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鎮

牛郎鎮

牛郎鎮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南方向,地處松桃苗族自治縣江口縣、碧江區交界處,距松桃苗族自治縣65公里(經大興——迓架二級公路到達松桃縣城);距銅仁市區30公里(經小江口到達銅仁的捷徑);東與大興鎮接壤,西接江口縣桃映鄉,南靠銅仁市和平鄉,北抵本縣沙壩河鄉盤信鎮行政區域總面積9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5公頃。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09°06'51″—109°09'27″,北緯27°52'50″—27°53'57″之間。全鎮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88個自然寨97個村民組,4849戶24607人,是一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居住有漢、苗、侗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較多,占全鎮總人口的52.4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郎鎮
  • 外文名稱:Niul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松桃苗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牛郎村、凱保村、矮紅村等15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牛郎村中心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54109
  • 地理位置:松桃縣西南方,銅仁市正北部
  • 面積:94.4平方公里
  • 人口:21808人
  • 方言:漢語西南官話、苗語東部方言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天街矮紅、軍安寨、伏魔山、織女洞、十二灣。
  • 機場:銅仁鳳凰機場
  • 火車站:桃映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D
  • 耕地面積:895公頃
  • 牛郎特產:珍珠花生、桐殼掛麵。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石曉軍;鎮長:楊燁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旅遊資源,伏魔山,織女洞,十二灣,大鵬溪村四合院,桐子花開時,地方名士,吳向必,田沛發,

建制沿革

牛郎鎮原屬銅仁縣(今銅仁市)管轄。
1949年11月銅仁解放後,牛郎劃為銅仁縣第五區。
1950年1月,成立銅仁縣第五區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為銅仁縣第五區人民區公所。
1955年8月,改稱銅仁縣牛郎區公所。
1957年1月8 日,牛郎區所轄的牛郎、木寨、大鵬溪、中寨、介牌、銀岩、大興、沙壩8個鄉正式劃歸松桃苗族自治縣管轄,2月,大鵬溪鄉併入牛郎鄉。
1959年1月,建立區社合一的牛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下旬,調整人民公社規模,撤銷區社合一的牛郎人民公社,重新設立牛郎區公所。
1967年12月12日牛郎區公所被奪權,成立了牛郎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4月,撤銷牛郎區革命委員會,恢復設立牛郎區公所,下轄牛郎、木寨、大興、銀岩、沙壩五個鄉級政權組織。
1992年,我縣進行撤區並鄉,撤銷區級政府,合併原牛郎、木寨兩個小鄉鎮區劃組建現牛郎鎮。現有桐花之鄉----銅仁後花園之稱。

行政區劃

2016年,牛郎鎮轄15個行政村,88個自然寨,103個村民組,4420戶,人口21808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326人。
15個行政村為:牛郎村、大鵬溪村、木寨村、凱保村、黃臘溪村、岑朵村、大河沙村、貴陽溪村、格老溪村、松江村、矮紅村、紅衛村、四茶園村、中寨村、開門洞村。
鎮政府所在地為牛郎村,政府在職幹部職工共有75人,其中公務員18人,機關工勤2人,事業單位單位57人。鎮政府由黨委、政府、6個辦公室、9個事業單位組成。6個辦公室為黨的建設辦公室、綜合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9個事業單位為農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村鎮規劃建設站、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水務站、林業環保站、財政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

地理環境

牛郎鎮是貴州高原向我國江南丘陵過渡地段,系沅江水系,長江中上游的木寨河流域,屬於砂頁岩低山溝谷地
牛郎鎮
牛郎鎮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旅遊資源豐富,有雄偉的伏魔山,神奇的織女洞。鎮內大部分為荒山,面積占40%以上,有10%的油桐林,樹齡在10—20年。其次有少部分松、杉林及灌木林地,紅衛村尚有幾棵上千年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及大量古大名木。全鎮森林覆蓋率在30%左右。
全鎮地勢西高東低,山巒起伏,七溝八梁,溝壑縱橫,平均海拔約600米;常年平均氣溫低於銅仁2-5攝氏度。

自然資源

轄區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有釩礦、錳礦、鐵流礦、水晶礦、磷礦,礬礦已得到開發。著名地方產品有優質的珍珠花生、桐油、糯米酒等。牛郎青山綠水、民風淳樸、擁有待開發的農村原生態和人文環境旅遊資源。

經濟

全鎮主要生產水稻、玉米、大豆、土豆、紅薯等糧食作物和油菜、花生、葡萄、油茶等經濟作物。
2010年全鎮的國內生產總值為9814萬元,同比增長15%;第一產業實現總產值6743.8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糧食總產值為3019.9萬元,占44.7%;畜牧業總產值2738萬元,占40.5%;林業總產值938.7萬元,占13.9%;漁業總產值67.2萬元占0.9%。農民人均純收入2432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8921元,同比增長15%,集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集鎮新增就業53人,轉移農村人口873人。其中田451.6公頃,土443.4公頃,荒山6955.37畝,有林地7409.3畝.全鎮有2個支部,義務教育初級中學1所,中心完小1所,村級國小11所。
牛郎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13425.0畝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和薯類,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油桐、大豆,境內交通便利,公路村村相連,“大普”油路穿境而過,東與銅仁大興機場相通,南連榆懷鐵路銅仁站,西接沙壩至普覺寨英古鎮。2011年牛郎鎮至銅仁小江口公路(牛江公路)通車,牛郎鎮到銅仁市城區的距離縮短為30公里,極大的方便了牛郎鎮與銅仁市的聯繫。
牛郎鎮牛郎鎮
苗族是牛郎織女故事的重要源頭,她遷徙到哪裡,經常在那裡留下富有苗族和地域特色的牛郎織女故事。牛郎鎮一半的人口是苗族,他們也流傳著富有特色的牛郎織女故事。而牛郎鎮、牛郎村、銀河街、織女洞。。。。等等名稱的由來,就與此有直接的關係。。

旅遊資源

伏魔山

伏魔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和平鄉遙山溝和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大鵬溪交界處。距離牛郎鎮區3公里,距離銅仁市區30公里,大鵬溪村就位於伏魔山下。伏魔山歷史悠久,開山於明代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建伏魔庵,開山始祖為尹明鎮和尚,傳受白虎之託而開山。後為紀念開山祖,鑿明鎮和尚像於伏魔山石壁,有後人鑿去石像不久石壁又顯現石像,尤為神奇。今石壁仍有一尊石像清晰可見。伏魔庵遺址,位於伏魔山頂,面積400平方米,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山門有“雲山獨秀”四字。山門坐南向北,進山門後,沿石階而上,東西山頂建有四合院建築,由正殿、後殿、廂房組成,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西面山頂建有兩座小廟,均以山上塊石就地取材砌成牆。 伏魔山海拔750米,比周圍的山都要高,似高入雲端,山清水秀,方圓百里,惟她獨秀,故有雲山獨秀之美稱。在伏魔山殘缺的碑文上依稀可見:“有山焉,名伏魔,雙溪繞膝,兩柱擎天。脈由梵淨傳來,千山搖翠,萬壑朝宗。下有良田百畝,桐茶千頃,其勢蔚然。左聯六轉,其情若謁,莫甚於此。凡有過其都者,莫不羨焉……”。此山乃伏魔山,雙溪即一為大鵬溪,一為外溪(即遙山溝)。兩柱擎天是謂伏魔山金頂一分為二,山門就是連線兩峰的橋樑,這與梵淨山極為相似,說是微縮梵淨山,小梵淨山也不足為過,梵淨山金頂海拔2400多米,氣溫低,土壤稀缺,植被很難生長;伏魔山金頂恰恰相反,比梵淨山金頂更加生機勃勃。伏魔山海拔750米,氣溫適宜,土層厚,適於植被生長,原本蔥蔥鬱郁,古木參天,無數奇花異草。半個世紀以來已被不法分子或砸或伐或挖或焚,現已破壞殆盡。 伏魔山開山立廟後屢有毀建,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夏天。今山門保存較為完好,山門上“雲山獨秀”四字依舊清晰如初。1950后土地改革,伏魔山僧人被迫還鄉,原伏魔山寺廟所屬天地盡歸人民。70年代伏魔山下興教育興土木,遂上伏魔山拆廟伐樹,後山下民眾亦自發伐樹,不足半年伏魔山已成禿山空山,伏魔山已成伏魔山千年古樹毀於一旦。2009年伏魔山又遭遇毀滅性火災,大火已燒至山頂,伏魔山歷史上古木參天植被極為豐富,未曾遭遇火災。2001年以來回響國家退耕還林,伏魔山下退耕還林數年成果亦毀於一旦伏魔山下大鵬溪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大鵬溪從村子中間流淌,數百幢瓦房因地制宜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有不少吊腳樓,還有數幢保存完好的明國時期四合院,古香古色,入村者無不稱讚。隨著村民在外務工致富,部分瓦房已被洋房取代。 2011年伏魔山(伏魔庵遺址)已被列入[1]銅仁市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偏僻,伏魔山未曾得到實質性保護。如今伏魔山留給人們的只有記憶和遺憾,遠在他鄉的遊子就是在網上看看伏魔山的照片也是一種奢望,因為沒時間去造訪伏魔山,而離伏魔山很近的人卻又不屑於造訪伏魔山。所以伏魔山的影像很少,也很珍貴。
伏魔山風采伏魔山風采

織女洞

傳說織女曾經住過的洞府——織女洞,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境內,仙女洞府一直撲朔迷離。2015年10月21日當地政府組織隊伍入洞探景,發現其洞內有洞、上下有洞,下洞景觀尤為寬闊奇美,暗河潛流,由於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加上缺少專業人士指導,所到之處僅是洞中一角,走到需潛水前進之處只好止步。據曾潛過暗河的當地民眾介紹:潛過暗河景觀更美,內瀑成群,順著暗河可走到下洞出口。
牛郎鎮
牛郎鎮

十二灣

十二灣地處牛郎鎮牛郎村,以道路兇險壯觀為名。
牛郎鎮

大鵬溪村四合院

牛郎鎮

桐子花開時

牛郎鎮

地方名士

吳向必

吳向必,苗族。1926年12月生,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人(牛郎1956年前屬銅仁縣,1956年12月成立苗族自治縣時劃給松桃)。
牛郎鎮
1935年至1949年給地主放牛當長工、僱工。1948年至1949年為中共地下黨(黔東縱隊)送信。1949年至1952年曆任貴州省銅仁縣牛郎第二村村長、土改工作隊隊長、鄉長、區長、區委書記。1952年10月入黨。1952年1月參加工作。國中文化。1952年任貴州省松桃縣牛郎區牛郎鄉民政幹事,牛郎區副區長、區委副書記、書記。1956年任銅仁縣委副書記,松桃苗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第2書記、書記。1967年任松桃苗族自治縣革委會副主任、第1副主任、縣委書記、第1書記、貴州省委委員。參加中央在北京召開的整風運動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宣布吳向必同志回貴州工作,實行三三制:三分之一時間參加貴州省委工作,三分之一時間在松桃苗族自治縣工作,三分之一時間抓面上工作。1973年9月任貴州省委書記。1978年12月-1982年7月任中央民院副院長、黨委常委。5-8屆全國人大代表,5、6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中共10-12屆中央候補委員。1981年因患腦血栓曾全身癱瘓,臥床不起,住院療養。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按摩和運動,力戰頑疾,逐步恢復健康。
在病休中他仍有豁達情懷,以學畫為志趣,描繪身邊事物和祖國大自然,錘鍊身心,抒發豪情。創作出各種題材的書畫作品200多幅,有北京的玉蘭、泰山勁松、川貴碧竹、西南山水、青島肥蛙、黃河大鯉,還有兄弟民族風情和老一輩革命家畫像。可謂“所畫皆所愛,質樸又天真”。他的事跡和作品得到海內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評價和讚賞,他的名字被載入1987~1988年第51版《世界名人錄》中。曾任中國民族理論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第三理事會顧問;中國《橋》雜誌社顧問;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書畫社顧問;中國翰園碑林顧問;英國世界名人傳記協會永久會員和美國世界名人傳記研究協會顧問、理事會顧問。
1997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牛郎鎮
牛郎鎮

田沛發

田沛發,男,1945年生,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苗族。共產黨員。曾任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格老村國小的校長、民辦教師。
牛郎鎮
30年來,為了讓山裡的孩子們成才,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他依靠民眾,艱苦辦學,培養了七百多名學生,使這大山深處的苗寨有了眾多的文化人。當學校困缺乏師資學生將要失學的時候,他讓大兒子放棄在外地做工的豐厚收入回鄉代課,當學校財產遭受破壞的時刻,他和大兒子挺身而出與歹徒搏鬥,自己身負重傷,大兒子英勇犧牲;當學生再次因無教師而面臨停課的時候,他又召回在外地打工的三兒子接過哥哥的教鞭。身患癌症後及堅持不懈地工作,為教育事業和山鄉面貌的改變盡了自己的力。他多次被評為地、縣教育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和優秀教師。黨的十五大代表和四化建設標兵及全國師德標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