去,他發現這個機械系統是現成的、完全不依賴於他而運行,他不管願意與否必須服從它的規律。在這一機械化的過程中,勞動者的活動越來越多地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的生活也被局限在一個愈來愈小的圈子中,使他們的目光留戀於周圍發生的局部的事情上,失去了對整個社會的理解力和批判力。正如盧卡奇所說:“技能的專門化導致了對整體的每一個想像的破壞”。第三,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表現為物與物的,即商品與商品之間的關係。
  • 政治領域中的物化
盧卡奇認為,為了適應與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物化過程就“必須遍及社會生活的所有表現形式。這樣,資本主義的發展就創造了一種同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在結構上適合於它的結構的法律、一種相應的國家等等”。隨著物化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和調整。這首先表現為合理化和系統化,即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現象和事件都被合理的、系統的法律形式囊括在內。在總的法律體系內,名目繁多的部門法律、法規和條件等應運而生。與此相適應,為保證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尤其為了推動、鞏固和保障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系列立法、司法、執法的部門與機構也紛紛建立。這樣一來,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包括於法律範圍之內,都受到國家機器的強有力的干預和調整。其次,國家機構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合理,受制於其中的人的非人化傾向也越來越突出。隨著資本主義政治領域的合理化、系統化,官僚機構下層工作人員的物化也不能倖免,他們的工作是“完全機械化的、‘無聊的’勞動方式——它非常接近單純的機器操作,甚至常常在無聊和單調劃一方面超過這種機器操作。……另一方面這也是指,分工中片面的專門化越來越畸形發展,從而破壞了人的人類本性”。因此,在國家官僚機構中同樣存在著人的能力和他的整個人格相分離的問題,一個國家雇員只是作為一種有能力的商品出賣給了國家機器。

物化意識

物化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普遍的、必然的現象,這一現象也必然在人們的觀念中反映出來,這就是盧卡奇說的“物化意識”。他認為,商品關係轉變成客體性的東西必然在人們的整個意識上打上自己的印記。物化意識“正像資本主義制度不斷地在更高的階段上從經濟方面生產和再生產自身一樣,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物化結構越來越深入地、注定地、決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識里”。人自覺地或非批判地認同外在的物化現象和物化結構,並將這種物化結構當作外在的規律和人的本來命運加以遵循、服從,從而喪失了批判和超越的能力。盧卡奇指出,正如物化的普遍化使之成為一切人的共同命運一樣,物化意識也同樣支配著人的精神活動和心理活動。“人性和人的能力不再成為自己人格的組成部分,它們成為一種像外部世界的各種事物一樣的能‘占有’和‘處理’的東西。而且,沒有什麼能賴以鑄成人的關係的自然形式,也沒有什麼人的物理和心理‘性質’能發揮作用的方式,這些現存事物日益服從於這一物化的過程。”
污水處理里中的“物化方法”是指物理和化學方法,是相對於生物方法而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