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詞語概念)

牧童(詞語概念)

牧童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兒童,出自《呂氏春秋·疑似》。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牧童
  • 外文名:shepherd boy
  • 拼音:mù tóng
  • 釋義:放牧牛羊的小孩
  • 出處:《呂氏春秋·疑似》
詞語概念,相關古詩,呂岩詩,黃庭堅詩,棲蟾詩,

詞語概念

詞目:牧童
基本解釋
[cowboy;cowherd;shepherd boy] 放牧牛羊的小孩
引證解釋
指放牧牛、羊的兒童。
1、《呂氏春秋·疑似》:“入於澤,而問牧童;入於水,而問漁師。”
2、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清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4、王西彥《魚鬼》:“不過,我們牧童卻有自己的娛樂。”
5、唐 韓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相關古詩

呂岩詩

原文
呂岩<唐>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注釋
(1)鋪:鋪開,展開
(2)橫野:寬闊的原野
(3)弄:逗弄。
(4)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5)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際。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似乎在和晚風嬉戲。 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中心思想
《牧童》描寫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展示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表達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在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寫法借鑑
《牧童》一詩描繪的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像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詩歌開篇的“鋪”字和“弄”字即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對牧童自由自在的形象的刻畫更把那份安閒、舒適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人在清新的筆觸中現我們展示了對遠離喧囂、安然自得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賞析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鋪”字表現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傳達出了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
在這裡,六七里和三四聲是虛指,這樣寫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作者介紹
[唐]一名岩客。字洞賓,河中永樂(一雲蒲坂)人。(唐才子傳作京兆人。此從全唐詩)生卒年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前後在世。鹹通國中第,兩調縣令。值黃巢之亂,遂攜家歸終南,放跡江湖間。相傳他後來在長安酒肆,遇到仙人锺離權,遂得道,不知所終。這就是民間盛傳的“黃粱夢”故事,許多小說家戲曲家,都取以為小說、戲曲的題材。岩所作詩,流傳甚多,全唐詩輯為四卷,行於世。
呂岩(一作嵒)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號純陽子。一說名洞賓,一說字洞賓。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詳。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關中逸人”或“關右人”,元代以後比較一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坂縣永樂鎮(今屬山西芮城)人,或稱世傳為東平(治在今山東東平)人世傳“八仙”之一。鹹通年間中舉進士,曾兩為縣令。黃巢起義時,攜家人入終南山學道,相傳他後來在長安酒肆,遇到仙人漢鐘離,遂得道,不知所終。
他大約生於唐末,卒於宋初,與陳摶為同時代人。至於後人將他的生活時代上推至唐開元(713~741)中,則是附會唐人沈既濟《枕中記》所記道者呂翁事。此外尚有頗多傳說,紛紜不一。比較可信是《國史》的記載:呂洞賓本儒生,因科場不利,而轉學道,遇五代隱士鐘離權授以內丹道要,隱居終南山,活動於關中等地。“年百餘歲,而狀貌如嬰兒。世傳有劍術,時至陳摶室”,與陳摶、李琪(一作“李奇”)等傳奇人物交往。好以詩言內丹旨要,對鐘呂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貢獻。有弟子北宋施肩吾(華陽子)傳其道。
呂洞賓以內丹為修仙徑路,兼攝禪宗,自稱“幼習儒業,長好性宗,修天爵而棄人爵,鄙頑空而悟真空。天爵止於人事,真空不離因緣”。指出:“修煉丹者,先正其爐。”身為丹爐,神氣精液為藥物,目、耳、口、鼻為爐之八門,“常固守之”,勿傷內真,“然後於天地之爐、造化之鼎,調和藥物,匹配陰陽,制煉神氣”。認為“順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陽真一太和純粹之氣,則坐致長生”,並說“其要在乎變煉五行而已”。主張一日當一年,晝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陰陽,運行四序”,晝夜終始修煉。又認為,“性命根源,歸乎一氣。其來也,有一夫一婦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金男采黃芽於九宮之台,玉女收白雪於十二樓。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陰內煉陽,以別九州。於是三田和會而火龍出於昏衢,千日功成則游於蓬島矣。其要蓋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提出修煉當從消除六欲七情著手,瀉心之積氣而集其神。行肘後之法,即透過尾閭將藥物搬上背以入腦,要存想龍虎河車,使上起,但應防止腎之虛陽入頂而引起上壅生熱,故須震、坎、艮三男和巽、離、兌三女“俯仰開闢,節次升存,過關勿急”。繼行飛金晶,“一撞三關”,直入上宮。煉之既久,如慮太過,則吐玉液煉其形。另尚有金液還丹鍊形等法。其詩詞,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鐺內煮山川”、“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等,奇譎詭異,尤膾炙人口。北宋以後,歷代有人假託呂洞賓之名(或稱“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行種種異事,故神化事跡迭出。民間信仰呂洞賓者甚盛。宋代道教學者曾慥編《集仙傳》,稱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獨純陽子呂公顯力廣大”。託名呂洞賓的“自傳”即稱其遇鐘離、苦竹真人,得金丹、驅鬼之道。“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趙仙姑”,“常游兩浙、汴京、譙郡。嘗著白襴角帶,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間使者,筋頭大。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是吾之劍也。世有傳吾之神,不若傳吾之法;傳吾之法,不若傳吾之行。何以故?為人若反是,雖握手接武,終不成道”。元代道士苗善時更編為《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七卷,匯集一百零八化故事。因而呂洞賓也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牧童(詞語概念)
相傳呂洞賓傳有鐘離權所授《靈寶畢法》十二科,為鐘呂金丹道教典。自著《九真玉書》一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即《道樞》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後三成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即《道樞》卷二十五之一篇。《直齋錄》又著錄《純陽真人金丹訣》一卷,謂即此篇,略有不同)。其丹道思想尚散見於《道樞》之《五戒》《眾妙》《指玄》等篇中;詩詞有南宋夏元鼎編《金丹詩訣》,與楊億所說“世所傳者百餘篇”吻合,其中一些詩句為楊億所引,依託之作較少;單行本《沁園春丹詞》有數家注本。《正統道藏》所收《純陽真人渾成集》為元道士何志淵所編,真偽雜糅。《呂祖志·藝文志》又增添《敲爻歌》、雜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呂公窯頭坯歌》雖見錄於《直齋書錄解題》,然其中竟有“富鄭公”(富弼),“張尚書”(張商英)、“趙樞密”(趙鼎)等名,顯系南宋人偽作。《道藏輯要》收錄署名呂著的作品,多為後人依託或扶乩降筆。《呂祖全書》絕大部分也是偽作。

黃庭堅詩

原文
騎牛遠遠過前村,
黃庭堅的《牧童》黃庭堅的《牧童》
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譯文
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
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
哎,多少到長安求取名利的人啊,
機關算盡都不如你(牧童)啊!
簡析
作者讚頌牧童清閒恬適,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認為人應活得悠閒自在,不應受名利所驅。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呂岩,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

棲蟾詩

<唐>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全唐詩·卷848_59》
詩意
沐在春風裡,浴在春雨中,牛自由騎,山任我行,笛隨意吹;何等天然、自然,何等怡然、超然!
作者簡介
[唐](約公元八九六年前後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居屏風岩。與沈彬為詩友。棲蟾所作詩,今存十二首。(見《全唐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