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發鬆

牟發鬆

男, 1954 年 4 月出身於湖北省江陵縣。 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7 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讀本科(翌年 3 月入學), 1981 年 7 月提前畢業,留校任助教。 1982 年 3 月至 1988 年 1 月於同校攻讀並如期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1988 年至 1993 年,先後在武漢大學歷史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5 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教育工會副主席、教代會主席團成員。2002 年 12 月調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 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1 年起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牟發鬆
  • 出生地:湖北省江陵縣
  • 出生日期: 1954 年 4 月
  • 信仰: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歷,論著,榮譽,

人物簡歷

研究方向:
1 、漢唐長江流域史及唐代經濟史研究。
2 、專職協助唐長孺教授撰寫其總結性著述《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3 、十六國北朝地方行政體制研究。
4 、南北朝關係研究。
5 、中日學界的六朝隋唐論比較研究。
6 、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及其規律研究。

論著

(一)、著作(獨著、參編,主編共 10 余種)
1 、《唐代長江中游的經濟與社會》 ,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9 年,獨著( 1991 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5 萬字。
2 、《湖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 年,獨著(多卷本《湖北通史》,由章開沅等任總主編,全書於 2000 年 12 月獲武漢市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 年, 46 萬字。
3 、 1889-1992 年期間,專職協助唐長孺教授撰述其專著《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3 年),協助撰述人(其中人口及唐代商品經濟共4節由凍國棟同志協助整理,見該書“後記”及唐長孺教授關於牟發鬆協助撰述此書的情況說明)。
4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 2 卷第 4 編“隋唐五代時期”之第一章“戶口與農業經濟區域”、第二章“土地制度與土地經營方式”,齊魯書社 /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 年,撰稿人,撰 12 萬字,該書第 2 卷由張澤鹹任主編。
5 、《社會穩定論》歷史篇第五章“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與政治社會穩定”、第六章“大一統的內在矛盾和追求長治久安的對策及影響”, PP139-194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9 年,撰稿人,撰 44000 字。陶德麟主編。
6 、《二十世紀唐研究》經濟卷第五章農業, PP423-45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年,撰稿人,撰 49000 字。該書主編:胡戟、張弓、李斌城、葛承雍。
7、《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牟發鬆主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8、《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牟發鬆主編,莊輝明、章義和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二)、專題論文(約50 篇)
1 、《魯褒錢神論的產生與當時的商品貨幣經濟》,《江淮學刊》 1985 年第 5 期,獨著,《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K22 》 1985 年第 11 期,獨著。
2 、《十六國地方行政機構的軍鎮化》,《晉陽學刊》 1985 年第 6 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K22 》 1985 年第 12 期,獨著。
3 、《唐代都督府的置廢》,《武大學報社科論叢·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8 期》,1986 年,獨著。
4 、《六鎮新釋》,《爭鳴》 1987 年第 6 期,獨著。
5 、《火耕水耨與南方稻作農業的發展》,載《古代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武漢出版社,1988 年,獨著。
6 、《魏晉南朝的行台》,《武大學報社科版增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9-10 期》,1988 年,獨著。
7 、《東魏北齊的地方行台》,《武大學報社科版增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9-10 期》,1988 年,獨著。
8 、《唐代草市略論》,《中國經濟史研究》 1989 年第 4 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K22 》 1990 年第 3 期,獨著。
9 、《唐代長江中游地區的交通、都會與經濟區域》,《襄陽師專學報·地方史專輯》, 1989 年,獨著。
10 、《略評日本中國中世紀研究會的共同體理論》,載《日中國際共同研究——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 年,獨著。
11 、《北朝行台地方官化考略》,《文史》第 33 輯,中華書局,1990 年,獨著( 1995 年獲湖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北朝行台の地方官化につぃての考察》,日本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 25 輯, 1997 年,古賀昭岑日譯)。
12 、《六朝起義前的北魏行台》,《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1 期》,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 年,獨著。
13 、《唐玄宗朝土地關係的矛盾及其調整略論》,《武漢大學學報》 1992 年第 3 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K22 》 1992 年第 9 期,獨著。
14 、《北魏軍鎮考補》,《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7 期合訂本》,香港中華科技出版社,1992 年,獨著。
15 、《北魏末以降的大行台與權臣專政》,載《北朝暨邯鄲史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獨著。
16 、《關於荊楚歲時記的幾個問題》,載《南國名都江陵》,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獨著。
17 、《王融〈上疏請給虜書〉考析》,《武漢大學學報》 1995 年第 5 期,獨著。
18 、《南北朝交聘中所見南北文化關係略論》,《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4 輯》,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6 年,獨著。
19 、《略論唐代的南朝化傾向》,《中國史研究》 1996 年第 2 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1996 年第 5 期,獨著。
20 、《〈資本論〉與“前資本主義論”》,載《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獨著。
21 、《關於杜寶〈大業雜記〉的幾個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5 輯》,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獨著。
22 、《漢唐間的荊州宗氏》,《文史》第 44 輯,中華書局, 1998 年,獨著。
23 、《大業雜記校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5 輯》,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獨著。
24 、《〈後漢書班固傳論〉平議》,《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7 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年,獨著。
25 、《邢邵酬魏收詩反映北齊史官的工作與生活嗎》,《光明日報》 2000/6/2 , C3 版,《歷史周刊》第 19 期,獨著。
26 、《拓跋虎墓誌釋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8 輯》,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獨著。
27 、《北史零札》,《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8 輯》,武大出版社 2001 年,獨著。
28 、《內藤湖南和陳寅恪的“六朝隋唐論”試析》,《史學理論研究》 2002 年第 3 期, PP62-74 , 18000 字,獨著, 2002 年 7 月 28 日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第 19 卷第 6 期(總第 111 期)第 76 頁摘要, 2002 年,( 800 字)
29 、《試析戰後中日學界對六朝隋唐時代特質的不同把握》,《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 19 輯, PP9-19 , 15000 字,獨著,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 2002 年 11 月。
30 、《舊齊士人與周隋政權》,《文史》, 2003 年第 1 輯(總第 62 輯), PP87-101 , 17000 字,獨著, 2003 年 2 月 1 日。
31 、《說達》,《許昌學院學報》, 2003 年第 1 期, PP40-46 , 13000 字,獨著, 2003 年 1 月 30 日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2003 年第 3 期, 5 月 24 日 PP3-9。
32 、《漢唐異同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年第 3 期 PP1-10 , 16000 字,《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2004 年第 5 期 PP3-13 全文轉載。並由日本龍谷大學中田和宏全文翻譯成日語,刊於《東洋史苑》第 64 號, 2005 年 1 月, PP1-25 。《文摘報》 2004 年 6 月 20 日 摘要刊載本文論點。
33 、《梁陳之際南人北遷及其影響》,載殷憲主編《北朝史研究——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149-164 , 170000 字,商務印書館2004 。
34 、 《漢唐間的中日關係與東亞世界》,《史林》 2004 年第 6 期, PP61-68 ,15000 字,獨著。 《 漢唐間の東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中日関系とその変遷》,載日本九州大學 21 世紀 COE 項目《東亞的交流和變化》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4-10 , 7000
字。
35 、《從社會與國家的關係看唐代的南朝化傾向》,《江海學刊》 2005 年第 5 期, PP136-145 ; 16000 字,獨著。
(三)、學術綜述、學術書評及專業譯文( 總計20 余篇)

榮譽

1993 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應邀赴日本大學及科研機關研訪及講學。獨立專著《唐代長江中游的經濟與社會》1991 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撰《湖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獲湖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成果優秀成果一等獎(全書為八卷本,章開沅等主編)
牟發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