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牢牆內的巴勒斯坦
- 又名:Palestine Peace Not Apartheid
- ISBN:9787560423999、756042399X
- 頁數:161頁
-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2.8 x 15.6 x 1.8cm
- 重量:358g
- 版次:1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譯者:郭仲德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924年10月1日生於喬治亞州普蘭斯。1946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1962年開始涉足政界,1970年當選喬治亞州州長,1977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在其任內中美正式建交 。
1980年,卡特競選連任失敗,1982年與妻子羅莎琳一起創辦非營利性組織——卡特中心,致力於調節衝突、促進自由和民主、改善健康等事業。
2002年,卡特因其“數十年努力不懈謀求和平解決國際沖 突,提倡民主和人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傑出工作,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卡特多年筆耕不輟,其作品題材廣泛,包括政治、回憶錄、小說和詩歌,其中《牢牆內的巴勒斯坦》《牢牆內的巴勒斯坦》和已出中文版的《我們瀕危的價值觀:美國道德危機》兩書一度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
內容簡介
《牢牆內的巴勒斯坦》內容簡介:繼2005年出版《我們瀕危的價值觀:美國道德危機》之後,2006年卡特又出版了《牢牆內的巴勒斯坦》,在美國社會引起更強烈的反響。在書中,卡特講述了中東歷史和他個人與該區域主要政治人物打交道的經歷,其中透露出諸多鮮為人知的內幕。卡特曾以總統身份促成埃以和約,長期介入中東事務,並在2005年應邀前往巴勒斯坦觀察選舉,因此對中東流血衝突的根源、以阿長期對峙的癥結、巴勒斯坦人面臨的困境以及目前這些問題的解決,有非常深入的認識。
卡特坦言,美國政府近七年沒有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以致情況不斷惡化;以色列如果想達成持久和平,必須以巴勒斯坦人享有公平待遇和尊嚴。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色列違反聯合國決議,繼續占領阿拉伯領土,壓迫巴勒斯坦人,推行種族隔離制,不接受《國際和平路線圖》,動亂的中東不會有持久的實質性的和平。
《牢牆內的巴勒斯坦》內容翔實,條理明晰,書中表述的觀點公正持平,非常具有說服力和啟發性。作者殷切期望聖地的和平,其對受壓迫者的同情,以及說真話的勇氣,令人敬佩。
目錄
譯者序
中東大事記
地圖一 今日中東
地圖二 聯合國分治計畫1947年
地圖三 以色列1949-1967年
第1章 和平前景
第2章 首次訪問以色列(1973年)
第3章 我當總統期間(1977至1981年)
地圖四 以色列1967-1982年
第4章 主要角色
地圖五 以色列1982-2006年
第5章 其他鄰國
第6章 里根時代(1981-1989年)
第7章 走訪巴勒斯坦
第8章 老布希時代
第9章 奧斯陸協定
第10章 1996年巴勒斯坦選舉
第11章 柯林頓的和平努力
地圖六 柯林頓建議(2000年)
地圖七 沙龍計畫2002年
第12章 小布希時代
第13章 日內瓦倡議
地圖八 日內瓦倡議 2003年
第14章 2005年巴勒斯坦選舉
第15章 2006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選舉
第16章 牢牆
地圖九 巴勒斯坦人被包圍狀態2006年
第17章 總結
附錄1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42號決議(1967年)
附錄2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338號決議(1973年)
附錄3 《戴維營協定》(1978年)
附錄4 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框架(1978年)
附錄5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465號決議(1980年)
附錄6 阿拉伯和平倡議(2002年)
附錄7 以色列對路線圖的回應(200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