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門洪拳

牛門洪拳

牛門洪拳,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地方傳統體育,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牛門洪拳起源於清朝,套路特點為“低身矮架、近身靠打、動作樸拙、一招制敵”,有利於強身健體、鍛鍊意志。

2017年11月5日,牛門洪拳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選安徽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Ⅵ—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門洪拳
  • 批准時間:2017年11月5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非遺編號:Ⅵ—19
  • 申報地區:合肥市肥東縣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套路種類,套路特點,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譜系,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清末,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牛官堡村先後出現兩位德藝雙馨的武林高手,一位是牛翰章,一位是牛洪川,兩位大師返鄉設館授徒,最後形成了牛門洪拳。
牛翰章自幼從其父習武(其父為清代武舉),後又外出拜師,返鄉時已練就“鐵布衫”“金鐘罩”之功。先是從軍報國,其後闖蕩江湖,威震南北鏢局,因德高望重,故鄉人都尊稱他"牛三教師"。他中年返鄉設館授徒,綜合百家之長,同時結合自己的練功體會總結出洪拳理論,並在小郢牛、中份牛村形成一個支流。
牛洪川乃牛翰章之侄,自幼拜在牛翰章門下,後隨慧雲大師雲遊江湖,拜師學藝,練就渾身解數與上乘輕功,據說其人可踏雪無痕、過水無紋,屋上行走如履平地之功,一生劫富濟貧,扶危救困,名揚大江南北,清末有“江淮大俠”之美譽。牛洪川年近天命時返鄉,與其徒弟牛善璧設場授武、組織獅舞,在牛翰章所教拳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幾十年的學武心得,獨創了許多拳術套路與兵械套路,在廟前牛村形成一個支流。
後來,又經兩代人的互相切磋、增有補無,兩個支流合二為一,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牛門洪拳。

運動特色

套路種類

牛翰章創造了大洪拳、小洪拳、十路譚腿、青龍手等拳法套路;牛洪川創造了大、小洪拳(小手)、四門拳、水滸拳、八極拳等拳術套路與八卦游龍劍、六趟刀、桿子棍、齊眉棍、板凳花、春秋大刀等兵械套路。

套路特點

牛門洪拳的套路特點簡單概括就是“低身矮架、近身靠打、動作樸拙、一招制敵”十六個字。此外,牛門洪拳較為注重練“氣”,練“氣”有兩種:一是練,一是養。練“氣”之關鍵使氣運使;養“氣”之關鍵是使“氣”不動。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部分青少年沒有堅持吃苦的精神,部分家長也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明白練武可以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意義,此外,手機越來越成為人們每天接觸最多的東西,部分年輕人沉迷手機,不願意學習武術,導致傳統武術牛門洪拳的傳承較為艱難。

傳承譜系

代數
傳承人姓名
簡介
第一代
牛翰章
/
牛洪川
第二代
牛善璧
牛善璧、牛善平匯第一代傳人所授武術為一體,互相切磋、探索、研究、增缺補漏,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匯總、合二為一,開成較為成熟的“牛門洪拳”
牛善平
第三代
牛進康
牛善璧之子,生於1932年
牛進瑞
牛善平之子
第四代
牛和厚
牛門洪拳第四代傳人,師從牛進康
參考資料:

保護措施

  • 書籍出版
牛和厚查閱資料,撰寫出版了第一代傳承人牛洪川的傳奇小說《江淮大俠牛洪川》,讓牛門洪拳得到有效保護。
  • 協會創立
2015年1月24日上午,長臨河鎮中心學校會議室召開了肥東縣“牛門洪拳”協會選舉成立大會,“牛門洪拳”協會成立。

社會影響

  • 非遺進校園
安徽省肥東縣長臨河學區中心學校於2015年9月將“牛門洪拳”引進校園,納入學校課程,利用體育課普及,構建非遺課程體系,並作為三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牛和厚編纂了一套適合小學生練習“牛門洪拳”的校本教材,讓孩子們通過學習武術,強身健體的同時把省級非遺“牛門洪拳”發揚光大。
  • 重要展覽
截至2023年1月,肥東縣博物館非物質遺產展廳設有“肥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牛門洪拳(視頻投影系統)”。在寬度不到三米的過道里將兩側普通牆面打造成為展示肥東肥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牛門洪拳動態通道,在兩側通過六台投影配合短焦鏡頭動態展示牛門洪拳的動作分解,設計手繪線條人物配合環境燈光,讓觀眾近距離的感受肥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魅力。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