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鄉(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

牛街鄉(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街鄉地處洱源東北,東與鶴慶縣接壤,西北與劍川縣山水相連。全鄉下轄11個村委會,134個村民小組。有人口22343人,境內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等8個民族。國土面積26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6481畝,平均耕地1.19畝。2002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多元。另外被詞條還對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牛街鄉進行了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街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洱源縣
  • 政府駐地:牛街鄉石碑村
  • 面積:267平方公里
  • 人口:22343人
  • 方言:白語中部方言
  • 著名景點:淨圡庵 眠龍洞 
  • 車牌代碼:雲L
鄉鎮簡介,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種植業,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鄉鎮簡介

牛街鄉地處雲南洱源東北,處東經99度59秒,北緯26度15秒,東與鶴慶縣接壤,西北與劍川縣山水相連。全鄉下轄11個村委會,134個村民小組。有人口22343人,境內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等8個民族。國土面積26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6481畝,平均耕地1.19畝。2002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多元。

自然資源

牛街鄉自然資源豐富,溫泉星羅棋布、銅礦、煤礦、石棉礦等資源儲量豐富。全鄉森林覆蓋率達64%,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由於植被和水土保持保護較好,牛街成為洱海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林保護區之一。牛街境內遐邇聞名的海西海,素有高原明珠之稱謂,由於水質好、水量充沛、最近被列為大理市二城區引水工程項目並已開工建設。有“小蝴蝶泉”之稱的上站龍潭,流水淙淙,清澈見底,風景優美,逐漸成為人的休閒娛樂的首選場所。更為難得的是牛街地熱資源豐富,集鎮一帶熱水隨處可見,經過幾年的開發利用,牛街溫泉已享譽各地,吸引了中甸、麗江、鶴慶、劍川等地的遊客到牛街休閒度假,泡溫泉浴,有力地帶動了牛街旅遊業的發展。

歷史文化

由於歷史上牛街曾是往來於鶴慶、劍川等地的站口,餐飲業較為繁榮,加之牛街獨特產品荷包豆,
味道鮮美;海西海的檀香魚,肉質細膩,連骨連刺都可一次食用,是高原魚類中的珍品,屬席上佳肴。還有牛街婦女高超的廚藝,使得牛街的餐飲文化享譽八方,南來北往的旅客,商人都喜歡選擇在牛街就餐,這就使牛街的餐飲服務業愈加繁榮,境內214國道從南到北就有60多家大小餐館,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

種植業

大小白芸豆,種植近萬畝,曾出口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可食野生菌類多達20多種,當地農民每年為此收入近百萬元,近百種野生中草藥材分布於150平方公里的森林中,野生動物有所增加,中華錦雞、黑熊、猴子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經濟發展

該鄉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修通了機耕路,排水溝,山區實行“坡改梯”。實現了山區梯地化,壩區田園化,同時積極發展經濟林果,種植乾果(核桃、板栗)2950畝,種植梅子3000畝,種植車桑子1000畝,金絲豆500畝,除蟲菊1000畝(育苗),加大了農村經濟發展後勁。乳畜業發展較快,2001年底大牲畜存欄為8003頭,其中良種乳牛4284頭,且在快速增長中。建成一個乳牛示範村,啟動改廄工程,推廣種植美國特高黑麥草2600畝。畜牧業總產量1499萬元,比上年增長126萬元。
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雲南省洱源縣牛街鄉
調整農戶產品結構,加大了對大白芸豆、荷包豆、金絲豆、除蟲菊、黑麥草的種植推廣,2003年共增加種植大小白芸豆2000畝,荷包豆500畝,大蒜400畝,香水白合花50畝,金絲豆500畝,黑麥草2000畝,除蟲菊1000畝,擴大了財源、稅源。
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加大了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並不斷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範圍,2001年,全鄉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已達419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755萬元,實現利稅430萬元,並不斷以年15%遞增。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為解決“瓶頸”問題,投資160萬元建成了牛街集鎮人畜引水工程,另外再投資33萬元對東山水網進行改造,投資137萬元建成了牛沙公路,路長19.43公里,投資80萬元架通龍門垃楂坡和上站青吉登電路,實現了全鄉村村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視。

社會事業

全鄉文化活動名列全縣前茅。全鄉共有農村自辦演出隊5個、洞經古樂隊2個、學校文藝隊2個、機關合唱隊1個。近幾年來,洞經古樂隊代表洱源縣參加歷屆州民族節匯演三屆榮獲第一名;機關合唱隊參加縣調演,榮獲第一名;教育演出隊,參加縣調演榮獲過一至三名。太平國小文學社在全州很有名氣,曾在省、州、縣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全鄉共創建“安全小區”11個,“無毒社區”1個,十星級文明戶260戶。
環境保護方面。牛街鄉歷史上就比較重視環保,近兩年,農民自願上山植樹達3000多畝,退耕還林1500畝,新建垃圾池25個,改廁40所,建成沼氣池250座,清理污水溝4000多米,全鄉含磷洗衣粉已徹底根除,每年清運垃圾600多噸,退耕還林1300畝,良好的生態與環保上了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