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牡宜自然村
- 面積:8.14平方公里
- 海拔:1530米
- 年平均氣溫:26℃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382戶通自來水,有38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90戶通電,有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車7輛,機車120輛。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5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86畝,有效灌溉率為48.7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畝。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3萬元,占總收入的28.9%;畜牧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29.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0頭,肉牛196頭);林業收入64萬元,占總收入的19.9%;第二、三產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12.4%;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9.3%。農民人均純收入2882元,農民收入以農產品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0人(占勞動力的43.44%),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120人。
人口衛生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90戶,共有鄉村人口1881人,其中男性957人,女性924人。其中農業人口1881人,勞動力87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426人,彝族455人,其他民族3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72人,參合率79.96%;享受低保20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7.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牡宜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黑支果中學。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中學7.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4人,其中小學生201人,中學生11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82.4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27人,黨員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4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民眾思想素質不高,文化水平低。2、交通不變,信息堵塞。3、基礎設施薄弱。4、經濟來源渠道少,經濟收入低,經濟發展太單一。5、土地貧瘠,單位投入少,土地出種率低。6、民眾外出務工較多,土地閒置較多。7、醫療設施簡陋,村民就醫條件差。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鞏固普九成果,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提高民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2、加強交通建設,健全交通網路,改善村民出行條件。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4、增強多種經濟發展。5、充分利用土地,增強土地產出率。6、加大醫療設施設備投入及努力提高醫務人員專業技能,改善民眾就醫困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