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尼庵

雞足山牟尼庵,位於雲南省賓川縣雞足山祝聖寺以西半里處的小山脊上,南臨玉龍瀑布,西臨一條山澗。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龍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經之地,因此在有關雞足山的許多古代遊記中都可以見到「茶房」或「牟尼庵」這樣的字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牟尼庵
  • 位於賓川縣雞足山
  • 屬於:雲南省
  • 南臨:玉龍瀑布
簡介,歷史,

簡介

在祝聖寺右,接近玉龍瀑布。明嘉靖年間,楊慎游山住庵中,決心長住山中,編寫《雞足山志》,不幸庵失火,文稿被焚,慎惆悵感慨,題詩牆壁,離開雞山。
其它寺庵還有:太子閣、石鐘寺、寂光寺、聖峰寺、華嚴寺、傳衣寺、大覺寺、悉檀寺、龍華寺、三摩寺、雷音寺、碧雲寺、放光寺、拈花寺、彌勒院、尊勝塔院、圓淨庵、法雲院、大智庵、八角庵、水月庵、觀音閣、大悲閣……

歷史

據史料記載,明代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二二~一五六五年),有一位僧人看見許多上山朝拜或是前來觀瀑者,都走得口乾舌燥,便在玉龍瀑布的小山脊上修建茅庵,向人施捨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聲。後來茶房遭遇火災,有個叫楊周的人改建為牟尼庵,並請來一個叫智空的僧人做住持,於是又有了「牟尼庵」的名聲。楊升庵、李元陽等雲南古代知名學者曾在牟尼庵客居過。
據民間傳說,牟尼庵所在之地原來像一個圓印,是釋迦牟尼佛分身在此打坐所留遺址,是釋迦牟尼佛曾經念佛修行的淨地,因此在此修建的庵理所當然叫牟尼庵。
在有關雞足山的明代遊記文章中,提到「茶房」二字的有兩篇同題文章。一篇是被稱為滇七之一的李元陽寫的《游雞足山記》,另一篇是在雲南為官(雲南左布政使)的江蘇省崑山籍人周復俊所寫的《游雞足山記》。李元陽游雞足山的時間是公元一五四六年的夏天,周復俊所游的時間是公元一五五四年六月。而八十多年後的公元一六三九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雞足山時,曾兩次觀賞玉龍瀑布,也兩次提到牟尼庵,可見由「茶房」到「牟尼庵」的說法是真實的。
對於牟尼庵,有關史料還載有一個「茶房失火,殃及詩文」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因上書頂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到雲南永昌(今保山)的楊升庵(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相約永昌的朋友張含同游雞足山,楊升庵先啟程到雞足山茶房等候朋友,結果朋友失約,便決定長住茶房,編寫《雞足山志》並盡情撰寫詩文。不幸的是不久茶房失火,詩文被焚,楊慎只得悵然而去,走前還在殘牆上寫下一首詩∶「方知太古淳然在,自悔文章一畫多。漫撥雪中消焰燼,尋思議禮竟如何?」
在歲月長河中,牟尼庵曾數次遭火災,但又數次得到很快重建。政府曾分別在一九五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兩次撥款修繕,「文化大革命」則遭致人為的徹底破壞,至今只重建有平房兩間,大殿還有待於恢復。
牟尼庵雖歷遭火災和後來「文革」的人為大破壞,但萬幸的是有一棵叫牟尼柏的柏樹被保存了下來,因此今天的遊人可以盡情觀賞這棵又名三會柏的奇樹丰姿。這棵同根分三乾的柏樹,奇就奇在每乾枝上,都長出三樣不同的葉子,遊人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它們分別是扁柏葉、圓柏葉和刺柏葉。植物學家曾作過多次培植,但均未成功。這棵奇柏的樹齡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