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蠅效應

牛蠅效應

“牛蠅效應”也稱之為“激勵效應”,是管理學名詞,即領導者通過刺激物給予下屬以刺激,以此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林肯少年時在肯塔基老家的農場裡耕地。耕地的牛很懶,經常磨洋工,林肯對此無可奈何。然而,有一段時間牛卻走得飛快。林肯開始大惑不解,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有幾隻碩大的牛蠅叮在牛背上,它的叮咬使牛身上發癢,於是它走得比任何時候都快。林肯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要想讓牛走得快,必須有刺激物給予它足夠的刺激。這在管理學中被稱之為“牛蠅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蠅效應
  • 外文名:Cattle flies effect
  • 別名:激勵效應
  • 類型:管理學名詞
原理,啟示,示例,

原理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需要,而且需要是多種多樣和多層次的,當需要的強度達到某種水平時就成為願望,願望經一定誘因的刺激變成動機,動機最終喚起人的行為。由此可見,“需要”是人產生積極行為和進行有效激勵的動力源。

啟示

“牛蠅效應”對企業管理工作的啟迪是:作為企業領導在尋找適合的刺激物給予下屬以激勵時,要從下屬的需要入手。不同的下屬由於各方面情況不同,其需要也是不同的,企業領導就要相應地尋找不同的刺激物給予下屬不同方式的激勵。又由於刺激物是多種多樣,激勵方式也就多種多樣。一般地說,激勵方式主要包括:理想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競爭激勵、情感激勵、物質激勵、參與激勵等等。企業領導通過對下屬的有效激勵,能使他們“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示例

媒體擔當“牛蠅”
在資訊時代,媒體監督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環境保護上,我們希望媒體能擔當起一個“牛蠅”的角色,需要那些有良知、責任心的媒體不停的叮咬,並形成極大的社會效應,讓洋垃圾無容身之地。最後套用一句廣告詞來表達筆者的期盼,想想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媒體人的責任……
“雅典的牛蠅”
蘇格拉底是個伶俐的老頑童,雖然常打著赤腳,卻在四十歲禿頭的時候,娶了一個十九歲的漂亮、潑辣的女孩子。老蘇的魅力便來自他的睿智與幽默。一天,蘇格拉底同他的朋友們在高談闊論,他年輕漂亮的妻子過來同他說話時,他充耳不聞。於是她便對他高聲吆喝,但老蘇的談話興致正高,不加理會,他的妻子便提了一桶水兜頭蓋臉潑在他身上。朋友們目瞪口呆,蘇格拉底用手一摸禿頭,雙手一攤說道:“我就知道,雷霆過後定有暴雨。”一句話逗得他妻子和朋友們全樂了,從而也避免了一場爭吵。
伊索比亞的神話故事之一
當英仙座配修士 (Perseus)斬殺女妖梅杜莎(Medusa)的首級時,血從梅杜莎頸部流出到海中和海馬混合,於是一隻 長有翅膀的白色飛馬柏珈索斯便一躍而出。海王曾被認為是柏珈索斯的父親。傳說Athena曾捕捉到飛馬並曾帶它到海林肯(Helicon)山,屬於謬賽斯(Muses) 的山,在飛躍時柏珈索斯的蹄踢到了山一下,從此著名的 Hippocrene泉便開始涌了出來,那時傳說 Hippocrene是所有詩人墨客的靈感來源。後來柏珈索斯成為希臘港市,哥林斯的年輕勇士貝雷羅明( Bellerophon)的好朋友,借著柏珈索斯的幫助,貝雷羅明完成了刺殺一隻吐火的可怕怪物凱米拉 (Chimera,獅頭、羊身、龍尾)的任務及其他偉業,最後貝雷羅明變得非常傲慢,想騎著飛馬飛過奧林帕斯山去加入眾神,宙斯差遣了一隻牛蠅去螫柏珈索斯,讓貝雷羅明從馬上摔下致死,而把飛馬留下養在天庭。
唐代直諫忠臣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徵,以人為鏡,開創了貞觀年間的太平盛世,堪稱善於納諫的典範。但是魏徵的犯顏直諫有時也讓他很難堪。
一次,唐太宗要去郊外狩獵,魏徵進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唐太宗興趣正濃,堅持出遊。魏徵就站在路中央,堅決攔住去路。唐太宗怒氣沖沖地返回宮中,見到皇后長孫氏,滿臉氣憤地說:“朕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泄我心頭之恨!”皇后柔聲問明了緣由,也不說什麼,只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面容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唐太宗驚奇地問:“何事如此行大禮?”皇后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知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這才轉怒為喜,打消了給魏徵治罪的念頭。
魏徵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諫臣,他的一片忠心,自是無可非議,不過他所用的方法實在值得商榷。要不是唐太宗寬宏大量,又有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內助,像他那樣冒冒失失攔住皇帝去路的,有10個腦袋也保不住。相比之下,長孫皇后的勸諫方法則高明得多。她沒有直接替魏徵求情,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從臣子的剛直與君主的開明之間的密切關係,來說明正直敢言的忠臣的重要性,而且由於是在恭維皇帝,自然令他龍顏大悅,滿天的烏雲也自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可見,同樣是忠言,順耳的話比逆耳的話更能讓人接受,正如甜藥比苦藥更受病者歡迎一樣。因此,當我們向別人提出忠告時,應儘量避免用逆耳的話刺人、傷人,而應該儘可能多地把它轉化成順耳之言,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