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宗的故事

牛頭宗的故事,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頭宗的故事
  • 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南京市江寧區境內的牛首山是法融創立了佛教一宗——牛頭宗的地方。法融是南朝以後振興江南佛教的第一位宗師,牛頭宗的系列傳說也是圍繞法融而展開。
法融(593-657)俗姓韋,出身於鎮江丹徒的名門望族,自幼天資聰慧,博覽群書,精通經文,卻無心仕途,一心向佛。19歲時看破紅塵,隱入茅山,鑽研佛學,參訪名師。唐貞觀十年(636),法融來到牛首山幽棲寺北岩下,另築茅茨禪室,草繩結床,蒲草為墊,日夕思索,苦苦修行。此20年中,法融常常講經說法,與佛窟寺僧人討研佛經,讀七藏經書,同時,他也學醫採藥給香客看病,與鳥獸療傷,留下以慈善慧力感通眾生、馴服鳥獸的神奇傳聞。
傳說,法融入定時,常有鳥獸闖入茅庵,法融不但飼以食物,還為受傷鳥獸治療。在法融修行的禪室附近有一條丈余長蛇,目如星火,舉頭揚威於洞口,法融視若不見,凝心安坐,隔夜蛇自行退出;山中有猛虎傷人,法融來後,虎不知去向;山中鹿群竟紛紛來到室前,伏地聽法。法融在北岩下開講《法華經》,白雪滿階,在凝冰中卻獲得鮮花兩枝,狀如芙蓉,放著金色光華,七天后方才消失。其講經布道時,竟有百鳥銜來百花進獻,整個北岩鮮花燦爛。對此雪地開花的奇異景象,人們以為乃法融禪師的法力無邊,感天動地,遂將北岩講經處更名為“獻花岩”,法融也由此更加名聲大噪。然而,法融打坐,見人不起,也不合掌,遂有“懶融”之名。

文化軼事

佛教中的禪宗第四世祖道信“遙觀氣象,知牛首山有奇異之人”,便親自前去尋訪,經與法融參談佛法,很是滿意,收為得意門徒,向他傳授東土禪宗鼻祖菩提達摩法 要。因道信當時已傳法給了弘忍(禪宗五祖),於是特許法融自立一宗——牛頭宗。佛教徒們為了紀念牛頭宗第一祖師,把幽棲山改為祖堂山,從此祖堂山成為佛教禪宗“牛頭宗”的發祥地,是各處僧侶嚮往之地。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獻花清興”、“牛首煙嵐”、“祖堂振錫”就在此處。唐太宗貞觀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頭宗”(一名“牛頭禪”)的發祥地。牛頭宗師在法融以後又延續了五代,史稱牛頭宗六祖,民間有“五祖傳六祖,六祖永不傳”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